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龜山雖然在麵對著薛斌的時候還表現的像個硬骨頭,可是在麵對著不知喜怒如何的朱瞻基,還有眼中殺機勃發的楊少峰,後龜山最終還是慫了下來。
慫了,就得認命。
因為後龜山不是倭國名義上的天王,所以也就沒有權利簽署其他諸如駐兵、使館之類的合約,所以楊少峰總覺得大明這邊虧了。
既然覺得虧了,楊少峰就得想辦法找補回來。
所以哪怕後龜山所在的南朝已經窮的快要揭不開鍋了,楊少峰依舊沒有絲毫的手軟,指使著吳克勤以自己的名義和後龜山簽署了《大明-後龜山倭國友好互助條約》,價格被楊少峰坐地起價到四萬萬兩白銀就算後小鬆那邊的北朝發現了這份和約,問題也可以推到吳克勤的身上。
至於吳克勤,則是絲毫沒有把份合約當回事兒就算是後小鬆找朱老四告狀,自己也不過是被罰俸半年,楊少峰手指縫裡隨便漏出一點兒來都比俸祿多。
然後楊少峰就和朱瞻基湊到了一起,打開了從大明帶來的最後一瓶神仙醉。
畢竟是四萬萬兩白銀,哪怕是分成了一百年來償還而且沒有利息,那也是每年四百多萬兩,而且這四萬萬兩還是白白得來的,成本就是賞賜給那三千騎兵的賞銀。
如果再加上後小鬆那邊的三萬萬兩白銀,兩邊加在一起就是七萬萬兩白銀。
如果考慮到大明的國庫裡麵隻有一千萬兩現銀,也不考慮通貨膨脹等亂七八糟的因素,那這就相當於是七十個大明國庫。
哪怕是每年隻能收到七百萬兩白銀,基本上就等於又多了一個國庫,相當於永樂十三年時的幾十個國庫永樂十三年,國庫結餘白銀二十萬兩。
朱瞻基抓起酒瓶,將裡麵所剩不多的神仙醉全部倒在自己的杯子裡,然後才抓著酒瓶說道:“加一起七萬萬兩啊,夏部堂這回得高興成什麼樣子?”
楊少峰低頭看了看快要空了的杯子,又看了看被朱瞻基抓在手裡的酒瓶,不滿的哼嘰了幾聲之後才開口說道:“不用多,隻要一年能多出來七十萬兩,夏老摳就能笑到老臉開花。
現在一年多出來七百萬兩,我估計夏老摳做夢都能笑醒,醒了還得接著笑,停都停不下來的那種。”
朱瞻基嗯了一聲,將手裡所剩不多的神仙醉倒給楊少峰,然後端起酒杯說道:“你倒是真夠狠的,倭國這麼大點兒的地方,你就直接弄了七萬萬兩白銀,這還不算上以後賣農具的收入。”
楊少峰頗有些不以為意的端起酒杯,跟朱瞻基一起喝了起來。
我狠?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中日通商行船條約》再加上《中日北京專條》,哪個不是蟎清和倭國簽的?
提前收些利息罷了。
朱瞻基顯然不想再理會倭國的這些破事兒:“話說,你回去之後你打算乾什麼?”
楊少峰道:“我也不知道該乾些什麼。要不然,我還是回楊家莊子去教書算了,好歹是個六首狀元。”
“嗬。”朱瞻基話裡滿是嘲諷之意:“這天下間可還有跟你一樣的狀元?”
“那你說我該乾啥?”
朱瞻基攤手道:“你問我,我問誰?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你該乾什麼才好。
原本我總覺得你當初在會試寫的那些問題都麻煩無比,真要一個個的解決起來,沒有個幾十年的功夫肯定不成。
但是如今再看看,不過才三四年的時間,寶鈔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商稅的問題也解決了,優待士人過甚的問題也解決了,就連韃靼和瓦剌的問題都解決了大半。
你說,剩下的問題還有什麼?宗室?大寧?大寧那個不必再說了,朵顏三衛不鬨騰,慢慢的就會融入大明,大寧那裡的問題也就等於是解決了。
倒是宗室的問題,這個問題彆說是你,就算是皇爺爺也沒辦法,總不能改了太祖爺定下的規矩吧?”
楊少峰摸著下巴道:“要說起來,太祖爺定下的規矩是讓塞王守邊的,這個你懂吧?”
朱瞻基的臉色微微一紅:“現在不是沒邊可守麼?”
楊少峰也不和朱瞻基爭辯,直接說道:“那啥,鄭公公不是去過木骨都束之類的地方了麼?我大明這麼多的藩王宗室,直接把他們扔過去,讓他們去那裡當個土皇帝多好?”
朱瞻基臉色一變:“這?”
楊少峰道:“你想啊,沒了鄭公公的艦隊,這些藩王就等於孤懸海外,他們就算是想回大明也回不來,你擔心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