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022重生悔過文中的老實人(2 / 2)

這人情似乎越欠越多了,可送回去那姑娘不會要的,而且她剛才的聲音似乎有點哽咽,帶著哭腔。他不告而彆的舉動傷了她的心,她現在肯定不想見到他。

哎,這個姑娘!

在原地站了兩分鐘,林老實把中藥和藥膏重新收了起來,包好,掛在車龍頭上,跨上車子,沿著路繼續回家,隻是速度慢了許多,還沒早上馱著幾十斤肉時快。

江圓給的這藥很有效,林老實按照她的醫囑,煎藥泡手,再塗抹藥膏,加上過年這幾天沒什麼事,休息了幾天,等過完了年,他手上的冰口竟然都好了,凍瘡也消了許多。

立春後,天氣好轉,萬物複蘇,新的一年開始了。

林老實又投入到了辛勤的勞動中,他養的鴨子開始下蛋,剛開始還是一天幾個,沒多久就變成了十幾個,二十幾個,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撿三四十個。

半個月後,他就積攢了兩百多隻鴨蛋。這麼多的鴨蛋,再像上次一樣讓老母雞孵化,顯然不現實,林老實找彭越棟要了幾個泡沫箱子,在下麵鋪上半寸厚的棉花,將消過毒的鴨蛋挨個放上去,再牽了一盞燈在裡麵,又買了一支溫度計,以隨時留意箱子內的溫度。

鴨蛋孵化成小鴨的時間比較長,需要大約28天。林老實將這批鴨蛋孵化後,接下來產的鴨蛋,他都拿去賣給了彭越棟。他是開飯館的,對禽蛋的需求量不小。

忙活到陽春三月,鴨蛋殼漸漸破開了一個口子,慢慢的有小鴨子破殼而出。

最後因為自製的孵化器比較粗糙,溫度濕度沒那麼標準,兩百多隻鴨蛋,隻孵化出了一百八十隻小鴨子,其餘好幾十個鴨蛋全報廢了。

不過對於這個結果,林老實很滿意了。他把小鴨子拿到了鎮上去賣,三毛錢一隻,五毛錢兩隻,買的人還不少,比賣五六分錢一隻的鴨蛋劃算多了。

因為這時候還沒什麼人賣小鴨子,小雞的,大家要養雞養鴨,都是自己留蛋孵化,一孵就得一二十個雞蛋,麻煩,養三五隻還不如買。所以林老實的生意不錯,花了三天時間就將小鴨子賣完了。

一回生二回熟,有了第一次經驗,接下來就容易多了。他又孵了一批鴨蛋,孵出的小鴨讓林母和林大嫂拿出去賣,賣完之後分她們三分之一的錢,也就是一二十塊。

對沒什麼額外收入的農村來說,一個月賣幾天小鴨子就能拿一二十塊不少了。林大嫂乾勁十足,又覺得占了林老實便宜,主動要求把孵化的活兒也接過去。

天氣變熱,林老實要開始忙活魚塘的事,已經不大顧得上孵化小鴨這事了,索性把自製孵化器搬到了林建義家,手把手地教會了母親和大嫂,正式把孵化的工作交給了她們。同時分成比例也改了,他出鴨蛋和孵化器,林大嫂出勞動力,最後大家五五分成。

因為他有四五十隻母鴨子,每個月少說也得下兩三百個鴨蛋。這個活兒可以長期做,林大嫂在自家鎮上賣了之後,又輾轉去隔壁鎮上賣,生意一直很好。從中看到了商機,林大嫂開始嘗試孵化自家的雞蛋,讓小雞和小鴨搭配著賣。

這樣一來,他每個月保底就有二三十塊的收入了,如果哪個月,鴨子下蛋多,孵化不完的,還能賣出去,又是一筆收入。

對此,林老實並不滿足,他將精力全投入到了魚塘中。他拿了一張紙板,寫了“出售蝦苗”四個大字,然後將紙板掛在了魚塘的路邊,這樣過往的路人都能看到。

牌子掛出去三天,第一個客人上門了。

不過這個客人竟然是何春麗的哥哥,何建新。

林老實收起眼底的詫異,公事公辦地說:“買蝦苗?”

