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拿著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2 / 2)

“殷部堂。”陳成毅十分恭敬的見禮,殷正茂在兩廣是個傳奇,鬨了好多年的倭患,被殷正茂四年平定,無論權豪縉紳們怎麼給殷正茂潑臟水,陳成毅和廣東百姓,還是很感謝殷正茂的。

殷正茂笑容滿麵的說道:“免禮免禮,島上沒那麼多的大規矩,都是為陛下做事。”

“我應該做些什麼?”陳成毅有些迷茫的問道。

“你不休息兩天嗎?坐船過來,可是很累的。”殷正茂笑著說道:“不急不急。”

“我家世代海商,倒不是很累。”陳成毅非常確切的說道。

殷正茂就喜歡這種人,一到地方就乾活,他讓陳成毅負責銅金礦去了,呂宋島上有金礦和銅礦,而開礦需要人來組織調度,陳成毅能不能乾,幾個月就知道了。

陳成毅並非務虛之輩,他就是考了很多年進士沒考中,考進士不僅僅需要學問,還需要名師,陳成毅家裡還算富碩,但確實是找不到名師,二十歲中舉,三十多歲了,三次都落榜之後,陳成毅還是想做官,就跟著到了呂宋。

陳成毅直接就被殷正茂乾懵逼了,他讀了一輩子聖賢書,殷部堂讓他開礦,他真不會…

殷正茂給了陳成毅一本銅礦開采的官廠誌書,就讓陳成毅帶著林阿鳳的衛軍上路了,目標地點是帕拉卡蘭,這裡是馬尼拉東邊的一個小鎮,大約有一萬五千口,此地有著大量的私窯金礦工。

陳成毅到地方就知道要做什麼了,把這裡的私窯變成公窯。

並沒有發生戰爭,林阿鳳被招安後組建的衛軍,麵對殷正茂的客兵精銳時,不堪一擊,但是麵對這些由低矮的土著人構成的礦工,林阿鳳有著壓倒性的優勢。速贏

林阿鳳手下的衛軍很是高大,這裡礦工最高也就到陳成毅胸膛的位置,如此身高差距,真的打起來,衛軍必勝,進駐之後,陳成毅開始改進淘金的手段和提煉銅礦。

這裡的淘金手段實在是太過於低效了,甚至沒有采銅的工藝。

陳成毅並沒有執著於淘金,淘金這種事運氣太多,遠不如煉銅穩定,陳成毅開始了試著改進此地的煉銅工藝。

凡是出產銅礦的山總是夾土帶石的,深挖數丈就能夠得到包裹銅礦的脈石,這種脈石形狀像薑塊,而有銅星,亦名銅璞。

將銅璞上的土滓清洗之後,就可以開始煉銅了,而幾乎所有的銅璞都有鉛。

而煉銅的熔爐很快就燒製出來了,這個熔爐很有趣,有高低兩個孔,銅璞在熔爐內融化後,銅會在底部小孔流出,而鉛會在頂部小孔處流出,銅鋅為黃銅,銅錫為青銅。

陳成毅不打算進一步的提煉,做到這一步就足夠了,生產出來的銅錠會運到馬尼拉而後送回大明。

條件十分的簡陋,陳成毅的銅錠鑄造的十分醜,在沙坑上錘個坑就是銅錠的砂模了。

但是再醜陋那也是銅錠,在解決了粗製煉銅之後,陳成毅開始組織百姓種田,棕櫚和甘蔗,殷正茂的確讓他來煉銅淘金,但是陳成毅是大明人,他對於勸農桑之事非常在意和執著,覺得為官一方,不勸農桑,那還是當官?

有了田,才能有更多人,有了更多的人,才能更好的采銅淘金。

一個個種植園開始出現在了河道的兩邊,陳成毅時常帶著二十多個衛軍、兩個通事,親自尋找可墾荒的土地。

而第一批銅料開始起運返回大明,十五萬斤的銅料,裝進了五桅大帆船上,大量的棕櫚油、魚油、糖,塞滿了一整條船。

殷正茂還要測試一下大船的性能,過洋船是要跨過大洋的,所以滿載帶著貨物,也是海測的一種。

同行的還有安東尼奧的大帆船,他在馬尼拉買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再次北上。

在鬆江府新港,兩艘大船停泊,相比較之下,一千料的五桅過洋船要比四桅帆船要大了整整一圈。

負責過稱抽分的是安東尼奧的老熟人,南京兵備太監張進、鬆江提督內臣張誠,萬曆元年,安東尼奧第一次來到大明就是這兩個宦官負責稱重抽分,而都餉館海防同知還是羅拱辰,就是那個進項土豆番薯入京,奔走想要抽分洋舶的羅拱辰。

鬆江總兵陳璘、鬆江巡撫汪道昆也趕到了港口。

每年洋舶抽分都是一件大事,這可是天子南庫的象征,海稅入京國帑內帑對半分。

“什麼國帑內帑,都是皇爺爺的錢,每年都要分,著實麻煩。”張進甩了甩袖子,抽分洋舶,是當初張誠和羅拱辰扛下來的雷,先斬後奏。

張進不太明白,陛下、先帝、嘉靖皇帝為何要把國帑和內帑分開,在他看來,所有的錢糧賦稅都送到內帑,朝廷取用就問陛下要就是了。

這才是皇帝。

皇帝生財有道,搞點生意,除了皇莊的買賣外,還要跟國帑分賬,宦官們自然不滿,那都是陛下的銀子!

