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望海堝之戰(1 / 2)

大明優秀青年 天煌貴胄 5463 字 10個月前

() 跟張輔的英國公一係類似,沐英的黔國公一係也是對老朱家忠心耿耿戰死到最後一人,末代黔國公沐天波隨永曆帝朱由榔一起死在緬甸。

現任黔國公沐晟的爹叫沐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朱英,是朱重八的養子,洪武九年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因軍功被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券。

洪武十四年,沐英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征雲南,此後一直鎮守雲南,直到死後被追封為黔寧王,這也是為什麼渣某庸在裡稱黔國公為沐王府的根由之所在。

洪武三十一年承襲西平侯爵位的沐晟跟朱老四的關係不錯,隻不過能力稍微差了些,不僅比不上已故的黔寧王沐英,甚至可能比不上他的異母兄長沐春。

永樂四年,朱老四命沐晟為征夷左副將軍,與成國公朱能分兵進攻安南,沐晟從雲南進攻,朱能從廣西進攻。但朱能在途中因病去世,當時還是新城侯的張輔接替其職,兩人在白鶴會師,打下重鎮多邦,並擒拿黎季,論功封黔國公。

後來交趾的簡定複叛,朱老四合計著上一次懟交趾的時候就有沐晟,所以乾脆讓沐晟佩征夷將軍之印率軍征討。

結果就是雙方在厥江大戰,沐晟戰敗,然後張輔率軍與沐晟合討交趾,生擒了簡定送到京師。

之後張輔回到京師,留沐晟繼續搜捕陳季擴,沐晟多次戰役都不能攻下。張輔再次率軍出師與沐晟會合,一直追擊到占城,擒獲了陳季擴,之後才班師回朝。

簡而言之,就是沐晟打仗的本事不怎麼樣,好幾次都是靠著張輔幫忙,才算是在雲南和緬甸站穩腳跟。

但是人家沐晟命好富州的蠻族叛亂,沐晟率領軍隊前去圍剿,還沒等進攻,派人前去曉以大義,竟然令他們投降了……

另外,乾緬甸很容易,朱老四也從來就沒把緬甸當個事兒,所謂的改土歸流,其實根本就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麻煩,尤其是當大明正如日中天的時代。

這時候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民族意識,大明的兵力正好又處於最強橫的時期,如果能拿到大明戶籍,從此成為大明百姓,享受著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待遇,那些窮鬼們會毫不猶豫的乾掉他們以前視若神明的頭人。

所以,整個改土歸流裡麵最為麻煩的,其實就是怎麼把消息傳出去,讓那些土人們知道,隻要乾掉了頭人,他們就能成為大明的百姓。

而造成這個麻煩的,就在於語言不通讓順天府的百姓雲雲南,基本上就是一種他說什麼彆人聽不懂,彆人說什麼他也聽不懂的狀態,就算雙方都用鳳陽官話來交流,最後也逃不開雞同鴨講的結果。

但是,大明有沐晟,有黔國公府統率的那些將士。

這些人在雲南紮根幾十年,他們跟當地的土人們溝通起來不會有任何的壓力,要比朝廷單獨派員過去更加的靠譜。

所以現在一聽到要搞緬甸,張輔覺得乾脆把沐晟給喊過來問問算了。

……

朱老四想要把沐晟給弄來順天府,首先得派人去雲南宣旨,然後沐晟再做好準備之後起程出發,等沐晟到了順天府,時間就已經到了六月中。

而此時的朱老四,已經顧不上沐晟了。

永樂十七年六月初,錦衣衛比遼東總兵官劉江先一步得到消息,探知倭寇兩千餘人聚集在望海堝東南的王家島上,準備去金州衛劫掠一番。

所以當總兵官劉江整軍備戰的時候,朱老四派出去的使臣伊逍也到了望海堝。

伊逍很佩服劉江。

真正的說起來,跟朱重八活著的時候不同,朱老四的時代,大明很多戰功赫赫的武將其實並不太出名。

這事兒怪不得彆人,隻能怪朱老四動不動就禦駕親征,急眼了就自己抄刀子上,幾乎所有耀眼的光環都被朱老四給搶去了。

不過,倒也有幾個例外。

比如數次遠征交趾的張輔,靠著殺出來的赫赫凶威,一度被交趾人稱為大魔王,同樣打仗是把好手的李彬就沒有這種待遇。

又比如這個遼東總兵官劉江。

出身江蘇宿遷的劉江身上看不到多少江南的詩情畫意,相反,劉江絕對是個狠人。

他跟著明朝開國名將徐達討伐過蒙古,又協助還是燕王的朱老四鎮守北平,再後來又跟著朱棣造了建文帝的反,“靖難之役”三年裡多次衝鋒陷陣,大出風頭,朱老四登基後,又跟著北伐蒙古,立了不少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