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一堆空頭支票(2 / 2)

我的重返人生 偷名 11836 字 10個月前

女工作人員也不知道楊餘良為什麼要叮囑她對一個本校本科生如此禮遇客氣,但她知道自己得照做。

她也就是看出來方年麵色從容,並不拘謹,多的沒有了。

剛好奉上熱茶,楊餘良就走進了辦公室。

“方年同學,不好意思,耽誤了幾分鐘。”

方年連忙起身:“校長客氣,學生也是剛到。”

“下午還有課?”楊餘良在會客沙發坐下,笑著問。

方年回答道:“上完課沒回家。”

“哦。”楊餘良麵色和藹,“聽說你周六才去了廬州的中科大,剛初步落實合作備忘就趕回來上課了?”

“學生慚愧,不咋太擅長具體工作。”方年笑著回答。

楊餘良打趣道:“難不成真那麼喜歡學習?”

方年笑了:“學習多輕鬆,什麼事情都不用管。”

接著半開玩笑半認真道:“趕明兒要是能有老板收我當研究生,校長給我開個可以一直賴著不畢業的博士生後門吧?”

“像你這樣學習好的,應該不缺教授收。”楊餘良莞爾。

“……”

閒聊片刻,方年主動提起正事:“校長,前沿這邊已經做好了全麵準備,十分期待能與複旦科技園達成合作。”

楊餘良並不意外:“好,具體事務你安排前沿的人去對接,複旦科技園那邊我會打招呼。”

方年眨了眨眼睛:“好。”

似乎知道方年的疑慮,楊餘良微笑著解釋。

“這種合作談不上要公平競爭,實際上是複旦科技園在到處跑資源,希望有資本願意合作。

你能應承下來,也是節約他們的時間。”

“不管怎麼說,跟本校學生創辦的企業合作,比去從國外引入資本要來得好。”

“……”

方年還真是有些許疑惑。

這種共同合作,楊餘良一句話就讓他的前沿插隊,似乎有點走後門的意思。

雖然中午的時候溫葉特地來了趟複旦,彙報了資料整理。

方年也清楚的了解到,複旦科技園希望跟資本共建的這支私募基金,在市場上並不討喜。

至少國內資本市場毫無反應。

以至於複旦科技園方麵輾轉聯係上了國外的資本機構。

基本確認的是東瀛一家資本企業,叫sbi,原身是軟銀資產管理。

但意向談判並不順利。

因為市場上對處於種子期和初創期企業的投資不太看好,雖然回報率可觀,但風險實在太高,失敗率太大太大。

不過既然都走到了這一步,楊餘良似乎沒必要橫插一腳。

聽楊餘良解釋,方年還是能理解的。

一方麵是國外資本,另一方麵不確定性也高。

跟其它資本機構不同,方年本就需要探索如何將學術研究成果更好的轉化為應用。

算是瞌睡枕頭。

“謝謝校長照顧學生。”方年誠懇道謝。

楊餘良擺擺手:“客氣了,是我應該感謝你才對,這件事情其實拖了有幾個月,我也是考慮到你特彆成立了項目基金,應該有這個意向。”

“是的。”方年也沒瞞著,“前沿投資了不少學術研究項目,需要把成果轉化為應用,需要這方麵的經驗;

雖然跟複旦科技園共建的這支私募基金將隻針對複旦成果轉化,但不影響積累經驗。”

楊餘良微微一笑:“那就好。”

接著好奇問道:“好像你對基礎學科方麵的關注度非常高,同中科大的合作有劃定學科;

看起來是以基礎學科的數學物理為核心,建設基於信息產業領域的交叉研究中心?”

方年點點頭:“是的。”

“前沿的規劃比較大,目前還在基礎技術積累階段,前沿社團和前沿院都是為了技術儲備做準備。”

“學術研究項目也是在積累技術。”

聽方年說完,楊餘良眉頭一挑,很好奇地問道:“前沿的規劃到底是什麼?”

接著趕緊補充道:“如果不方便的話,不用回答。”

雖然一家公司的業務發展不會是太大的秘密。

因為最終還是要形成產品對外銷售,最好人儘皆知的。

但楊餘良依舊覺得自己是在打探某種秘密。

方年輕笑道:“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前沿現在有一款不足夠優秀的‘女媧’係統,規劃就是圍繞著係統生態發展。”

“隻不過真正介入以後,才發現,哪怕隻是服務於手機的操作係統,其複雜度遠比想象中要更大。”

楊餘良和氣一笑:“這不難理解,想想微軟。”

“雖然隻是服務於手機的操作係統,如果真能發展起來,你或許將成為中國的比爾蓋茨。”

聞言,方年微笑道:“學生從未想過成為誰。”

“……”

“哈哈哈,好!”楊餘良讚許道。

接著話鋒一轉:“上次聽你說起過,有想要在申城建設一所聯合前沿院,還沒做好打算嗎?”

聽楊餘良主動提起,方年眨了眨眼睛:“這也是學生想請校長幫忙的第二件事。”

“聯合前沿院的建設在前沿的綜合構思中,一直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最終內部討論了個折中方案,以一家高校為主,邀請覆蓋範圍內的其它高校相關領域優秀教授入駐……

校長覺得可行嗎?”

方年的話語落下後,楊餘良沉吟片刻。

最後冷靜道:“彆的不好說,申城範圍內應該可行。”

一聽這話,方年飛快道:“謝謝校長!”

見狀,楊餘良忍不住伸手虛點兩下。

“你啊你,我可沒答應你,替前沿出麵!”

方年笑著道:“校長,彆的我不敢說,但前沿院的建設,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促成申城高校基礎學科內部交流,加強人才吸附能力。”

“這我信。”楊餘良認同道,“你先說說看,在申城你想要建設的是哪些學科的交叉研究中心?”

方年早有準備,邊從書包裡掏出一份文件遞給楊餘良,邊說。

“哲學、凝聚態物理、生物工程、心理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

“以及大力發展或新建計算機視覺、計算機神經網絡、計算機自然語言、機器學習等學科。”

楊餘良翻完方年遞過去的資料,沉吟著點頭:“計劃很不錯。”

“前沿想要在哪裡建設?投資多少錢?”

方年飛快回答:“張江,5億起步,分批投入。”

“如果能在院名上突出複旦,我可以幫你。”楊餘良平靜道。

方年就笑:“這當然沒問題,我是複旦學生。”

“……”

最終,楊餘良硬是當場確定了院名:

前沿?申城·複旦聯合技術研究院

下署其它高校標識。

楊餘良甚至主動攬下了說服其它院校同意這個署名方案的活計。

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不過並未直接進入籌建工作,楊餘良給了個保守時間,十一國慶假期後。

方年沒意見。

楊餘良不會無的放矢,既然答應下來,事情就妥了。

之後的事務,想必陸總會很熟練。

約莫在校長室待了一小時,方年才告辭離去,可以說是許下一堆空頭支票,滿載而歸。

======

三節求訂閱和月票。

今天一定會有第二更,誰能想到除了中秋國慶居然還有第三個節日……十分感謝建國同誌,希望人有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