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小看了人們的好奇心,第一天的票房,她以為頂天有三四百萬不錯了,沒成想,高達一千萬的票房,這還是排片少的原因,有些一票難求,如果排片夠,票房絕對打破記錄的。
溫榮笑的嘴都合不攏了,彆管他拍的是什麼電影,至少他拍的票房都不錯,累加起來,哎呦,能和國內大導演拚一把了,這是他的資曆啊!
黃亮更在乎的就是錢了,當時老板說了,他們公司參加拍攝,不僅拿拍攝的錢,還有票房分成的,雖然隻有百分之二十,可也是純利潤啊,整部片子,他們就沒出過一分錢,心裡的算盤一直響著,哎呦,開年紅啊!
金鈴拿著報紙,“老板,鄭老說,所有的票房利潤都會投入到慈善學校中,分給我們公司的百分之二十,我們收下是不是不合適?”
玉溪明白金鈴的擔憂,票房大部分都捐了,隻有他們公司收錢,媒體會針對他們的,“我們也以公司的名義,把錢捐給孤兒院,作為教育基金,給孤兒求學用。”
黃亮抿著嘴不說話了,得了,到手的錢沒了,白算計了,想了想,“我們不建慈善小學嗎?”
玉溪以前沒自己插手,不懂慈善小學,真的插手了,才知道裡麵的問題,“真的為學生考慮,不僅僅隻是建設小學,很多都要投入的,以我們公司目前的財力,不籌錢辦不了的,一旦開始就彆想停下來,量力而行,我們把錢捐給孩子們就好了。”
玉溪沒說,很多都要專業人士的,他們公司真沒能力單獨成立慈善項目。
黃亮閉嘴不談了,他對慈善是外行,老板家是專業的,隨後想到一些慈善酒會,覺得跟大大方方捐款的老板一家比,虛的不得了。
首日的票房不是秘密,因為鄭貿然說要捐款,所有的票房都是透明的,雖然透明,可公布出來,業內也大吃一驚,自傳也能有這麼高的票房?
玉溪也通過連博的報社,發了新聞,他們公司所得的票房也會捐給孤兒院,到時會把具體的票據出示,所有的錢都公開透明。
媒體翻來覆去的報道,其實對於接受捐款的機構是一種監管,雖然算不上全民監管,可曝光在媒體下,這些錢沒有人敢動一分一毫。
隨著自傳的放映,第一日網上還能是一些好的評論,隨後的幾日,爭議就大了。
有的人說,“這就是赤裸裸的炫富,帶壞孩子思想。”
有人辯駁了,“人家的的確確有錢,而且是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都是靠努力來的,沒覺得教壞孩子,反而告訴孩子們,想要有錢,要努力學習了。”
有的又說,“有這麼多錢,捐了幾個破學校就好意思當慈善家。”
隨後就有人反駁了,“你沒看新聞統計,幾所破學校?明明好幾十所,人家不僅建學校,還幫著聘請老師,都是人家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