何建新其實不想養什麼蝦,妹子在城裡發了財,他也想進城跟著做買賣賺大錢,怎麼也比這泥裡來,土裡去的強吧。

可何春麗花錢承包了他們村的魚塘五年,交給何建新打理,讓他養蝦。何父何母不想得罪這個最有出息的女兒,又聽說林老實去年賣蝦賺了好幾百塊,便押著何建新答應了。

何建新心裡明白,自家妹子不知什麼原因,明明現在比以前過得好多了,但還是對上一段婚姻耿耿於懷,非要跟林老實較著勁兒。

可是吧,她較勁兒,又不自己來,非要折騰他們養,真是煩死了。

何家人,不,應該說十裡八鄉的人都沒有養小龍蝦的經驗。承包了魚塘之後,何建新一籌莫展,不知道該怎麼搞,甚至連從哪裡買蝦苗都不知道,畢竟周圍魚塘除了林老實都沒人養蝦。

就在這時,他聽村裡人說,林老實打出了賣蝦苗的牌子。何建新猶豫了三天,決定還是找林老實買蝦苗,不然魚塘一直空著,他妹回家肯定會發火。

所以才有了今天這麼一出。

麵對這個前妹夫的詢問,何建新有點不自在,用手背蹭了蹭下巴,說:“嗯,買蝦苗。”

林老實提出一個空桶,放在何建新麵前,說:“這麼大一桶,五十塊錢,半桶二十五,刻線在這裡,你要多少?”

“這麼貴啊!”何建新詫異地說。

林老實不接話,他的桶這麼大,又都是養到一節指頭那麼大的小蝦,拿回去成活率非常高,養好了,六七月就能賣一波,不虧。也是因為小龍蝦繁殖得太快,他的池塘養不了這麼多,所以才會賣。

除了林老實這兒,也沒賣蝦苗的,何建新見他沒讓步的意思,悶了兩秒,說:“那就來一桶,不,半桶吧……要不還是一桶?”

明顯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池塘裡要養多少龍蝦。

林老實瞥了他一眼,指著自己的魚塘說:“如果我這魚塘,不養魚,全養蝦,得用差不多兩桶蝦苗。”

何建新琢磨了一下,他家的那魚塘跟林老實這魚塘麵積差不多,也就是說要兩桶,會不會貴了一點?或者是林老實故意耍詐,騙他多買一點?

抱著對林老實的不信任,他最後隻買了一桶。

林老實帶著他到小池塘邊,拿起網,撈了一桶活蹦亂跳的小龍蝦給他。

何建新走了以後,接下來半個月,又陸續有幾個人來買蝦苗回去養,因為現在村裡的魚塘大多是為了儲存水在乾旱的時候灌溉水稻而挖的,屬於村裡集體所有。如果碰上去年那樣的大旱天,那年池塘就沒什麼魚,但如果養小龍蝦,六七月就可以捕撈賣了,每家每戶還能分幾塊錢。

但這些人要得都不多,也就半桶。賣了半個月,林老實也隻賣了一百多塊錢。

眼看小池塘裡的蝦苗還剩不少,他自己的池塘根本養不了這麼多小龍蝦。林老實一琢磨,找上了村長,提出了一個辦法。由他無償提供蝦苗和水稻小龍蝦混養技術指導,村民自願參加,在水稻田裡養殖小龍蝦。

這個實驗如果失敗了,村民一分錢不付給他,所有損失都是他的。如果成功了,養出來的龍蝦分他一半。

這個提議聽起來還靠譜,村長又詳細問清楚了蝦稻混養的辦法,對水稻的產量有沒有影響等等。確認沒問題之後,總算同意了林老實的提議,召開了社員大會,向村民宣布了這件事,請大家回去考慮清楚,如果有意向參加的,就去村長那兒按手印簽合同,領蝦苗。

對於這個事,很多人都持觀望態度。因為他們擔心養了蝦之後,影響水稻的產量,糧食可是一家人生存的保障。

後來,還是林建義最先響應自己的兄弟,找到村長,領了半桶蝦苗。

然後是大勇和林三這樣跟林老實關係最好的年輕人。有了人帶頭,參加的人逐漸多了,最後全村一百多戶人家,有四十多戶參加了,但為了穩妥起見,他們都很保守,隻拿出了家裡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田做實驗。

蝦苗被分發了下去,倒進了插好秧的稻田裡,林老實偶爾統一給村民們上上課,講一下龍蝦的養殖辦法。

餘下的時間,他全投入到了魚飼料的配置中。為此,他還用光了所有的積蓄,買了一台小型絞肉機,用來製作魚飼料。

根據魚的種類不同,魚飼料的配方也略有不同。林老實選擇了用草魚作為實驗,根據多次實驗,用米糠、麩皮、豆餅、魚粉、蚯蚓等按比例調配出了飼料,並搭配上青草,每天定時定量喂養。

