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相信皇帝會分紅,不如相信孫悟空。
但現實是,大明皇帝真的在分紅。
船舶票證還有可能因為船舶海難,導致虧損,可陛下這裡的借貸,絕對穩賺不賠,保守派還是占了多數,有穩賺不賠的買賣,自然有無數人的趨之若鶩。
大明遮奢戶是不會區分朝廷和皇帝的,在大明絕大多數的人眼裡,皇帝和朝廷就是一體的,當下大明朝廷的信譽主要構成,就是皇帝的重信守諾。
利息雖然不高,但勝在穩健。
這一筆一千萬銀的專項國債,根本沒有離開京師,就被瓜分的一乾二淨,甚至大多數百姓,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兒,應天巡撫潘季馴、鬆江巡撫申時行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上奏朝廷,認為朝廷太偏心了,充實京畿的遮奢戶是陛下的臣民,南衙、鬆江的遮奢戶就不是了嗎?
好不容易逮到了爆皇帝金幣的機會,就這麼失之交臂!怎麼不讓人扼腕痛惜!
綏遠五原府,在黃河幾字灣的頭頂,銀山腳線,緊鄰烏梁素海,這裡是河套平原,也是斡爾朵部的牧區,斡爾朵部被稱為河套人,這個部族主要負責成吉思汗陵寢祭祀,戚繼光對斡爾朵部的萬戶下令,責令他們投降,斡爾朵部沒有任何猶豫。
斡爾朵部萬戶吉能和切儘台吉,選擇了立刻投降。
投降速度快的不可思議,以致於戚繼光懷疑其在詐降,直到搞清楚了狀況,才弄清楚了其中的緣由。
隆慶五年四月,大明遣使在板升對俺答汗進行了封貢,在盛大的典禮上,土默特、喀喇沁和永謝布的萬戶都獲得了朝廷賜予的官職,唯獨他們斡爾朵部沒有獲得任何封號和官職。
熱鬨是彆人的,尷尬是自己的。
這讓吉能和切儘非常惱火。
俺答汗就是在故意打壓斡爾朵部,因為斡爾朵部的萬戶袞必裡克,曾經跟俺答汗發生過數次衝突,而且在俺答汗年輕的時候,袞必裡克是俺答汗強勁的對手,袞必裡克在嘉靖二十一年去世之後,俺答汗才徹底坐穩了大汗的位置。
所以,在隆慶五年四月的封貢典禮上,俺答汗沒有給斡爾朵部任何的封號和官職。
隆慶五年八月,吉能、切儘台吉走了陝西方麵的關係,上書朝廷,希望能夠單獨封貢,不求王爵,封個世襲的指揮僉事足矣,但是這個請求石沉大海,因為當時朝中的主旋律是高拱和張居正的首輔之爭。
到了隆慶六年六月,吉能和切儘台吉,再次從陝西方麵托人上書朝廷,請求封貢。
但那時候,隆慶皇帝已經大行,大明朝廷也收緊了對塞外奴酋的冊封,吉能、切儘台吉就這樣錯過了和大明互市的機會,一切和大明往來交易,都要走歸化城、板升城,到大同、宣府互市。
這有了中間商賺差價,出售的牲畜要被俺答汗朘剝,從大明來的貨物還要被俺答汗朘剝,這一來二去,斡爾朵部心中的怨恨越來越深,當大明天兵討伐板升的消息傳開,俺答汗要求吉能帶兵馳援板升的時候,吉能和切儘台吉,選擇了裝傻充愣。
再收到消息,就是戚繼光要求投降的檄文了。
大明對韃官有一整套成熟的安置手段,經過和吉能、切儘台吉的商量,斡爾朵部所有百戶以上,都同意前往陝西行都司安置,並且改為漢姓,不再領本部兵馬。
在這個年代,能做大明的狗,對於斡爾朵部而言,是一種幸運,是遠比跑來跑去顛沛流離的野狗,要強許多的幸福。
吉能、切儘台吉隻要不犯事,他們一家就可以一直在大明做世襲指揮僉事,子孫們能夠真正成為大明人,但是在草原上,很有可能一場大雪災後,就被手下人割掉腦袋換取賞錢了。
不穩定的社會之下,連肉食者的日子都是謹小慎微。
“河套人裡有八成都是漢人。”陳大成麵色凝重的說道:“都是從漢地逃出塞外的。”
八成漢人,兩成北虜,構成了河套人,在簡單走訪之後,陳大成就得到了這個結果,河套的人丁構成,讓人慶幸的同時,還有些悲哀,慶幸的是,大明在河套有穩定的統治基礎,悲哀的是,大明之前似乎從未關注過這裡,也沒有關注過他們為何逃難至此。
戚繼光認真的查看著塘報,李如鬆已經突襲到了烏海,這次的征伐至此已經結束,征伐結束不代表著戰爭的結束,接下來是更加嚴酷的治安戰。
戚繼光率領的京營,會在河套停留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的軍管時間,主要工作是將河套地區的防務交給三邊,延綏、甘肅、寧夏。
