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輕雪參加培訓,居然和高中的學生一樣,每周可以回家一天,換洗衣服、拿糧食,平時在職工醫院的食堂吃飯,有糧票可以用糧票買飯,沒糧票就用糧食換。
她當然選擇用糧票了,她私底下有空間食物可以果腹,就是糧票買食物也買得極少。
一共有三十來個知識青年參加培訓,全市所有生產大隊能來的就是這些了,有男有女,年長者三十歲,年幼者十六七歲,每個人都很刻苦,如饑似渴地學習。
醫院傳授了半個月的基礎醫學知識,就安排他們臨床實踐。
這個實踐不是讓他們親自動手給人治病做手術什麼的,而是讓他們跟著這方麵的大夫學習,可能考慮到男女之彆,女青年都被安排在婦產科。
接生、產後護理等,沒有一個男青年。
除了風輕雪以外,還有兩個中醫世家的男女青年從小學有一手醫術,甚至強過風輕雪,至於其他人就沒有一點底子了,所以在那些人從頭開始打基礎的時候,風輕雪和名叫周乘風、陳玉婉兩個中醫傳人經過一定的考核後,可以給人看病,診脈開方等等,大部分都是小毛小病,他們三個人得心應手,開的方子從未被帶他們的大夫打回來過。
風輕雪特彆珍惜難得的臨床實踐,另外兩個人顯然也一樣。
朝夕相處,很快就培養出了革命友誼。
周乘風和陳玉婉都有城鎮戶口,而且兩人的父親是師兄弟,都師承陳玉婉的祖父,他們以兄妹相稱,就是想從醫,才來參加這個培訓,像他們這樣跟長輩學習的,除非考上國家的醫藥大學,取得相關證件,才有資格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