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之回答道:“一早起來,便不見五郎蹤影。”
王羲之突然瞥了眼王獻之。
王獻之一副乖巧的模樣,對王羲之眨了眨眼睛,搖著頭出聲說道:“我也不曉得五郎的行蹤。”
離家一段時日,郗璿覺得小兒子長得越發精致可愛了。她忍不住對王獻之招手:“七郎,近來可好?”
王獻之起身朝郗璿走去,來到郗璿的身邊,乖巧的回應道:“一切都好,隻是有些思念阿娘。阿娘歸來了,七郎好生歡喜!”
郗璿心裡高興,伸手一拉,把小兒子抱在懷裡。“我亦是思念七郎!在你阿姊家中,常常聽聞他人在談論七郎。近來七郎做了不少趣事,不如與阿娘說道說道?”
仆人把王獻之的食案移到了郗璿的身旁。
王獻之點頭,告訴郗璿:“用完膳,我再與阿娘說道!”
郗璿笑著點頭,拉著小兒子一起用膳。
用完膳,王獻之與郗璿聊起了各種趣事。王玄之等人陪在一旁,沒有離席。難得幾個兒子聚在一起,王羲之也沒有離席,他靜靜地聽王獻之吹牛。
王獻之吹完牛,輪到王凝之與王渙之吹牛,他們將自己在外遇到的趣事告訴了家人。
最後輪到郗璿把女兒王孟薑喜得龍鳳胎的消息告訴幾個兒子。
“七郎要當舅父了!”想到王獻之將來與兩個外甥站在一起的場麵,王玄之覺得有些喜人。
王獻之淡定的回應王玄之:“大郎何時讓我當叔父?”
王玄之咳了咳,瞥了眼妻子何氏,擺手說道:“此事不急!”
郗璿忽然盯著二兒子跟三兒子,對他們說道:“二郎三郎,明年你二人就不要出去遊曆了。”
王凝之與王渙之對視一眼,頓時覺得頭大。他們還是孩子!他們還沒浪夠!他們還不想成家!
王獻之忽然起身,開口說道:“阿耶,阿娘,我想去東山拜訪謝叔父。每回與謝叔父交談,我都受益匪淺。”
下雪了,王獻之覺得該去找謝安推銷暖寶寶了!
王羲之淡笑著問道:“七郎覺得,我與謝安石,誰的學識更高?”
王獻之露出思索的神色,思量了一下,他認真的回答道:“謝叔父。”
王羲之:……
謝安的書法還是王羲之教的!王羲之納悶,他哪一點不如謝安!自己的小兒子怎麼那麼愛跟謝安湊在一起!
王玄之咳了咳,出聲緩和氣氛:“謝叔父乃是江左第一風流,七郎與謝叔父往來,的確有益處。當然,我以為,還是阿耶的學識更勝謝叔父!”
王羲之扯著嘴角但笑不語,眼神淡淡。
揮揮衣袖,王羲之讓王玄之陪王獻之出門:“大郎,你與七郎一道出門。”
見王玄之與王獻之離開了,王凝之擔心被郗璿催婚,立馬站起來表示道:“我與三郎許久沒見謝叔父了,也想去拜訪謝叔父!”
說話的時候,王凝之對王渙之使了個眼色。
王渙之馬上會意,站起來說道:“阿耶,阿娘,我有些事想去請教謝叔父!”
說完,王渙之與王凝之穿上鞋,加快腳步離開。
“二郎跟三郎……”郗璿蹙起了眉頭。
王羲之搖頭:“罷了,隨他二人吧!”
見王凝之與王渙之跟來了,王玄之略微嫌棄的打量他們:“你二人就不要出門了吧?”
帶著兩個醜弟弟出門,王玄之心裡還是挺介意的。
王凝之乾脆問道:“大郎,身上可有帶粉?”
王玄之讓左右把麵粉遞給王凝之與王渙之,等他們兩人擦完粉後,王玄之點頭說道:“勉強入眼。上車吧!”
天空還飄著小雪,謝安打著油紙簦,漫步在後山的林間。
前幾日,山上的胭脂梅冒出了花苞。一夜過後,花苞被冰雪凍住了。
謝安停下腳步,伸出手,白皙如玉的手指,輕觸花苞。
“謝叔父!”隔著一段距離,王獻之朝謝安揮手。
謝安回眸,看向身後。
見王家兄弟四人並排走來,謝安倏爾一笑,意味深長的打量著他們。
“謝叔父笑什麼?”王獻之走近後,好奇的詢問謝安。
桃花眼溢出笑意,謝安慢悠悠的言道:“想起了王大將軍評價王太尉的讚美之詞。”
“嗯?”王獻之不解。
王渙之訕笑著解釋道:“王大將軍是族中從阿翁,他曾誇讚另一位族中從阿翁王太尉‘處眾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間’。”
言下之意:謝安在誇王獻之是精美的珠玉,王玄之幾人是粗糙的瓦石。
王玄之麵色尷尬,口氣無奈的言道:“珠玉在側,覺我形穢。七郎天生貌美,我兄弟幾人的確不及他。”
王凝之卻說道:“七郎與我幾人站在一起,好比是珠玉落入瓦石當中。若是換謝叔父與七郎站在一起,那便是連壁!”
謝安莞爾一笑,王凝之也是個會說話的人!
“幾位請!”謝安揮了揮衣袖。
作者有話要說: 謝安:王二郎,會說話就多說點!
ps:本章正文人物對話裡,涉及了幾個小故事。
《世說》記載大將軍王敦稱讚太尉王衍:“夷甫(王衍字)站在人群中,就像是精美的珠玉被放在了粗糙的瓦片中。”
驃騎將軍王濟,人長得俊秀清華,但是每次見了衛階,還是會忍不住感歎:“叔寶(衛階字)美如珠玉,每次站在他的身旁,突然就覺得自己變醜了。”
潘安跟夏侯湛兩個人都長得貌美如花,而且經常喜歡黏在一起,於是時人就稱讚他們是“連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