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求糧
會稽王上朝的時候, 發現桓溫請假了。武陵王跟司馬道生還在朝堂上,不過比往日沉默了許多。
會稽王心裡輕哼,沒了王獻之與桓溫這兩個搞事精帶頭, 武陵王跟司馬道生總算老實起來了!
褚裒再次在朝堂上提議要北上伐趙, 尚書令顧和, 殷浩都是褚裒舉薦起來的。這兩人力挺褚裒。
武陵王與司馬道生紛紛反對, 就連劉惔也開口反對。其他世家不願意捐糧,自然表態反對北伐。
武陵王甚至開口懟褚裒:“去歲林邑國犯我國境,占九真郡,將當地兵卒全殲。林邑國如此猖狂, 犯我天威。既然足下有心為國效力,這麼想打仗, 不如即刻率兵南下,將敵人驅出我晉國邊境!”
褚裒瞪著眼睛,神色莫測的盯著武陵王。
司馬道生立馬開口支持武陵王:“不錯!武陵王所言甚是!小小林邑國也敢犯我國境!朝廷應該即刻派兵南下,將賊人趕出晉國!”
劉惔也站出來表態,讚同武陵王。
其他官員觀望著,沒有開口表態。
會稽王見劉惔竟然表態支持武陵王, 他心裡有些惱怒, 但是不好在朝堂上發作。
下朝後, 會稽王將劉惔帶去會稽王府,直接詢問劉惔是什麼意思。
劉惔從容自若的回應會稽王:“惔是為殿下考慮,故而支持武陵王。”
“此言何意?”會稽王壓著怒火詢問劉惔。
劉惔告訴會稽王:“褚裒此人,一旦起勢, 就不好壓製了。武陵王與殿下,同為宗室,哪怕政見不一,他終究不會背叛皇室。但是外人就難料了!一個桓符子已經夠難對付了,一旦讓褚裒以北伐為借口,掌握兵權,日後若是這兩人聯起手來……”
說到這裡,劉惔意味深長的瞥了眼會稽王,接下來的話不言而喻。
會稽王沉默,他的麵色變得凝重起來。
當年會稽王剛被太後召入朝輔政時,劉惔就勸過他,絕對不能讓桓溫得勢。但是當時會稽王沒有聽從劉惔的話,最後造成了今日的局麵。如今桓溫權勢日盛,已經不好對付了。會稽王時常後悔當初沒有聽從劉惔的話。現在,經劉惔提醒,要警惕褚裒此人,以免重蹈覆轍。會稽王不得不三思,慎重為之。
劉惔接著說道:“再而言之,此時不便北伐。晉國太倉糧不足。上月春耕,需等二月才能豐收。哪怕要北伐趙國,也得等收糧後,才有糧打仗!”
會稽王再度沉思,臉色變幻莫測。
劉惔最後說道:“既然褚裒有心為國效力,為何不派他南下,將賊人驅出我國境?”
會稽王沉默許久,最後緩緩點頭,聽從了劉惔的建議。
第二日上朝的時候,會稽王竟然附和了武陵王的政見,建議讓褚裒率兵南下,與林邑國打仗。
褚太後很想支持父親北伐,但是武陵王與會稽王,以及大部分官員都反對北伐趙國,並且大家都提議讓褚裒率兵南下,擊退外敵。她也很為難。
小皇帝這陣子十分老實,每日上朝,就像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靜靜地聽大臣們撕逼。這一切,好像與他無關。
王七郎守喪,不能召他入宮,小皇帝甚是思念這個小夥伴。想念王獻之的時候,他隻能拿出王獻之送他的小玩具玩耍。
是日,下朝後,司馬道生忽然留下。與小皇帝關起殿門,兩人私下裡不知道談論了什麼,過後小皇帝的心情變得十分愉悅。
在桓溫請假了半個月後,司馬道生也請假了。
季春時節,桃李爭妍。
王獻之心裡越發不安。他提筆寫信傳書到會稽,請葛洪與鮑姑帶著一大批藥草,北上邊境。
隨後,王獻之又寫信給王玄之還有謝安。吩咐這些人,開始準備糧食。
並且,王獻之跑去與王彪之商議,希望琅琊王氏能拿一部分糧食,贈給他辦事。
這件事王彪之一人決定不了,於是召開族中大會,讓族人投票表態。
見大部分族人都不同意拿出一部分糧食給他辦事,王獻之便提議要花錢與琅琊王氏買糧食!
