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思索了片刻說道:“臣以為不賣的好,雖然銀子就隻是銀子,沒有正義邪惡之說,但金毛番的銀子,多少有點臟。”
朱翊鈞看著萬士和問道:“禮部以為呢?”
萬士和內心深處由衷的升起了一個疑問,他是看著陛下長大的,陛下從小生活節儉,但從來不缺錢花,這怎麼對銀子這麼大的興趣,萬士和看得出來,陛下是真的很喜歡銀子,簡直是簡直了,堂堂大明皇帝,萬方之尊,天下共主,能不能稍微收斂那麼一點點?
張居正又不是什麼神仙,能無中生有。
“能供應就行。”朱翊鈞對大明的生產力是極為了解的,鬆江府大布產量,他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賣這麼貴,愛要不要!
一次一百萬匹布的供貨,索倫就是和通番的勢要豪右勾結,也沒這麼多的現貨,隻能從皇帝這裡買。
大明和奧斯曼就是彼此知道,不相往來,隻有藩屬國和朝貢國才算是友邦。
“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就營造這塊,王崇古敢拍著胸脯表示,張居正都不是對手。
試探之後不能成,就開始走流程,這樣看來,是法蘭西王太後給特使吉莉安下了死命令,讓她用儘一切手段,可見法蘭西的局勢混亂到了何種地步,為了救亡圖存,王太後凱瑟琳真的儘力了,但這種事,不是儘力就能解決的。
“沒有接觸價值。”萬士和總結性的說道,他不認為陛下和這個費迪南德達成任何的共識,是有效的。
萬士和左看看,右看看,不情不願的拿出了一本奏疏,看著所有人說道:“法蘭西特使是王太後的女兒,她請求…聯姻。”
資出內帑,到賬快,而且就是有點質量瑕疵什麼的,皇帝不追究,藩王們也鬨不起來。
“神聖羅馬帝國特使費迪南德,請求覲見陛下,呈送羅馬皇帝的國書。”萬士和眉頭緊鎖的說道:“這個名字乍一聽挺唬人的,但仔細一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大明的百姓們甚至有的一戶才有一條褲子,而大明皇帝居然把上百萬匹的棉布賣給番國,日新月異的大明居然不肯等等它的百姓!這不是寧予友邦,不予家奴,而是為了白銀的大量流入以及產業的快速發展擴大,隻有規模才能促使技術進步,最終生產力飛速提升,惠及大明所有人。
“法蘭西來的特使呢?”朱翊鈞問道,萬士和說了一圈沒說法蘭西特使的訴求。
索倫倒是可以慢慢收貨,但是季風可不會等他慢慢把貨收齊。
但張居正心裡這個疙瘩,朱翊鈞也解不開。
“100萬匹好啊!”朱翊鈞一聽立刻眼前一亮說道:“索倫一看就非常富有智慧,朕就知道他一定會做出明智的選擇的,很好。”
“凱爾特、斯拉夫、日耳曼人是明確羅馬還在時的蠻族…”
“西安秦王府宗藩玉牒有1007人,甘州肅王府宗室21人,寧夏韋州慶王府187人,平涼韓王府1679人,陝西地麵,四座王府宗藩為2894人。”
中書舍人從討論宗室的時候,就已經尿遁了,開玩笑,知道的太多有的時候不是好事兒,比如王崇古這種奸臣,他能撈到功勞全靠反賊經驗這種事,中書舍人怎麼寫?寫幾句,王崇古發起狠來,中書舍人可擋不住。
“營造所費,資出內帑吧。”朱翊鈞琢磨了下,如此宣布。
綏遠馳道和綏遠礦業的開發,讓富裕的國帑變得不富裕了,百般周轉,才算是沒動用老庫七百七十萬存銀,十王城的營造,內帑一力承擔了,結果不用出錢的禮部,居然要一體遷徙。
最大的事主就是陛下,陛下都不追究了,其他人追究,張居正倒是不怎麼在意,事情做都做了,隻能任由彆人說了。
即便是毛料的單價和利潤看起來都更高,但大明開拓綏遠和遼東需要更多的毛料禦寒,而且毛料規模更加受限於原料的供應,規模已經達到了瓶頸,隨著草原圈養養殖規模擴大而擴大,出口拉動規模的效果並不明顯。
朱翊鈞終於忍住了笑說道:“禮部的工作並不好做,娘親、母親問起來,朕自會解釋的,大宗伯勿慮。”
但現在,大明水泥、鋼筋的產量,大幅度提升,大批量同規格的建造,王崇古已經做過了工程預期,半年時間,綽綽有餘了,攏共不到三層的建築,實在是沒什麼技術含量。
“大宗伯?”朱翊鈞疑惑的問道。
“臣等遵旨。”群臣齊聲說道。
“共有親王24人,有地郡王16人,無地郡王88人,領俸宗藩21796人,在冊宗藩62732人。”
日後史書論斷,宗藩數量的銳減,張居正少不了挨罵,一個苛責宗室的罪名跑不了。
對於藩王府而言,也是好事,畢竟領不到俸祿的日子,實在是難捱。
山東普查丁口,山東即墨縣縣城內的丁口就有十五萬之多,就是把所有在冊宗藩都遷徙入京,新的十王城也不過十五萬左右的規模而已。
