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普及教育也是老大難(2 / 2)

大明優秀青年 天煌貴胄 5815 字 10個月前

等到造紙術出現之後,書籍的成本對比起竹簡和絲綢來說確實下降不少,然而必須要用雕版的原因卻導致書籍的成本依然不是平民百姓可以接受的。

當然,中原王朝向來就有一個毛病。

其他的民族曆史上,麵對洪水的時候是祈禱神靈,而中原王朝的百姓是自己治水。

其他的民族曆史上,活不下去的時候大多是期待來生或者祈求神靈,而中原王朝的百姓大多是選擇乾翻皇帝。

竹簡和絲綢的成本高,我們就造紙,雕版的成本高,我們就折騰活字印刷術。

沒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哪怕花上幾百年的時間去解決,該解決的問題都照樣給它解決掉。

唯獨有一個問題,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起碼在生產力和生產資料極大的豐富之前,這個問題是沒辦法解決的。

窮。

對於普通的平民百姓來說,讓娃子進學讀書,就意味著家裡少了一個勞動力——就算是再小的孩子,割草之類的活計總是能做的吧?

多一個勞動力,家裡的地就能多耕種一分,就能多收幾斤糧食。

而很多時候,這幾斤糧食往往就是一家人能否活下去的關鍵。

所以,這些人往往會集全家之力,供一個孩子讀書,就盼著這個孩子能出人頭地,以後再帶動著其他的兄弟們一起發家致富,讓後人有更多讀書的機會。

從某些方麵來講,這種觀念倒是和後世先富帶動後富的理念很相似,最起碼也是一種最為穩妥的做法。

包括後世,在六七十年代的時候,農村裡照樣有很多家裡生了幾個孩子卻隻供老大或者老幺去讀書,其他幾個孩子去打工的情況出現。

但是即墨的情況和後世不同,和大明其他州縣的情況也不同。

首先,朱老四把所有的民賦民稅全免了,儘管很多地方的士紳悄然的把朱老四免去的這部分賦稅又加在了租子裡,但是即墨縣,或者說整個山東,現在又哪裡還有什麼士紳的存在?

其次,現在工地上麵上工的這些青壯都有工錢可拿,而等到鴨蛋生意開始走上正軌之後,這些百姓光是靠著養鴨子賣鴨蛋都能發家致富。

也就是說,即墨的百姓家裡並不缺錢,也不缺那些幾歲的孩子做為勞動力,所差的,僅僅是這些人的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

真正需要楊少峰來解決的,其實就是這些百姓的觀念問題。

而更重要的,是怎麼能讓這些百姓同意讓女娃讀書。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狗屁倒灶的說法,那些士紳勳貴們嗤之以鼻,民間百姓卻深信不疑。

因為士紳勳貴們知道讓女孩子讀書的好處,但是百姓們不知道,或者知道,但是不願意承認,寧肯當做自己不知道——讓女孩子多織兩匹布賣錢,它花著還燙手嗎?

最主要的是,這時候的民間普遍有一種看法,這種看法甚至延續到了幾百年之後的種花家:女孩子讀書不讀書的,最後都要嫁到彆人家去,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

這兩個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在楊家莊子,楊少峰就是天,楊少峰就是地,而且楊家莊子並不大,楊少峰隻要把女娃子讀書的好處跟莊戶們說明白,那莊戶們縱然心有不滿,卻也不會反對楊少峰的決定。

而即墨縣和楊家莊子能一樣麼?楊家莊子才多少戶人家,即墨縣又有多少戶人家?人家就是不願意讓女娃子去讀書,楊少峰又能怎麼樣?

“頭疼,”恨恨的將《左傳》扔到一邊,楊少峰忍不住抱怨起來:“都是慣出來的臭毛病,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楊某人是多好的脾氣,居然被這些百姓欺負成這般模樣!”

“難道不是麼?”

朱瞻基手裡拿著一本《儒林外史》,淡定無比的翻了一頁之後又接著說道:“早就跟你說過,你讓所有男娃子都讀書的事兒本來就不太好辦,現在你還想讓女娃子去讀書,那還能容易得了?”

楊少峰呸了一聲道:“明明就是為了他們好!讓女娃子讀書是好事兒,這個道理我在楊家莊子說過,你也是知道的?”

“我知道,但是老百姓不知道,而且他們也不太在乎這事兒。”

朱瞻基道:“最重要的是,楊家莊子你說了算,即墨雖然也是你說了算,但是畢竟不像楊家莊子,這事兒且有的煩了。”

楊少峰恨恨的道:“要不然我就給他們加稅?以後誰家有一個娃子不讀書,不管是男娃女娃,我就收他們的教育資源稅,罰死他們!”

“你傻了吧?”朱瞻基忍不住嘲諷道:“皇爺爺免了民賦民稅,你再加收?是不是傻?那些禦史言官能放過你?”,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