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拜見陛下。”張居正帶著王崇古俯首見禮。
“免禮,二位坐下說話,發生了什麼事,二位輔臣如此大的火氣?”朱翊鈞看著餘怒未消的二人,奇怪的問道。
吵到麵紅耳赤的地步了。
“元輔有功社稷這不假,元輔說臣是奸臣,臣也認了,臣本就是奸臣,但元輔說臣的《天下困於兼並紓困流氓疏》有問題,而且有大問題,臣不能答應!”王崇古一揮袖子,聲音很大的說道。
王崇古從宣大再回京師做刑部尚書後,一直在極力避免和張居正衝突,張居正你手腕強硬,我惹不起躲得起。
但今天張居正把王崇古叫到了文淵閣,說他的以工代賑安置流氓疏有問題,他不服!
你張居正有你張居正名垂青史的道,我王崇古就不配有嗎!
安置流氓疏,官廠團造是王崇古的大道之行,張居正一開口就是你的路線有問題,這王崇古沒掀桌子都是畏懼張居正素來的權威了,就隻是拍桌子吵架而已。
“有問題就是有問題,某說錯了嗎?如果沒說錯,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兒!某找你來,就是商量,你倒好,直接在文淵閣拍桌子,你非要搬到陛下麵前來,那某也不給伱遮掩了!”張居正拿出了兩本奏疏,遞給了張宏,張宏轉呈陛下麵前。
“那就讓陛下評評理!”王崇古大聲的說道。
看得出來張居正的火氣真的很大,王崇古也是針尖對麥芒,不肯有任何退讓。
就許你張居正忠君體國為國為民,就不許他王崇古為大明再次偉大做出一點貢獻嗎?
馮保急匆匆的從外麵趕來,他剛才在半間房的司禮監當差,聽聞元輔和次輔吵架,就急匆匆的趕來了。
趕過來的目的不是勸架,他也勸不動,他過來,就是為了看熱鬨!
朱翊鈞看完了奏疏,麵色凝重,看向了氣鼓鼓的二人,再次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萬士和這樣的和事佬和稀泥的主兒,朝堂上非常有必要存在這麼一個勸架的人。
“先生莫急,當初楊博楊太宰不同意先生的考成法,先生就拳打楊太宰,腳踢王次輔,把太宰和次輔都趕出了文華殿。”朱翊鈞說起了過往,看似是勸張居正不要生氣,但也是為王崇古說話。
楊博不同意考成法,不同意給百官套籠頭,目的是為了拉攏張居正,進而楚晉合流,考成法得罪了天下官僚,你活著的時候大家不敢違背,死後必然給你清算。
楊博的條件不可謂不豐厚了,以張居正的手腕,彼時張居正答應,那晉黨必然被張居正完全掌控。
就這,張居正都把楊博、王崇古給趕出了朝堂去。
在自己的大道之行被質疑的時候,王崇古這種反應,已經是極好的了。
朱翊鈞又看向了王崇古,思考了下說道:“王次輔忠君體國,朕素來知曉,次輔何必如此驚憂?在發展的過程中,矛盾是相繼的,解決一個矛盾,會有另外的矛盾出現,安置流氓疏沒有問題,但出現了一些瑕疵,也是正常的。”
“王次輔誤會先生了,先生叫次輔到文淵閣是為次輔查漏補缺,不是為了羞辱,更不是為了黨爭,若真的是為了黨爭,何必提前溝通,放到文華殿廷議的時候說事,次輔必然顏麵儘失。”
“兩宋時煤專營,彼時開封一斤煤二百文,先生也是為了給次輔的安置流氓疏,查漏補缺。”
朱翊鈞給這事兒定了個性,官廠團造的確出現了一些必然出現的問題。
張居正沒說話,算是默認,其實張居正沒有查漏補缺的意思,就是敲打王崇古,大明軍征戰草原,晉黨都老實點,彆無事生非,大明軍若是因為晉黨中的某些‘中國某人’敗了,大明皇帝的鍘刀,也會鍘向王崇古。
他不說明白,是因為給皇帝麵子,陛下都出麵做和事佬了,他張居正要是繼續敲打,那是不給陛下麵子。
王崇古非要跟張居正吵到禦前來,也是為了給自己個台階下,作為晉黨黨魁,不能你張居正說敲就敲,說打就打,他王崇古不要麵子了嗎?鬨到陛下麵前,反而能下的來台。
都多大的人了,還吵架,吵到了麵紅耳赤,甚至吵吵到了陛下麵前,不過都是影帝罷了。
朱翊鈞看著兩位輔臣,也理解了二人的吵架,就是影帝的表演,朱翊鈞開口勸和,這場戲就落下了帷幕,他又拿起了奏疏詳細看了起來。
大明官廠團造出問題了,正如朱翊鈞所言,兩宋朝廷很擅長弄錢,鹽鐵煤酒礬等物皆是專營,而後這些專營之物就成了一把割向百姓的一把利刃,大宋四百萬廂軍(賊配軍,流民構成),和朝廷索求無度有極大的關係。
而大明官廠團造,這才剛剛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問題,這兩本奏疏,分彆對應了兩個問題,僵化和臃腫,而這兩個問題通往了一個必然的問題,腐敗。
僵化,大明的官廠團造已經不同程度上出現了僵化,具體表現為:就是大明福建織造局,出現了虧損,絲綢如此暴利的行業,也能出現虧損,自然引起了工部和都察院的疑心,進而引發了一次稽查,在沒有工部的任務時,整個福建織造局都處於待生產的狀態,但是織娘的勞動報酬,在賬目上仍在核發。
而都察院、工部的調查,卻完全不是這樣的,賬目上核發的勞動報酬沒有到織娘的手中,有人在貪墨;待生產的織造局並不是沒有在織造,而是開工的狀態,這些織造好的絲綢,到了哪裡?