琅琊王氏沒想到王獻之的想法如此堅定,最後大家商量了一下,拿出三百石糧食給王獻之辦事。
王獻之還是覺得這些糧食不夠用,他心裡不安,於是花錢向各大世家大量購買糧食。
“七郎,二十萬石糧,堪比太倉了!”阿陌覺得王獻之此舉太可怕了。短期內王獻之花重金大量收購了這麼多糧食,若是讓旁人得知,必定會彈劾王獻之,甚至會懷疑王獻之意圖不軌!
王獻之搖頭,擰著眉頭,麵色凝重的說道:“這些糧遠遠不夠。”
如今農曆三月,距離豐收還有兩個月,若是在這兩個月內發生大事,這些糧食根本不夠救人跟打仗!必須要大量囤糧!
阿陌歎了口氣。他家郎君,自己花重金購買這麼多糧食,圖的是什麼?不是功與名,也不是為了利益,僅僅是為了救蒼生!如此大丈夫,真英雄,阿陌心裡敬佩又心疼。王獻之默默做了這麼多事,默默了付出這麼多,卻得不到功名利祿,這個孩子真是善良得令人心疼!
忽然想起什麼事,王獻之拿筆寫信。寫完一封信,王獻之將墨跡未乾的紙放到一旁,繼續提筆寫下一封信。
寫完信,王獻之麵色嚴肅的吩咐阿陌:“此書,即刻派人加急送往會稽。此書,即刻送到王仲祖叔父手上!”
阿陌點頭,連忙去辦事。
孟夏剛至,建康突然來了幾個身份特殊的人。
武陵王連夜跑去烏衣巷,尋王獻之商議大事。
“燕國遣使來向晉國告喪!”
王獻之詫異:“除此之外,可還有什麼事情?”
武陵王麵色嚴肅的告訴王獻之:“有大事!燕國使者,將新燕王的意思轉告給陛下。燕國得知趙王病重,有意與晉國合攻趙國!”
小手握成拳頭,王獻之突然起身,吩咐阿陌:“即刻請叔父過來!”
阿陌連忙去將王彪之請過來。
王彪之得知武陵王來訪,便沒有休息。他一直候在書房。原本想等武陵王離開後,再去王獻之的院子詢問情況。沒想到王獻之現在就派仆人來請他了!說明必定是發生了大事!
王彪之立馬趕去見王獻之。
走進屋,見武陵王也在,還沒有離開,王彪之的麵色變得更凝重。他向武陵王行禮:“殿下!”
武陵王擺手,讓王彪之不必多禮。
等王彪之坐下後,王獻之告訴他:“燕國遣使者來告喪了。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大事。燕國有意與晉國趁趙王病危之際伐趙!”
聞言,王彪之詫異的說道:“此等好事!大喜!”
王獻之搖頭,他麵色嚴肅的說道:“大不妥!褚先生尚未離京,他一向支持北伐趙國。此次他必定會讚同與燕國聯手伐趙!然而時機未到,晉國能力不足,不能挑這個時候伐趙!”
王彪之心裡鬱悶:“那當如何?褚季野在朝,有太後與陛下支持,還有顧尚書令與殷刺史等人支持他。其影響力甚大!若是他執意要與燕國聯手伐趙,恐怕你我無法阻攔!更何況,你我如今服喪,不便上朝議事,該如何阻止他?”
王獻之冷靜的說道:“會稽王。隻要武陵王與會稽王聯手反對,再加上各大世家的一起反對,必定能阻止北伐!”
