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蘋果的英文單詞(1 / 2)

我的重返人生 偷名 10207 字 10個月前

入夜。

北風輕輕呼嘯。

方年裹緊衣服走去學校。

在2008年進入倒數時,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在感歎,都在想要留住時光。

關秋荷一句‘你一個未成年的小孩子,哪來這麼多的愁’點醒了方年。

這話說得很對。

棠梨八中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未成年,少數部分高三學生成了年,但表現上,跟沒長大的孩子沒區彆。

卻多數時候個頂個的愁容滿麵。

這讓必須去給一千多名師生演講的方年從劃定的主題中,終於找到了演講稿的方向。

當天晚自習,方年終於是徹底推翻之前的稿子。

一氣嗬成寫完新稿。

在次日交給李東紅審閱後,沒被再打回來。

而方年也找班長李雪報了一個表演節目。

在重新恣意起來的青春裡,方年決定給這座屹立數十年的基層高中留點自己的印記。

因為,曾經棠梨八中是方年生命中最後的畢業學校。

不管方年是什麼身份,走到了哪一步,這個始終未曾變過。

在這之後,方年的演講稿很快通過了學校領導們的認可,這件事情便板上釘釘……

……時間一晃,12月21日,冬至。

關秋荷參照不同習俗,晚餐準備了兩樣不同的吃食。

年糕和黴豆腐。

方年不解。

關秋荷笑道:“年糕是江浙一帶的習俗。”

“黴豆腐是你們這裡的習俗。”

“這東西可是我花了一番口舌才從院子裡的鄰居那裡換到的。”

方年不由眨了下眼睛:“這東西我媽都做不好,大概隻有我外婆會,你……”

說到這裡,方年頓時反應過來,連忙打了個哈哈。

“啊這,謝謝荷姐。”

他算是理解了關秋荷話裡的‘一番口舌’是什麼概念了。

黴豆腐的做法不算太難,但年輕人一般沒這個耐心,很難比老人做得好。

若是換做年輕人,儘管普通話可能會帶有濃重的棠梨味道,但多少聽得懂。

換做是老人的話,雙方都隻能靠比劃。

很難想象到關秋荷當時的體驗。

關秋荷擺擺手:“試試看,大小也是個節日。”

“……”

年糕和黴豆腐都不錯,不過方年還是喜歡黴豆腐。

全部吃完以表示自己的感謝。

這讓關秋荷臉色緩和不少……

…………

…………

隨著時間的推移,校園內逐漸有了浮躁的氣息。

忘記是哪一年開始,類似於聖誕這樣的節日在校園內開始被重視。

許是因為商家總要找點借口推銷商品,以至於大家有樣學樣。

一開始方年沒大放在心上。

24號當天,方年發現李安南整個上午都坐立不安。

中午一起吃飯時,李安南說出了自己的糾結。

“今天是平安夜,我看好多人都準備了蘋果。”

“我應該怎麼送出去啊?”

方年有點好奇:“你居然也準備了?”

“嗯。”

李安南一臉‘羞澀’道:“之前不好意思跟你說,剛好有人請假出去,我就順便讓人帶了。”

方年問:“誰發起的?”

他模糊記得,以前八中也有學生過平安夜聖誕節。

大概是在學到‘Merry Christmas’這個單詞後,逐漸被一些女生重視。

印象中就是買幾斤蘋果,給喜歡的人、要好的朋友等送一個。

不是禮品樣的。

“就有天宿舍裡麵忽然聊到這個話題,大家都響應了,現在街上都有禮品裝的蘋果賣了……”

李安南解釋道。

“要不是你總跟我說沒事多上網,我都不知道平安夜跟聖誕節其實是兩個節日。”

方年想了想,問:“我記得你送過東西給陳琪了。”

“這是準備送給其他誰?”

李安南低下頭,小聲道:“李芬琳。”

方年:“?”

李安南忽然梗著脖子道:“大家同學一場,畢竟當初不僅連累你,也連累了她,人家畢竟是女孩子,半個學期都沒跟她說過話了……”

與其說是給方年解釋,不如說是給自己找借口。

有緩和關係的想法,可能也有其它的心思。

總之,每個人的心思其實都很前後矛盾,雜念特彆多,這很正常。

方年也不關心這,直言了當的問:“想讓我幫忙?”

“行嗎?”

李安南一臉希冀的看向方年,連飯都不吃了。

方年嗬嗬笑了聲:“當然不行。”

“送蘋果是這個節日進入中國後,演變過來的習慣。”

“我沒這個習慣,也送不出手。”

頓了頓,方年望著李安南,略有調侃的道:“我問你個問題。”

“蘋果用英語怎麼說?”

“apple。”李安南不明所以。

方年又說:“你再讀一遍,隻讀音譯。”

李安南試探性的說道:“唉炮?”

方年拍了拍李安南的肩膀,一本正經道。

“自己再琢磨一下。”

方年都走遠了,李安南才反應過來。

“我日,不是要考我英語啊,老方到底經曆了什麼,為什麼總是能發現我發現不了的東西。”

“炮……”

“咦惹~”

這麼一打岔,李安南反倒是思考起自己到底要不要送給李芬琳了……

……儘管平安夜經過後世的演變後,逐漸成為了具備多種意思的詞語。

廣大中國網友用實際行動賦予了它新的‘意思’。

但,方年還是收到了不少個蘋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