臃腫,則是出現了類似吃空餉的現象,鬆江造船廠,大明開海急先鋒和官廠團造的代表性官廠,在今年春天開始了稽查中,申時行發現,一共一百二十四個船塘,不同程度的空餉已經產生,有些人借著生病、贍養老病父母、差旅等等原因,長達一年到三年的在編不在崗,而且以管理層即代辦、會辦、大把頭等等居多。
而且一個船塘,四百名工匠就有一百多人是管理,這一百多人光吃銀子不乾活,而且管理人員過於龐大,和吃空餉又有必然的聯係。
僅僅鬆江造船廠就有超過了四百五十二人領著朝廷的俸祿,一年到頭沒有一次在崗;有超過一千人,一年坐班此時不超過一個月的時間。
這裡麵有一條明確的利益鏈被申時行查明,那就是這些空餉,除了吃空餉的本人之外,還有一部分落到了經管的官廠吏房手裡,這也是官廠吏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根本原因。
能爬到首輔上,一坐就是幾年的人,沒一個簡單人物,申時行能把產能下降、成本增高的現象,尋根問源的查清楚,並且還提供了一整套的解決辦法,組織結構精簡,監察機製建設,以及最重要的處罰。
隻要得到皇帝的朱批,申時行就可以大刀闊斧的對這幫蛀蟲開刀了。
“申巡撫的這些個辦法,朕以為還是有效的,僵化、臃腫,不是簡單換個總辦就能解決問題,還是要從製度建設下手,而且要刀刃向內。”朱翊鈞朱批了申時行的奏疏,落印蓋章。
在首輔次輔吵架的問題上,朱翊鈞沒有各打五十大板,仍然選擇了支持張居正,當然王崇古鬨這一出,也不虧,皇帝訓誡臣子,那是天經地義,通過近似於胡鬨的手段,試探出了皇帝的真實態度。
發展的路上沒問題那才是見鬼了,那才是暗流湧動的大問題,不怕有問題,就怕有問題,不去解決問題,而是逃避、躲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這小病終究是會一點點的堆積,成為天大的問題,最終好不容易建起的大廈,轟然倒塌。
朱翊鈞和張居正、王崇古簡單的商量了一下,議定明日廷議。
“臣等告退。”張居正、王崇古和馬芳選擇了離開禦書房。
出了門,馬芳也沒理會他們二人,拱了拱手,直接離開,剛才還吵的你死我活的二人,現在倒沒有了劍拔弩張。
“王次輔真的是好手段啊,陛下已然是看明白了,我還是提醒王次輔,看好自己的人,若是有人配合俺答汗,午門外的撬骨刀,頗為鋒利。”張居正端著右手,左手背在後背,看著王崇古,語氣不善的說道。
“這也得虧元輔配合的好,陛下看得明白,謝元輔提醒了,我自己的人我自己自然看好,你知道陛下會殺人,但這人世間有些事兒,比死可怕的多,讓陛下動手隻會讓人死,可是這門內傾軋,可不是死那麼簡單了。”王崇古倒是頗為平靜的說道。
“那就好。”張居正點頭,對王崇古的手段是極為認可的。
如果王崇古出手,會把對方榨的一乾二淨,同時讓對方欠一屁股債,為了還債,女眷為娼,男丁為奴,那些個首惡,恐怕會被關到一起,活活餓死。
張居正就聽聞過王崇古年輕時懲戒叛徒,幾十口人關在一起,十八日後開門,就剩下一個活物了,餓極了,其他人也是糧食,那次,王崇古的大兒子王益塞外走商被殺了,而背叛王崇古的是投效的北虜。
投效來的北虜不逢大赦,都是賤籍,賤籍死了,是沒人管的。
“元輔,咱們當初可是主張議和,隆慶議和可是元輔、高拱、楊博還有我,咱們一起做的,現在又打起來,會不會有人借機生事?”王崇古低聲問道。
張居正平靜的說道:“當初議和的時候就說了:議和是為了養精蓄銳振武再伐,今天打起來,不是和當初說好的一樣嗎?”
“先生真的是讀書人啊!”王崇古歎為觀止!
養精蓄銳、積蓄力量以圖日後,是當時打不下去了,不得不議和,糊弄人的鬼話!
但事情發展,卻是鬼話成真,張居正真的是讀書人,說鬼話,都如此坦蕩!
“我這麼想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張居正轉身離開,文淵閣還有許多浮票要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