收莊稼的時候難怪叫農忙,真是忙得分身乏術,沒有一點空閒的時候。
因為沒有農用機械,連拖拉機都沒有,全靠人力物力,所以糧倉裡囤積了很多曬乾後沒有脫粒的玉米棒子,即使如此,每個人臉上依然掛滿了笑容。
玉米高產,玉米豐收,代表他們不用挨餓,忙都忙得開心。
王樓大隊還有水田種了水稻,他們這一生產隊一共有六十畝地,一部分老弱婦孺繼續搓玉米,大部分人都來割水稻,打成捆,運到場地上攤曬,曬得差不多了,就用牲口拉著石滾子碾了一遍又一遍,讓稻粒和稻草分開,挑走稻草,剩下稻粒繼續曝曬。
幸運的是,糧食全部入倉之前,隻遇到一場不大不小的中雨。
因為早在天陰下來的時候,大家就男女老少全部出動把曝曬在場地上的糧食收拾好了,隻有最後一點收尾的糧食沒來得及收拾,淋到一點雨水,影響不大,所以大家都叫僥幸。
王樓大隊的主食是粗糧,紅薯、玉米,細糧則用來交公糧。
吃什麼不能填飽肚子?一斤細糧能換三四斤粗糧,誰也沒金貴到頓頓吃細糧。
交公糧也不能全部用細糧,按照粗細7:3的比例。
於是,老弱婦孺還在搓玉米的時候,王正國就組織各個生產隊的壯勞力,把搓下來的玉米粒、準備好的紅薯乾、鮮紅薯和剛剛曬乾的稻穀,按照地畝應交公糧的數量裝麻袋裝筐,用騾車、牛車、驢車、小推車、平板車、自行車等運到糧管所。
風輕雪的自行車都被借走裝載糧食了。
。
先更一章,捂臉,遁,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