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家堂姐堂妹都已出嫁,三叔家的五個堂妹,其中大堂妹去年也嫁了出去,剩下四個堂妹,
一個今年差不多有十五,一個不到十二歲,另外兩個一十歲、一八歲,要是不出什麼意外,我估摸著多半會是三叔家的二堂妹過來。”
顧顏把老家叔伯家的堂姐堂妹在心裡過了遍,再結合近幾年收到老家信裡提到的堂兄弟姐妹的婚配情況,
多少已經確定老家那邊會讓誰到安城這邊,到他家裡照顧他媽和兒子顧衡。
但事有意外,若果他那倆姑姑攪合進來,最終會是誰來安城,還真不好說。
在顧顏的記憶力,大姑膝下有三兒一女,由於女兒最小,和上麵三個兒子又有著好幾歲的年齡差,大姑一家日常可是將這個閨女嬌養的。
前兩年回老家,大姑家那位表妹十二三歲,和小姑家的大表妹還有三叔家的二堂妹,三個女孩子的年齡僅是月份有彆。
也就是說,這三個小姑娘是同年生的。
不過,在他的印象中,大姑家的表妹是真嬌氣,明明是農家女孩子,卻十指不沾陽春水,到外家走親戚,一點眼力見都沒有,不知道幫著長輩往桌上端飯菜,隻會在旁等著吃。
這樣的姑奶奶,他可不想請到家裡來,屆時搞不好,非但不能幫著他照顧家裡這一老一小,反倒得他們一家將其當祖宗供著。
真要是如此,他難不成是吃飽了撐得慌?
再說到小姑家的大表妹,那丫頭手腳是勤快,眼裡也有活兒,可一張嘴就沒閒下來的時候,他媽喜靜,有這麼個人在身邊,短時間是沒什麼,但時間一長,他媽鐵定受不了。
最關鍵的一點,是小姑娘這位大表妹的脾氣,簡直像炮筒子,一點就爆,且喜歡事事掐尖,到外家走個親戚,都能和表姐妹因一句話不和掐起來。
有了對比,顧顏自然中意三叔家的二堂妹到安城來照顧家中這一老一小。
因為三叔一家七口都是乾活麻利,話又不多的實誠人。
老家沒分家,大房和三房,及兩位老人在一個鍋裡吃飯。
比起表妹,顧顏覺得堂妹更近一些,而大房的堂姐堂妹已出嫁,家裡要安排給女孩子來安城,從三房出再合適不過。
顧顏是這麼想的,說實話,他其實也想幫扶一下三叔這一房。
農家人沒個兒子撐門戶,明著暗著會被人稱為絕戶。
而顧顏對其三叔記憶最深刻的是,走哪都低著頭,好似腰板永遠挺不直。
“你三叔家的孩子都是好的,如果真是你三叔家的二姑娘來咱家,媽覺得挺好。”
顧母回老顧家的次數雖不多,但看人的眼力卻是有的,在老家那倆妯娌,大嫂能乾潑辣,
卻也藏著不少小心思,三弟妹木訥老實,乾活沒得說,可就是隻知道一味地埋頭苦乾,被大嫂多年壓著一聲不吭。
譬如乾完地裡的,回家還得圍著鍋灶轉。
加之嫁進老顧家接連生下五個閨女,覺得在人前抬不起頭,無疑在全家人麵前沒有任何話語權。
有時候顧母忍不住想,要是她沒和愛人在安城工作,而是和大房三房生活在老家那個大院子裡,
就她多年沒給老顧家生下一兒半女,會不會被村裡人嚼舌頭,連三房隻會生閨女的妯娌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