時間飛逝,轉眼就進入了炎熱的夏季,林老實這邊沒了什麼新鮮事,漸漸沉寂下來。

何春麗那邊倒是又開始熱鬨起來。先是從何春麗娘家那邊傳出消息說,何春麗跟胡安要開工廠,做大買賣了,兩人在縣城東邊買了三四畝地,建了兩層的小樓,買了好幾十台縫紉機回來,準備招工。

不過何春麗說了,要先緊著家鄉人,所以優先從她家村子裡招一批會踩縫紉機的熟練工。不會的也沒關係,手腳靈活的可以先去做學徒,工資隻有正式工的四分之一 ,但管吃住。

這個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樣,不到一天就傳遍了附近幾個村子。何家頓時成了香餑餑,門檻都差點被踩斷,自己村的,隔壁村的,不少人上門又是哭窮,又是賣慘,還有打感情牌的,就是為了一個工作機會。

其中最得意的非何春麗娘家村子裡的人,最鬱悶,最被人嘲笑就數楊樹村,畢竟胡安可是土生土長的楊樹村人,而且他還有兩個同族的長輩在村子裡,都不照拂一下,全便宜了何家村。

那段時間,村子裡的氣氛都有點低沉。就連胡二伯的兒子都提出過,想去找胡安說說情,把他們安進工廠裡,最後被胡二伯給製止了。

直到七月,何家從村子裡招了三四十個人進廠,直言目前人數夠了,暫時不招人了,去何家的人才漸漸少了。

對此,林老實冷眼旁觀,不置一詞。他並不看好這個工廠,因為他們的步子一下子邁得太大了。

買地建房子修倉庫,購買縫紉機等機器,怎麼也得花好幾萬。再加上前期儲存的原材料等等,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怕是把他們這幾個月賺的錢全投了進去都不夠。

更彆提,建個工廠,不可能就隻招幾十個縫紉工和學徒就完了,還得招管理人員,倉庫保管員,會計,門衛等等。這麼多貨,又不買輛運輸的車嗎?買了車還得招司機。生產出來的衣服賣哪兒?他們那個服裝店可消化不了,所以還得招銷售。

零零總總,少說也得招差不多百來個人吧。平均每個人按照三十塊錢一個月算,每個月光是發工資也得三千塊,更彆提還有水電費之類雜七雜八的開銷。

這樣一算,一個月沒有個幾萬塊的銷售額,工廠根本扛不住,非常容易虧本。而何春麗跟胡安兩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沒什麼管理經驗,走的全是野路子,好處是膽子夠大,什麼都敢乾,壞處是沒有長遠的計劃,工廠裡關係戶過多,管理混亂,很容易出亂子。

剛開始也許能憑借市場的紅利,賺一筆,但時間一長,跟風者眾多,產品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後,就會出問題。

而做衣服,他們根本就沒自己的設計師,全是仿造南邊沿海的新款式。一旦彆人也抓住了這一點,大量仿製他們的衣服,他們的優勢在成本低廉的小裁縫麵前就毫無競爭力。

畢竟,一件布料值五塊的衣服,小裁縫敢賣六塊、七塊,但何春麗他們不敢,因為他們還有其他人工、水電、運輸、稅務等成本,還有積壓產品。

而現在知識產權保護並不嚴格,他們自己都是抄的彆人的涉及,也不可能要求其他小裁縫彆抄他們的,隻能吃了這個暗虧。

這些念頭隻是在林老實腦海中掠過,轉眼又被拋到了腦後。他現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辛苦大半年,他即將迎來第一批豐收!

今年年景好,風調雨順,沒有乾旱,也沒有洪水,水稻長得顆粒飽滿,稻穗沉甸甸的。

不過在收水稻之前,他們要先將小龍蝦收了。

林老實提出的蝦稻混養模式很成功,放進水田裡的蝦苗都長大了,一隻隻在田裡爬來爬去,在岸邊站一會兒就能看到好幾隻。

因為要分一半給林老實,村長乾脆提出了一個辦法,大家共同打撈,撈起來後,當場稱一下,記好重量,由村裡的拖拉機開到城裡統一賣。賣完了,大家直接分錢就是。

這樣比自己單獨賣方便多了,也省事多了,大家都沒意見,選了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準備捕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