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下午的,原本陰蒙蒙的天空乾脆徹底暗了下去。
天氣預報說明天申城溫度可能會降到零下。
方年心想這可能是為了能順利降溫,提前個一半天先黑個天?
坐在溫暖的書房裡,方年喝了口熱茶,‘哈~’一聲,滋滋有味。
“得有一年多沒正經碼字了,手速不減當年呐。”
沒錯!
那位發布帖子「進擊吧,‘貪好玩’」,引發數千樓回帖,以及網友瘋狂轉發的好事網民,正是方年本年。
可以說這是方年最擅長的領域。
洋洋灑灑上千字的帖子,以一個普通遊戲玩家的身份,用簡單樸素的文字,表達對傳奇遊戲的喜愛,對非理性競爭的反感,幻想還會新的遊戲玩法出現。
簡簡單單,普普通通。
“傳奇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玩的網絡遊戲。
……
‘貪好玩傳奇’開創傳奇網頁模式,對已經參加工作的我來說,是很簡便的模式。
……
本來以為‘貪好玩傳奇’的玩家調查問卷形同虛設,沒想到客服會因為一些細節上的意見主動聯係我。
……
可惜,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遊戲氛圍倏忽之間被破壞。
……
不談其它遊戲,傳奇我還是希望‘貪好玩’能繼續好好運營,開創新的玩法。
……
算是半個‘貪好玩’的客戶,也期待‘貪好玩’能運營出更多更好的遊戲吧……”
線性敘事的內容,樸素懷舊的語氣,一下子俘獲了大多數原來‘貪好玩傳奇’推廣時的目標玩家。
讓看到這篇帖子的這部分目標玩家,忽然誕生了一種同病相憐的親切認同感。
尤其是幾條回帖一出,更是讓大家感同身受,比如:
“我非常認同樓主的是,‘貪好玩’有真正的把玩家放在心上,會綜合考慮玩家意見。”
“……”
然後感同身受的就來了:
“樓主一看就是資深懷舊玩家,也不知道是誰非要把遊戲生態破壞。”
“傳奇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款遊戲,甚至因為傳奇我才知道網絡,本來玩得好好的,唉……”
“……”
“我倒是希望‘貪好玩’走自研遊戲的路線,不過這需要相當多的積累,一般公司很難撐下去。”
“我有朋友在‘貪好玩’上班,據說公司高層一直在探索更好的做出遊戲,原本是有眉目的,現在不好說了……”
“……”
其中還有某些新注冊用戶的回帖尤為顯眼。
“大號之前被封禁了,就說了兩句‘貪好玩傳奇’的好話,對樓主的話再認同不過了,我喜歡這種尊重玩家的遊戲和公司。”
“……”
“我也是我也是,莫名其妙被禁止發言了,感覺這裡麵有貓膩。”
“我是玩得好好的,看大家都在說‘貪好玩傳奇’,我維護了一句,被禁言了。”
“……”
這篇帖子和一些熱門回複都很快被擴散。
一個個仿佛都是感同身受的玩家。
不說全網,但遊戲相關論壇、貼吧是被完全覆蓋到了。
不過方年清楚,文字的影響力可能會有這麼大,但不會這麼迅速。
他從公司郵件中得知,經過數次審訂,關秋荷最終批複的‘新聞’費用是300萬。
300萬的費用,就隻是為了發布、擴散新聞。
可想而知力度會有多大。
風波愈演愈烈,一下子蓋過了原來一直沒有停歇過的輿論。
有個名詞叫做:彈簧理論。
方年之前沒太注意,但現在看到了這種顯現結果。
從11月末開始,‘遊戲’覆蓋範圍內,全都是對‘貪好玩’明裡暗裡的針對。
包括‘貪好玩傳奇’遊戲內部輿論。
‘貪好玩’不是沒有應對措施。
外鬆內緊,加大運營活動的覆蓋麵,也利用輿論,也在遊戲內發布公告聲明,也想穩定玩家情緒。
但輿論這東西,晚一步,就步步晚。
原因比較簡單。
推手們拉攏了一部分會在網絡空間活躍的上層玩家,通過人民幣乾預了活躍的普通玩家們的發言。
再又搞了一波忠實玩家的心態。
在這場輿論對抗中,‘貪好玩’先天失敗,自己的用戶都被對手拉攏了,怎麼都搞不過來。
偏偏‘貪好玩’想效仿時,跟傳奇息息相關的端遊傳奇來了一手更新,先上頁遊,再導論端遊。
根本不帶在意頁遊傳奇被搗亂,反而搞得玩家大批量湧入端遊。
因為頁遊先天上不足,包括遊戲畫麵、精細度等等……
…………
看著不同網頁上的類似討論,幾乎一麵倒的風潮,方年挑了下眉,目光玩味:“這算是無心栽柳?”
渾然忘了,明明是自己發了帖子,還又分飾多個角色回帖,搞得大家很感同身受,才有的這個結果。
稍晚些時候,方年收到了溫葉從南韓發回來的消息。
“方總,我們收到消息,國內有公司緊急聯係了eyedentity公司,希望eyedentity公司能延緩與我司的磋商。”
“因為關總有意為之的緣故,目前隻有周總接到了一些電話。”
方年:“都有誰的電話?”
溫葉:“表麵都跟剩大無關,是小資本的電話,具體是認為‘貪好玩’經濟實力不夠……”
方年:“行,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