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維楨被說服了,在養孩子這件事上他並不是很有經驗,想必蓁兒也谘詢過方老先生了,於是他便不做多問了。
沒過多久,崔執端他們就散學了。
三個小子都來福禧院拜見長輩,崔執端興衝衝地與長輩們分享起在書院的學習和生活。
他還問道:“娘,聽說您要舉辦蹴鞠杯了是嗎?書院的師兄托我向您打探口風,如若是真的,他們準備籌建蹴鞠隊參賽呢。”
要舉辦蹴鞠杯這事兒是葉蓁蓁那日慰問墜牆患者時透露的,當時在場的人有不少,消息會流露出去,她一點兒也不稀奇。
這本就是她故意為之,趁著熱度把蹴鞠杯給炒了起來。
她笑著看了崔維楨一眼:“此事就得問你爹爹了,蹴鞠杯比賽雖然是我提出來的,但詳細的賽製和流程都交給府衙負責的。”
最近醫館即將改建竣工,葉蓁蓁忙著醫館的事情,沒有那麼多精力操心蹴鞠杯一事,索性上次拉讚助時李戶書全程參與,他已經完全消化這種合作模式,根本不用擔心蹴鞠杯辦不了。
更有甚者,崔維楨想要興修水利的銀錢也有下落了。
提起此事,崔維楨的心情就變好了起來,連臉上都帶上了笑容:“不錯,府衙會在三日後出告示,可以讓你的師兄們留意告示,早日做準備。”
關於蹴鞠杯的具體章程,是崔維楨今日才與楊同知、李戶書等人確定下來的,至於招商一事,無需他們放出風聲,上回在蹴鞠賽中嘗到甜頭的商戶們已經主動送上銀錢,壓根兒不需要擔心銀錢不夠的問題。
崔維楨雖然不是商人,但也知道奇貨可居的道理。
這回的商人們想要獲取資格可不容易,上回的蹴鞠賽冠名是哪家的銀兩出得多哪家就有資格,現在就不一樣了。
現在這些商戶不僅需要讚助的銀兩多,還要願意給府衙的水利工程捐贈銀兩才行。
當然,官府也不會光拿銀子不給好處,崔維楨放出話來,隻要捐贈銀兩的人都可以在府誌留名,他還會親自作序以碑文記之。
此話一出,原本有幾分不情願的商戶或者是富豪鄉紳紛紛慷慨解囊,他們有些人對蹴鞠杯的冠名廣告不在意,但是能夠上府誌和碑文這種事可是在意的不得不了。
府誌是什麼?那是一府誌書,隻要沒有損毀或者遺失,這本府誌是可以流傳千秋萬代的,能夠留名青史的大好事,他們怎麼能不心動呢。
哪怕是後世子孫與人談起來,說到自家先祖曾經為當地水利出過力,還在府誌上留過名,這也是極其有麵子的事情。
更彆說崔知府親自著寫的碑文了,眾所周知,崔知府是一名文采斐然的大文豪,他所作詩賦廣受歡迎,街頭巷尾的彈唱中總能出現知府的詩作,若是他再著碑文,豈能籍籍無名?
這樣一舉成名、名垂千古的大好事,誰又舍得拒絕呢?
所以說,這次官府的招商募捐哪怕沒有葉蓁蓁的參加也極其順利,事後葉蓁蓁得知相關細節,不得不感歎古人的智慧果然絲毫不遜色於後人,隻要拋磚引玉,他們的操作絕對能夠亮瞎人眼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