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開學季。
曹晟帶著幾個弟弟趕往書房向老爹辭行。
禦書房中,曹昂勉勵孩子幾句便打發曹回幾人離去,唯獨將太子曹晟留了下來。
曹昂靠在椅子上,等曹回幾人離去,房門關上之後才笑道:“為父跟國淵院長商量過了,你不必再去學校了,開心吧。”
曹晟懵住,愣了許久才眨著眼睛問道:“啥意思,我被學校開除了?”
最近沒犯錯啊,你們這是乾啥?
曹昂被他懵逼的表情逗樂了,笑道:“那倒沒有,隻是提前實習而已,荊州刺史王淩上奏說武陵山區殘存著不少蠻族百姓,這群人比較守舊不好遷出,我準備讓你去武陵充縣做個鄉長,把山裡的百姓遷出來安置在平原上,或者把山裡發展起來,總之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增加他們的收入,讓他們過上幸福生活。”
年後朝廷正式下令,將縣以下行政單位改成了鄉亭村三級,鄉長由當地郡守衙門直接任命,亭長和村長則由村民自己推薦,但推薦之人必須獲得鄉衙批準,皇權下鄉延伸至每個角落。
曹晟更懵了,不悅的說道:“去充縣當鄉長,這官還沒芝麻大吧,我不去,當個縣令也比鄉長強啊。”
曹昂抓起麵前的紙揉成團朝他砸了過去,破口罵道:“沒讓你當村長不錯了,你先把一個鄉給我玩明白再說,我現在是通知你,不是征求你意見,容不得你挑肥揀瘦的。”
罵完又起身走到桌前,將他拉到沙發上坐定,語重心長的說道:“晟兒,你是大魏太子,沒成年時就被你皇爺爺封為秦王,你皇爺爺對你可是寄予厚望的,鄉長官是不大,責任卻一點不小。”
“為父不求大魏江山千秋萬代,能維持三四百年就不錯了,國家長治久安的本質是什麼,是民安,國泰民安反之亦然,民安才能國泰,民如何安,吃飽穿暖豐衣足食,充縣是少數民族居住區,生活在那裡的都是武陵蠻族和苗族,漢人很少,蠻苗二族對漢人的敵意不小,對咱們大魏敵意更重,你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打消對大魏的敵意,從心底裡接納甚至融入大魏,懂嗎?”
武陵郡大部分都是山區,生活在那裡的武陵蠻又稱五溪蠻,也就是後世的土家族。
山中交通不便信息不暢,一部分五溪蠻隨大耳賊遷去貴霜,大部分五溪蠻卻留了下來,如何將這部分人變成大魏百姓是武陵郡目前的首要任務。
這事難度不小,但越難越能得到鍛煉,所以曹昂想到了曹晟,他可不想這小子天天待學校打架,都當爹了該乾點成年人乾的事了。
見曹晟依然不情願他繼續勸道:“劉邦為什麼受百姓擁戴,因為他出身底層,知道百姓所思所想,漢宣帝劉詢為何能將大漢國力帶到巔峰,同樣因為在底層待過,深入接觸過百姓,知道他們想要什麼,躺在深宮裡是當不好皇帝的。”
曹晟反駁道:“那秦始皇和漢武帝怎麼就可以。”
曹昂翻白眼道:“所以他倆被人罵為暴君。”
曹晟:“……”
這什麼邏輯。
曹昂難得的沒有動手,繼續勸道:“大魏初立百廢待興,百姓也尚未徹底歸心,你要做漢文帝而不是漢武帝,明白嗎?”
“你不是想證明自己嗎,那就把這個鄉給我治理好,讓天下人看看大魏太子的能力,年輕人彆磨磨唧唧,去不去給句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