寧夏衛包含了整個賀蘭山,三邊充實河套,算是將河套徹底軍屯衛所,這是實土郡縣,除了等待三邊充實河套之外,還有遷民,陝西、山西、甘肅(陝西行都司)等地因為兼並導致的流民,遷往河套安置。
在這一年軍管時間裡,大明京營會掃蕩整個河套地區的馬匪,為大明經營河套提供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而清剿馬匪,可以快速獲得河套人對大明朝廷的認可,人心向背,才是決定實土郡縣,是否能長治久安的根本。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
戚繼光的目光看向了堪輿圖陰山以北,陰山以南的河套,因為黃河的存在,讓河套平原生機勃勃,春風之下,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在起複的丘陵之間,能看到一片片的羊群,點綴其間。
陰山以北,則是農耕的天敵,沙漠。
縱深四百多裡地的沙漠,一望無際的黃沙,在風中嘶吼著,古道早已經淹沒在了黃沙之下,大明墩台遠侯為了探聞瓦剌人的動向,向瓦剌和林挺近探聞,結果不小心發現了臥馬崗這個大礦山。
俺答汗對瓦剌人進行了征伐,征伐也僅僅隻是征伐而已,之後也沒有實際統治,原因就是沙漠。
沙漠以北叫漠北,漠南漠北的草原由來已久。
大明廟算,即便是最激進的譚綸,計劃也是收複河套之後,借助沙漠和陰山山脈,構建軍屯衛所邊方防禦,穩固統治河套,譚綸並沒有想到會有臥馬崗出現,複套計劃止於陰山。
但臥馬崗的出現,讓一切廟算成為了紙上談兵般的笑話,這個笑話甚至包括了戚繼光。
戚繼光在廟算時候也沒想過要繼續向北開拓,明初的十三次北伐,以及俺答汗的征伐,都沒能實現對漠北的實際統治,事實上,連發端於漠北的胡元,都無法有效統治漠北,忽必烈都做不到。
蒙哥這個草原共主死在了釣魚城下,這個時候,偌大的大蒙古國,發生了分裂,一派是遵守草原習俗‘幼子守灶’的阿裡不哥,一派則是中原習俗‘國賴長君’的忽必烈。
漠北的本部、舊貴族和宗王擁立了阿裡不哥,而忽必烈則帶著漢官僚和漢世侯,開始北伐,並且成功踏平了蒙古聖地哈拉和林。
這裡是成吉思汗向長生天起誓建立大蒙古國的地方,阿裡不哥戰敗投降,跟隨忽必烈回到了中原。
漠北漠南之爭並沒有隨著阿裡不哥的戰敗而結束,至元二十三年,占據了哈拉和林的孛兒隻斤·乃顏,再次發動了叛亂,忽必烈不得不帶著漢世侯再次北伐,再次攻破和林,將乃顏裹在氈子裡,活活摔死。
而至元二十三年這次攻破和林,發生了屠城。
凱旋的忽必烈不得不下令,隔斷交通,帖裡乾道、木憐道、納鄰道,三條從和林通往中原的官道驛路被切斷。
哈拉和林之食糧飲料,皆自漢地轉運而至,忽必烈的禁運令,直接導致和林困於饑饉。
大明對漠北其實沒什麼興趣,盤踞在和林的瓦剌人,如果願意西進,大明是不會阻攔的,但瓦剌人想要入寇河套,有沙漠和陰山山脈,也是無法做到的。
原來計劃僅僅是收複河套,一切都符合廟算設計,戚繼光甚至是收複河套計劃的牽頭人和主持者。
現在,一個臥馬崗,打亂了所有的布置。
那塊臥馬金出現完全是意外,但格物博士既然尋龍分金,找到了根源,大明知道這裡有個金銀銅山,就絕不可能放棄它。
修建一個四百裡的馳道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守住礦山,有臥馬崗這個礦山,意味著大明就必須向北繼續開拓。
“想要將礦山完全據為己有,至少要打到北海(今貝加爾湖)。”戚繼光看著堪輿圖,略顯頭疼的說道。
從京師出發,打到北海,至少要三千裡路,不算地方軍隊,僅僅京營的糧草補給,漫長的補給線,戚繼光就沒有信心說服朝中的明公,打過去簡單,打贏戚繼光覺得以現在的京營,也不是問題,問題是打完了之後,大明軍隻能撤回來。
陳大成思索了片刻說道:“圍繞著臥馬崗建立營堡防守便是,反正我們隻要礦山而已。”
實土郡縣的範圍,隻到臥馬崗就是,這就是陳大成的想法,更容易實現。
戚繼光深吸了口氣說道:“可是這個礦山,至少能開采五十年,如果地下還有,恐怕就不是五十年那麼簡單了。”
臥馬崗的礦山,是露天礦山,而且現在隻是初步探查,按照格物博士的看法,礦山不是單獨存在的,漠北這片土地,除了一個臥馬崗,肯定還有其他的礦山。
作為大將軍,戚繼光要為陛下製定一份漠北開拓計劃,並且初步實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