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結題(1 / 2)

年代文裡搞建設 詞酒 4683 字 10個月前

葉泠同夏駿打算帶著孩子回回龍坳過年,等年過完,把老兩口和夏巧兒、夏潤兒也帶來首都,回龍坳就暫時不回去了。

老兩口可能會想念回龍坳那片故土,但夏巧兒與夏潤兒姐妹倆應當是不咋會想念的,首都的機遇多,對姐妹倆的未來發展有好處。

臨回回龍坳的前一天,水木大學製造係那邊給葉泠報了喜,紡織設備已經升級完成,不論是生產出來的棉織品品質還是生產工藝、生產效率,都要遠超過之前的設備。

葉泠把水木大學給出的設計圖收好,又去看了水木大學造出來的樣機,上手親自試了試,確認水木大學製造係的研究成果已經達到了當初預期的要求,便將當初確立這個項目時承諾給水木大學的經費全部給批了。

這個紡織設備的優化升級項目,前期研究工作過程中已經支出了不少經費,可餘下的也不少,水木大學製造係的那位教授拿著葉泠給批的條子,臉上堆滿了笑容,“這麼一大筆錢,能給那些跟著我們這幾個老東西做事兒的年輕崽子們發點過年的津貼了,也好讓那些崽子們知道,做科研賺錢並不是那麼難,隻要沉下心來做,做科研同樣可以過上優渥的生活!”

老教授拿著葉泠給批的條子,從萬物生集團的財務處領到錢就騎著自行車回水木大學去了,按照研究工作量把錢給其它教授和那些學生分了,給學生批了個假條,回頭就跑去菜市場買了五斤肉,想著把這個年給好好過一下。

對於跟著做了項目的那些學生來說,這筆錢簡直就是額外之喜,他們本來就有國-家給的生活補貼,平時開銷摳省著點,國-家給的生活補貼都用不完,跟著老教授做項目還能每月領到將近二十塊錢的勞務費,已然攢下了一筆錢,過年前還給包了個大紅包……自己分明就是來讀書的,賺的錢卻快能和在廠子裡上班的工人比了,而且教授還說他還有個想法,過年期間打算寫個項目申請書出來,一過完年就把項目申請書給遞上去,來年接著搞科研賺大錢……

“真是知識改變命運啊……”能考進水木大學的學生,哪個是傻的?他們跟著老教授給萬物生集團做項目,老教授拿得絕對要比他們多得多,他們都覺得自個兒拿到了不少錢,稍微想一下,老教授們該拿到了多少?

人家做一個項目下來,頂的上尋常雙職工家庭小十年的工資積蓄了,這就是知識的分量。

而萬物生集團什麼時候做過賠本的投資?人家願意資助他們進行這方麵的研究,說明人家就有把握利用這項技術賺到十倍百倍的錢。

這些跟著老教授做項目的學生原本打算過年回家好好歇一歇,給大腦也放個假,如今卻是覺得多學點知識就能在來年的項目中多出點力,多拿點錢,回家時又往背包裡塞了基本深奧的書,打算借著過年的時間好好啃一啃。

-------------------------------------

葉泠等萬物生集團的財務處給所有員工都發了年終獎之後,看著員工們領了紅包與米麵油離開,她也關上了自己的辦公室,帶走了那份圖紙。

她這回打算讓夏駿和夏剛帶著倆孩子坐飛機回烏江省,她自個兒開車回,因為回去的路上她還得順路去拜訪一下沈城的重工一廠,見麵時間已經約好了,她打算把這種紡織設備委托給重工一廠來做。

棉花的收集工作是從農曆八月就開始了的,投入了小幾百萬塊從全國各地的棉花廠收購棉花,隻等那些設備生產出來,其餘的配套設備跟上了,萬物生集團的棉紡織業務就可以開始了。

先生產棉織品,然後逐步引入化纖原料和麻製材料,也好給農業大學那邊的棉花選種培育課題組留一段喘-息的時間。

葉泠給自個兒設置了個五年時間線,等五年後,北疆省的棉花種植培育水平差不多就到頂了,到時候棉紡織技術也會走向成熟,國人穿在身上的衣裳麵料會迎來改頭換麵般的變化,而那時候,與棉紡織技術同路而行的化纖原料技術也會趨於成熟,紡織行業將迎來大改革。

要是萬物生集團能夠完成資王堂集團在國外市場的轉型,這些棉紡織品完全可以出口到國外去,上到國際舞台上同那些大牌爭一爭高下。

葉泠在心裡把事情安排了個明明白白,可她沒想到夏駿不樂意讓她一個人開車回沈城,說是要開車就都開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