武陵王神色複雜的看著王獻之,他低聲言道:“六郎恐怕不會與小王一條心。”
前幾回,武陵王把會稽王罵得太過分,將人氣暈了。武陵王覺得會稽王應該記仇了,不會與他組團對抗褚裒。
王獻之抬眼看向武陵王,從容的言道:“劉叔父會勸說會稽王。”
武陵王眯起眼睛,心裡有底了。
送走武陵王後,王獻之與王彪之商議:“叔父,有一事我想告知你。”
“曰。”見王獻之這麼鎮定,王彪之心裡也比較淡定。
於是,王獻之把半月前密謀的事情告訴了王彪之。
王彪之聽完後,頓時淡定不了了!
王獻之竟然與眾人密謀調兵北上邊境!這件事讓朝廷知道,那就是造反啊!
王彪之的臉色變化莫測,手指頭微微哆嗦起來。他深吸了好幾口氣,穩住情緒,沉聲問道:“七郎為何要管那些遺民?”
王獻之麵色認真的看著王彪之,一字一頓的說道:“那些是晉人!”
王彪之沉默,他呼了好幾口氣,才開口說道:“此舉實在是太危險了!此事終會被朝廷得知!到時候,恐會連累琅琊王氏!”
王獻之告訴王彪之:“此事,乃是受陛下密令謀事!”
王彪之愣住了,他糊塗了,急促的問道:“究竟是怎麼回事?你將話道明白!”
王獻之解釋道:“密謀後,我就讓世子入宮尋陛下的親筆手詔了。故而,此事是陛下授意的,非我等私下密謀。”
聽了這話,王彪之長舒一口氣,放下心來,他點頭說道:“還算周到!”
隻要有陛下的詔書,哪怕東窗事發,朝廷也奈何不了王獻之等人!
轉而,王彪之納悶的問道:“費這麼大力氣,就為了接那些遺民過江,七郎此舉,為了什麼?”
王獻之等人花費這麼大力氣,甚至不惜背上造反的罪名,要幫助那些晉國遺民渡江,此舉能得到什麼好處?
清澈如水的眸子,目光深深的凝視著王彪之,王獻之輕聲言道:“叔父試想,若你我為遺民中一員。天下大亂,國家不要你了,不管你了,你我該有多麼絕望。”
王彪之沉默,他目光複雜的打量著王獻之。
其人如玉,明明年紀尚小,氣質卻出塵似仙,乾乾淨淨,純潔無瑕,令人愧不敢直視。
王獻之麵色平靜的說下去:“再而言之,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那些遺民,這是一大批勞動力。可以收為朝廷所用,訓練成軍隊,耕種產糧,修建運河,修路造橋。國家要發展,豈能不依靠國民?”
王獻之接著說道:“這世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用處。螞蟻雖小,當螞蟻團結起來,就會變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一根箸亦折斷,一把箸難折斷,這麼簡單的道理,叔父應該明白。”
王彪之忽然開口問道:“所以,你之前問族裡要糧,是給那些遺民準備的?”
王獻之點頭,他老實的交代道:“如今我已準備了二十萬石糧。”
王彪之瞪大雙目,再次被王獻之說的話震驚到了。這小子,真是膽大包天,不怕死!私下收集這麼多糧食,讓朝廷發現,麻煩就大了!
見王彪之一副受驚的模樣,王獻之淡定的說道:“叔父莫擔憂,這些糧食已經分批運往北上。若是戰事發生,可做軍糧。若是順利接遺民過江,可救濟遺民。”
王彪之哪裡能不擔心!他咽了咽口水,深吸一口氣,沉聲詢問道:“旁人可知曉是你購買的糧?”
王獻之告訴王彪之:“不知。”
王彪之鬆了口氣,隻要王獻之辦事穩妥,不留下證據,就不會惹上麻煩。
想了想,王彪之叮囑道:“此事務必小心!切勿讓人發現!”
王獻之點頭:“我知曉。”
見王獻之從容泰然,一副運籌帷幄的樣子。王彪之感歎道:“吾老矣!不如小兒輩!”
王獻之告訴王彪之:“有一事想請叔父幫忙。”
“何事?”王彪之打量著王獻之,生怕這小人會再次說出什麼驚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