張進的這個想法,碰到了明主,就顯得很有道理,但若是碰到了隻進不出貔貅般的皇帝,又該怎麼辦呢?銀子都入了宮,皇帝都把銀子賞賜給了藝人,開個鼇山燈會就賞十幾萬兩出去,大寧衛打一仗也就是這個數目。

張誠則是笑了笑,國帑和內帑分開,是一個長期鬥爭的結果,絕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這是皇帝和臣子不斷妥協鬥爭的最終產物,宦官其實在皇權和臣權的鬥爭中,處於一種爪牙的地位,並沒有太多的決策權。

文人天天罵宦官閹賊誤國,嘉靖、隆慶年間的閹賊,都很恬靜,也沒見大明蒸蒸日上。

大明是一個係統,當大明以俯衝的姿勢向下滑落的時候,這個係統裡每一個肉食者,不分彼此,都是罪人。

安東尼奧又看不明白了,大明的大船卸下來最多的貨物是銅錠,而不是更加珍貴的黃金,呂宋島上至少有三處可以淘金,可是殷正茂似乎更執著於開采銅礦。

“一共十五萬斤的銅料,可以鑄造2000萬枚銅錢,按照大明的計算,就是2萬貫,2萬兩銀子,費了這麼多的功夫,就為了這麼一點銅錢嗎?”安東尼奧詢問著老熟人羅拱辰。

“船長在泰西被平民所擁戴,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爭奪王位的設定,並不是真的愛惜平民。”羅拱辰的話並不算客氣,大家都是熟人了,客套就免了。

“你!你!你…血口噴人!”安東尼奧真的急了,連成語都用出來了,他作為貴族真的已經很關注平民生活了。

羅拱辰笑著說道:“因為銅錢是大明百姓要用的,金銀是肉食者用的,元輔先生的主張,向來是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陛下不是不關注白銀黃金,但同樣,小民,也是要花錢的,銅錢就是專門給小民用的,所以陛下才更留心銅錠。”

“原來是這樣,明白了。”安東尼奧恍然大悟。

“這位內侍官,我今年還能去琉璃塔嗎?就看一下就滿足了,若是看不到那座塔,就像是沒有來到大明。”安東尼奧向著兵備太監張進申請參觀報恩寺琉璃塔。

“額,可以,還是隻能在外麵看。”張進答應了下來,他其實不太理解,安東尼奧為何對那座塔的執著。

在安東尼奧眼裡,那座塔就是神跡,就是他心目中文明的象征,費利佩二世見到琉璃塔的畫,一直要求在他的行宮建一個一樣的,但是費利佩二世的秘書告訴他,做不到。

大明修建琉璃塔動用了二十多萬的軍民,整整建了十幾年才落成,新世界交易之家的塞維利亞一共才十五萬人,怎麼修建?

大明對於琉璃塔的感官是非常複雜的,琉璃塔建造的目的是永樂年間成祖文皇帝為了紀念他的母親馬皇後所建,自從開始建造,就是反對聲不斷,苛責民力、鋪張浪費、奢靡無度之類的話,層出不窮。

成祖文皇帝龍馭上賓後,那座塔因為風力輿論,甚至有三年多時間,無人打理。

安東尼奧心目中的神塔,每年大帆船到港,安東尼奧都是抱著朝聖的心態前往,看一眼就確信自己真的到了。

“大明皇帝答應過我,可以購買大明的過洋船,請問這個承諾還有效嗎?”安東尼奧問出了第二個關切的問題,買船。

鬆江提督內臣張誠笑著說道:“陛下金口玉言,既然答應了,那就是答應了,你可以在這裡下訂,但是需要你進京一趟,得到陛下的詔書,我們才能交付給你,看到那艘了嗎?已經下水了。”

安東尼奧眼前一亮,神情開始變得輕鬆且愉悅,他大笑著說道:“拿著我的銀子,讓你的人,離開我的船!”

“我要兩艘!”

皇帝身邊近侍的態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皇帝的態度。

在大明的製度設計中,宦官的權力完全來自於皇帝本人,皇帝本人就是宦官們的立身之本,所以宦官背主的可能幾乎為零,立皇帝劉瑾倒的前一天,所有人都沒想到劉瑾死的那麼乾脆。

魏忠賢號稱九千歲,兄終弟及的崇禎皇帝還不是說收拾也就收拾了?

大明唯一背主的太監發生在堡宗的天順年間,曹吉祥謀反,曹吉祥的謀反就跟兒戲一樣,但謀反就是謀反了,首輔李賢被砍傷,左都禦史寇深、恭順侯吳謹被殺、懷寧伯孫鏜之子被殺。

安東尼奧這次進京的體驗,是飛一樣的感覺,他坐的是水翼帆船,由海防巡檢帶著他飛到了天津衛。

安東尼奧一個老船長,下了船腳就開始打擺子,扶著柱子哇哇的吐,差點把胃給吐出去,他癱在地上,乘坐水翼帆船,是一種全所未有的體驗。

暈船這種事,再老的船長也會暈船。

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