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慎訂,聶洋、聶清篇(下)】(2 / 2)

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摸透了帝王心思,一躍成為天子比較信任的近臣,前途不可限量。

朝中權貴試圖拉攏這位新貴,四位成年皇子也試圖向他伸出橄欖枝。

聶洋既沒有拒絕也沒有給出肯定回複,老老實實做好本分工作。

因為當了翰林院修撰,聶洋與皇太子見麵的機會就多了起來,因為年紀相近,話題也比旁人多一些,偶爾也能說得上話。一番接觸,聶洋對這位皇太子的地位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一言而弊之,不容樂觀。

元後生死,母族又被接連打壓,四位年長的皇兄步步緊逼,皇帝對太子的態度也越發曖昧不明……這麼一個四麵楚歌的處境,莫說是這位皇太子,隨便換個人都要被逼得精神暴躁。

聶洋等著皇太子招攬自己,結果等了大半年,人家連個屁都沒放。

他實在等不下去了,聶洋便主動出擊,暗示聶清陣營問題。

皇太子懵了一下,溫和笑道,“聽聞宗溢接連婉拒了四位皇兄,孤還好奇呢,猜測宗溢有其他打算,例如一心效忠父皇……卻不料,宗溢原來屬意孤?孤如今的境況,怕是讓你失望。”

皇太子畢竟是儲君,各方麵十分優秀,在聶洋看來與自家堂兄幾無差彆。

若非周遭情景提醒他,他都要以為二人回到了上一世。

聶洋心中微動,沒想到皇太子對自個兒的處境這麼清楚。

既然如此,為何他不想辦法自救呢?

在聶洋看來,皇太子最近的姿態有些消極應對的意味。

“殿下此言差矣。您是太子,元後嫡子,天下儲君,名正言順的繼承者。”聶洋一字一句道,“隻要殿下沉得住氣,一心為君、為父、為朝堂、為百姓,四位皇子如何越得過您?”

這不是消極抵抗,這叫以不變應萬變、不爭便是爭。

聶清心頭湧出陣陣暖流,目光寫滿了罕有的誠懇。

“太傅外公他們也說過類似的話,不過那時候……孤覺得心煩意亂,根本聽不進去。宗溢說這話,孤聽了卻有另一種體驗。”當皇太子與他目光相對,恍惚中有些難言的熟悉感。

明明他和這位翰林院修撰沒有頻繁接觸,但卻下意識信任對方,仿佛前世故人一般。

“殿下若是關注奪嫡之爭,反倒落了下乘。”聶洋道,“您是儲君,這是您天生就擁有的,哪裡需要與幾位皇子爭鬨不休?不妨多看看這個天下、百姓、民生,這是為帝者的心胸,臣以為……陛下興許也是借此磨礪您。外戚勢大,如今能助殿下,日後反而成了妨礙……”

皇太子眉頭一蹙,露出幾分怒色。

“聶洋,你可知你在說什麼?”

挑撥他與母族關係?

聶洋道,“心知肚明。”

皇太子道,“那你還敢說?”

聶洋道,“有些話,明知不可說但也要說。臣一心侍君,您是正統,自然也要為您打算。”

皇太子噎住了,但不可否認,聶洋的一番話一掃近些年的焦躁,讓他的心平靜下來。

“不知為何……”皇太子深深看了一眼聶清,“孤有種感覺,你似乎透著孤,看著什麼人。”

聶洋的笑容艱澀幾分,為難地道,“臣說句冒犯的話,臣有位堂兄,他也叫‘清’。去歲瓊林宴,臣乍聽殿下名諱,一時忍耐不住……因此,臣對殿下才覺得格外親近,還請殿下原諒。”

皇太子沒想到是這個原因,抬手將作揖致歉的聶洋扶起來。

“倒不是什麼大事。”皇太子道,“你堂兄如今在哪兒?”

聶洋道,“臣犯了錯事,堂兄不幸早夭。臨終前與臣說‘恩斷義絕,黃泉路上不複相見’。”

皇太子沒有被冒犯的惱怒,反而很好奇聶洋做了什麼錯事,使得堂兄說出這等狠話。

“不……並非堂兄的錯。臣雖問心無愧,但與堂兄而言,確實是罪不可赦……”

“宗溢倒像是個女子,這般就哭了?”

大概是說開了,皇太子對聶洋的態度溫和了許多。

聶洋這才驚愕發現自己不知不覺落淚了,頓時生出幾分羞赧,

“其實……不瞞宗溢,孤初見宗溢的時候,隱隱也有些熟悉的感覺。”

聶洋一聽,驚愕地睜圓了眼睛。

不論這位皇太子說的是真是假,聶洋都決定將籌碼全部押在他的身上。

隨著皇帝年事漸高,朝中奪嫡之爭越發嚴峻,聶洋趁著這股“妖風”扶搖直上,官途一路通暢,晉升速度之快,簡直跟坐了火箭一樣,年紀輕輕便坐上元輔的位置,文官之首。

他與皇太子關係雖好,但也僅限於私交,政治上該懟還是懟,看得文武百官一臉霧水。

皇太子存在感依舊很低,地位看似搖搖欲墜,老皇帝始終沒有流露出廢立的意思。

他沒急,反而是四位年長的皇子急了。

聶洋冷笑著圍觀,暗中策劃布局,讓掌控兵權的大皇子頻出昏招,誣陷……唔,倒也不能說是誣陷,這位皇長子的確有逼宮的念頭,聶洋不過是將他的念頭具象化,付諸實際罷了。

二皇子督考科舉,聶洋便在那一年爆出一樁影響極大的考場舞弊案,順利將其擼了下去。

三皇子是貴妃之子,後宮前朝都有分量,聶洋便從貴妃母族著手。

這世上隻有沒找到的汙點,沒有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高門顯貴。

四皇子就更加簡單了,聶洋本身就是奧斯卡影帝,如何看不出這位四皇子看似不爭,其實心思深沉,算計頗多?對於同類,聶洋同樣不會手下留情。區區幾年時間就將幾位皇子都鬥了下去。他在前麵將政敵鏟除了,皇太子聶清在後麵給他料理尾巴,免得被老皇帝發現。

過了兩年,老皇帝禪位皇太子,朝野震動,聶洋也懵了。

登基前夕,老皇帝意味深長瞧了他一眼,皇太子卻問聶洋對未來可有什麼暢想。

聶洋思索良久。

“一則,位極人臣。”

“二則,黃泉路上堵了堂兄。”

“他說黃泉路上不複相見,可我偏要見上一麵。”

聶洋望著對方的眼,淡淡道,“不管他認不認,欠他的,我還清了。”

皇太子啞然失笑,“若是他不認呢?”

“賴賬。亦或者……”聶洋溫吞道,“他不認,那就糾纏到下輩子。”,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