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喧鬨漸遠,聲聲讚歎餘繞房梁。
鞭炮紙屑鋪滿泥土地麵,要在數日後才會被集中焚燒。
以某種約定俗成的鄉俗來說,鞭炮紙屑的存在代表著紅火。
這也跟鞭炮外包裝上的紅色不無關聯。
送走最後一位賓客,路虎先行駛離,接著是桑塔納,再然後是輛摩托車。
酒席過後的狼藉,自有人會去收拾——除了食材需自備以外,其餘事務被完全外包了。
林平陽家的客廳裡,兩家人各自落座。
黃秀芸跟林荔張羅了茶水。
眾人神態輕鬆的閒聊著。
偶爾神情中也會冒出點興奮。
大部分話題還是圍繞著老人和老人的新屋。
方年陪了個笑臉,言語不多。
多數時候,方年目光停頓在老人身上。
喜慶的紅衣裳,滿麵紅光,臉上笑容從未消失過。
免不了要提到方年。
“年寶還是太浪費了,都在講搞得排場太大……”
“炮火通天啊……”
“……”
嘴上說浪費,語氣裡麵卻沒有絲毫責怪的意思,多為嗔怪。
畢竟是頭一回有這樣光景的風光。
偏偏方年的‘浪費’又在習俗的大框架裡。
連林平陽都跟著臉上有光。
“……”
說了些閒話,老人關心的問起了方歆。
“方歆怎麼沒跟著回來?”
“讓她在申城多適應適應,打算明年放申城上學。”方年笑著回答。
黃秀芸插了句嘴:“你都回家了,方歆現在在誰家啊?”
方年道:“自己家,方歆自己曉得吃飯洗澡睡覺,讓陸薇語幫忙照看一二。”
“是小語啊……也挺好。”老人笑盈盈地道。
接著又議論起教育問題。
“不過向陽不是已經建了新小學,蠻洋氣的樣子噠?”
“建得再好,肯定也是比不上申城!”
“讀書是個大問題,方年安排得沒問題。”
“畢竟現在方年是十裡八鄉讀大學讀得最好的!”
“能在大城市裡麵上學,肯定是要比在農村上學更有發展前途。”
“不管怎麼說,我們這種地方是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申城那種大城市的。”
“全國多少資源集中在那裡!”
“……”
說著,話題稍微往回拐了個彎。
提起了林荔和林南的婚姻大事。
比起來,方年根本是遠不到會被操心婚姻大事年齡的那個。
偏偏方年同學剛上大學就把這件人生頭等大事直接定下。
“在找了,想是想找個合得來的,實在不行就回家相親。”林荔如是回答。
“……”
輪到林南時,他找了一堆的借口。
“現在工作太忙,沒時間找。”
“等過一兩年再說,還不著急的。”
“男的過了三十歲也好找的。”
“現在沒必要著急。”
“我倒是想,也得去認識人。”
“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
一直沒插嘴的方年在心裡小聲歎了口氣。
他在感情這件事情上其實並沒有太多發言權。
但僅是瞄了眼林南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就明白過來,最起碼林南現在都還跟前任有點聯係。
本來林南就是個優柔寡斷的人。
在感情上尤甚。
這個坎兒對他來說好像過於難過了。
或許是因為生存壓力及時得到改善,以至於狠不下心來?
最後免不了要提到林荔這他們的發展。
方年又是那個最不用操心的。
這半年來,林荔的小外貿公司發展算是良好,但辛苦是日常主題。
在新時代,普通人打工拿薪水這件事並不複雜。
但是普通人想要賺錢,想要發財,從來都不容易。
像方年開了重生掛,還不是一開始靠自己的老本行寫才積攢了起始資本,又加上點運氣,才有現在這般樣子。
就目前實際狀況來說,與前世的光景都還略有差距呢!
至於林南,近幾個月來也是很辛苦。
頭發都要多掉了不少。
還沒往禿頭的方向發展,就也無所謂。
隻不過比較關鍵的是,暫時不知道這些被氪掉的頭發有沒有換成有效積累。
稍晚些時候,方年找了個機會跟林南單獨說了兩句。
“南哥,還沒跟前女友斷聯係?”
“也……也不算。”林南神態明顯有點回避,眼神飄忽著。
方年歎了口氣:“從時間的角度上來說,人不可能掉進同一條河流兩次。”
“雖然你買了房,但光靠打工是不可能有大錢從而實現財富自由什麼的。
最起碼也要走到企業合夥人之類的層麵才有機會,要麼就是職業經理人那種。
而且以打工為主的程序員很容易發生中年危機……”
“現在的創業環境還可以,荔姐姐雖然辛苦,但這麼快就開始盈利就是例子,你懂我意思吧。”
方年用平靜的語氣簡單說出的事實,讓林南有點慌張。
儘管方年是點到為止,但意思已經非常清晰了。
按照當康遊戲越來越完善的體係,林南隻願意走技術路線,很難享受公司的利潤分潤。
那麼在當康遊戲工作,林南肯定能收獲到的是技術積累和一定量的資金。
如果把資金合理利用起來,小小的生出來一些錢,將來就可以有多種選擇。
如果把自己通過氪掉頭發,以及因方年的照拂得來的薪水用在一個本來就拜金還嫌貧愛富的女人身上。
現在有多少牽扯不斷,未來就會有多少後悔。
“我……”
見林南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方年索性直接打斷。
輕笑道:“我聽關總說過,真正的富二代很少會正經自己花錢泡妞。”
林南猛然愣住:“!!!”
“……”
方年沒給林南組織語言的機會,跟客廳裡嘻嘻哈哈閒聊著的眾人打了聲招呼,驅車離開。
…………
方年跟朱建斌撥了個電話,簡單約了下時間。
四五十分鐘後,方年繞了一圈才找到桐鳳教育局。
雖然隻是教育局下屬發展規劃科室的副科長,朱建斌依舊擁有一間獨立辦公室。
“朱科長好。”
“水還是茶?”
“茅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