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一層窗戶紙(萬更求訂閱!)(2 / 2)

我的重返人生 偷名 8804 字 10個月前

“是的,因為這完全是給瞎子看。”方年道。

接著問道:“第二個問題我就不問了,你應該明白我要說什麼。”

關秋荷點點頭,但神色卻越來越困惑了:“地推也是沒意義的,因為能看到這些廣告的人,大多數都是上班族,而且不會費那個力氣找遊戲。”

接著眼前一亮,驚訝道:“你的意思是要把廣告投放到網絡上?”

方年攤開說,很理所當然的道:“網遊網遊,自然要在網絡上想辦法。”

“不過我認為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出目標用戶群體的行為習慣,這樣才能根據他們的需求將廣告恰到好處的送到他們手上。”

“……”

關秋荷順著話頭問了下去:“可怎麼才能做到恰到好處呢?”

方年回答道:“通過群發郵件之類的方式進行網絡問卷調查。”

“所以現在我們的精力就應該放在網絡上,而不是按照傳統思維,那話怎麼說來著,得有互聯網思維。”

關秋荷臉色開始有點欽佩:“這個詞很形象,互聯網思維。”

接著豔羨道:“你的想法很活躍,真的就是老天爺賞飯吃。”

方年:“……”

“……”

就著這個方向,方年將一些方向上的運營措施都跟關秋荷說了出來。

具體說來,其實也沒什麼太多複雜的地方。

無非就是轉變以前的定式思維。

其實方年說的這些,就是後世經常被提出來說的大數據分析等。

隻不過那個時候的相應配套設施更加發達,能獲得數據信息更多,經過篩選就能更合理的推送合適的東西。

現在網絡信息服務不怎麼發達,所以多數情況下,還是要靠各種問卷調查來完成。

另外就是思維模式上的不同。

方年抄的作業,換一個人也會抄,也會說這樣的話。

這東西就叫思維模式。

不是方年多聰明,也不是方年當過方總,而是他經曆過那個時代。

事實上,方總這個身份,暫時沒有給方年這輩子帶來太多的便利性,反而讓他飄起來過……

“那有沒有必要組建一個市場分析部門?”

最後,關秋荷審慎的提出了這個問題。

方年也陷入了思考,片刻後才說道:“暫時應該還不需要。”

“先把推廣投放下去,看看效果到時候再說。”

關秋荷沉吟片刻,點頭:“好。”

正事討論完之後,方年道:“既然隻是這樣的話,那明天我就不去公司了。”

“公司的普通員工還是隻要知道有你這一個總經理比較好,頂多是運營官知道有股東。”

方年的提議是為了關秋荷著想。

草創公司,其實有一點點忌諱有多個領導。

畢竟人的心思是最多的,尤其是方年很年輕,會讓人有更多的想法。

關秋荷蹙緊眉頭:“你好不容易來一趟鵬城,都不去看看?”

“那運營官你要見一下嗎?”

方年搖頭:“不見,我一個毛頭小子,有什麼好見的。”

關秋荷:“……”

雖然這話是事實,可怎麼聽著那麼欠揍。

“時間不早了,我先回房休息了,你也早點休息。”方年起身道。

方年的房間都不在這個樓層。

而且方年沒跟關秋荷一樣,要的是行政套,隻要了個行政客房。

也不是省錢。

而是方年從一開始就決定自己不會在鵬城待多久。

沒必要搞個套房,弄得像是長期打住一樣,還會讓關秋荷產生一定程度的依賴心理之類的。

方年有時候做事情就是比較細節。

不管關秋荷能不能理解這層意思。

雖說關秋荷從小是在商人家庭長大,也接受過除了義務教育外的類精英教育。

但她的思維模式是這個時代的。

而且,說句實話,關秋荷家裡不是很富有,能這麼快操起盤子,都是關秋荷費勁了心思。

要不然怎麼短短一個半月,身上就有職場內味兒。

所以,很多說起來簡單的東西,就是想不到……

關秋荷起身送方年出門時問道:“那你明天是什麼安排,總不會馬上就走吧?”

方年回答道:“那倒不會。”

“明天出門逛一逛,買點東西,說實話,這次來得有點突然,沒提前辦通行證,不然的話,該去對麵買些東西帶回去。”

方年對香港的全部印象就是,購物方便,擁擠,有些人沒有腦子。

購物方便這一點是曆史和地理位置決定的。

即便另一個東方明珠,申城,在購物方便上,還真不一定比得上香港。

聽方年這麼說,關秋荷攤開手:“行,那我就不管你了。”

“晚安。”

目送方年離去,關秋荷深深呼出一口氣。

過去不到一小時那聽起來就是些平淡無奇的對話。

但隻有關秋荷自己清楚,她的內心世界有多翻滾。

儘管有些措施就是很簡單,好像誰都能想到一樣。

甚至被點破以後,還會來一句,就這?

可事實上,很多東西一層窗戶紙的差距,結果就是天上與地下。

======

擺個破碗給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