文華殿裡安靜到了極致,隻有羅幕翻卷的聲音,時間如同靜止了一樣,廷臣們的臉上寫滿了驚訝,呆呆的看著萬士和。
大明朝廷要和地方勢要豪右們拚速度,營建十王城的速度要大於勢要豪右野心增長的速度,在勢要豪右們反應過來之前,將遷徙藩王入京執行到位,第一批就是親王,第二批是郡王,第三批是領俸宗藩,至於在冊宗藩,也是要視情況而定。
這方麵的經驗,即便是工部尚書汪道昆也是沒有的,畢竟反賊這種經驗,實在是太珍貴了,一般的反賊要麼成功要麼死,王崇古能在失敗的前提下,到現在,還能如此活躍在政壇上,還能成為次輔,成為國之柱石的,彆說大明朝了,曆史上都沒幾個人。
“臣有罪。”張居正看完了奏疏,隻好站起身來,甩了甩袖子,五拜三叩首,俯首帖耳的說道。
“不賣。”萬士和十分確信的說道:“英格蘭還是不賣的好,金毛番的私掠許可證,破壞海洋貿易,若是賣給了金毛番,後患無窮。”
“錢你出嗎?說得好聽,朝廷養得起那麼多人嗎?”少司徒張學顏一聽就急了。
“好了,好了,再問問法蘭西特使要不要買棉布吧,今天就到這兒吧,先生留下一下。”朱翊鈞見廷臣們沒有什麼事兒,就下旨散會,單獨留下了張居正。
王崇古的話裡透露著一種舍我其誰的感覺,就是一種我話講完了,在營造這件事上,在座的都是垃圾的睥睨感。
泰西的大帆船到港交易就進了萬國城,大宗買賣需要過陛下的手,陛下朘剝泰西番夷的時候,這刀過於鋒利了,連廷臣們都有點憐憫泰西的番夷了。
想到李太後發瘋,萬士和都頭皮發麻,小兒子弄了個萬國美人,玩了一次十五人侍寢的荒唐事,李太後差點把禮佛的佛像給砸了,這要是陛下這後宮裡,也有了萬國美人,李太後恐怕要從通和宮裡衝出來,殺了他萬士和。
汪道昆俯首說道:“僅鬆江府庫、市舶司庫有棉布一百七十百萬匹有餘,蘇州府庫棉布有一百零四萬匹,索倫要一百萬匹,是不是太少了點?”汪道昆左右看了看說道:“整個鬆江府一年棉布產量在1500萬匹左右,陛下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六有。”
估計這個費迪南德就屬於那種喜歡湊熱鬨,聽說都在往大明遣使,跟著來湊個熱鬨而已。
“至於帝國就更不像了,畢竟有七個選帝侯,一盤散沙,哪裡像個帝國了?連西班牙都比它有資格稱為帝國。”萬士和越看這個神羅,越像是周天子那時候的分封製,畢竟現在被哈布斯堡家族掌控了帝位,好歹還是世襲罔替的,再往前數,更是一盤散沙。
“大司空,一百萬匹的棉布,有沒有問題?”朱翊鈞看向了汪道昆。
“臣遵旨。”萬士和俯首領命。
英格蘭女王頒布私掠許可,讓本就風險極大的海貿,變成了混亂邪惡,這讓崇尚守序的禮部非常厭惡,把五桅大帆船這種利器賣給英國佬,還不如爛在船廠裡。
泰西的神聖性和大明的神聖性是不同。
嘉靖、隆慶、萬曆年間,皇帝頻繁的從國帑要銀子,這一次又一次的背後是金花銀其實從未足額,皇帝的日子都過成這樣,天下宗室日子也不好過,苛責嗎?大明都快沒了,修個皇陵五十萬銀,還欠了十一萬,財用大虧已經影響到大明朝政正常運轉了。
上一任鴻臚寺卿陳學會現在已經榮升禮部右侍郎了,而高啟愚現在是少卿掌鴻臚寺事兒。
“山西晉、代、沈王三藩共計9802人,河南周、唐、趙、鄭、崇王五藩共5925人,湖廣楚、襄、荊、吉、榮五藩1414人,山東魯、慶德、衡三藩649人,四川蜀王182人,廣西靖江王816人,饒州淮王81人,建昌益王33人。”
“英格蘭特使喬治,希望購買大明的五桅過洋船,用來對抗西班牙對英格蘭的入侵。”萬士和說起了另外一個使者的訴求,買船,五桅過洋船。
“恐有海禍。”大司馬曾省吾言簡意賅,這也是兵部的意見。
萬士和被看的臉色漲紅,他一拍桌子猛地站了起來,大聲的說道:“看我作甚,又不是我主張的!這個女人拿出了那個王太後凱瑟琳的國書,說是王太後交給她的命令,發瘋的又不是我!看我乾什麼!”
“沒有。”朱翊鈞搖頭說道。
朱翊鈞就不願意賣毛料,再貪錢,他也不是什麼錢都賺的,他始終記得自己是大明的皇帝。
這是一個很主觀的說法,帶著很濃烈的個人情緒,張居正反對賣給英格蘭過洋船的理由,是他不喜歡英格蘭做事的方法。
“一個圍二十裡的城池,住六萬人,即便是算上親眷、長史、仆從,也略顯稀鬆了。”
張居正沉默了一下,再鄭重的一拜,大聲的說道:“臣叩謝天恩。”
等廷臣都走了,朱翊鈞才說道:“宗藩之事,先生不必介懷,那會兒大明是真的沒辦法。”
把張居正留下,是為了專門就宗藩之事安撫張居正,不必過分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