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中秋節當天,申城氣象不是特彆理想,月亮不如想象中的那麼圓潤亮堂。
倒是說早早的冒了頭。
因為關秋荷跟鄒萱要啟程去京城的緣故,晚餐較往常提前了一個小時。
夜幕降臨時,方年正拉著方歆小朋友在院子裡散步。
“也不知道你這是學了誰的,越大越懶,吃那麼多也不動一動,早晚長成個胖丫頭。”
聽著方年念叨,方歆嘿嘿一笑,理直氣壯:“我學你的!”
“我天天早起跑步,你倒是學?”方年撇嘴道。
方歆就不吱聲了。
她就是總聽林鳳、關秋荷她們說方年懶,但實際上又知道方年天天晨起鍛煉,反正道理是絕對不能講的。
走了一圈半,林鳳女士已經簡單收拾完了,跟屋簷下招呼:“方歆回去了。”
“哦。”方歆吸吸鼻子,跟方年揮了下手,一溜兒就跑了過去。
“……”
目送紅色奧迪駛離院子,方年也走進了屋內。
陸薇語坐在客廳沙發上玩著手機,方年湊過去擠著坐下:“看什麼呢?”
“小米的官博。”陸薇語回答,“十幾分鐘前,小米官宣了紅米係列銷量突破1000萬台。”
聞言,方年抿了下嘴,隨口道:“今天都12號了,比我預估的要晚了兩天,稍微有點子遺憾。”
“就這麼十幾分鐘,網上都因為這銷量吵翻天了,還沒達到你們的預估啊?”陸薇語有些意外。
見狀,方年耐心解釋:“紅米係列是開放式售賣,銷售黃金期也就一個月左右,現在已經可以說到頭了;
如無意外,到年底銷量可能無法如預期那樣達到巔峰的2000萬台;
甚至距離預期低限的1800萬台都會有差距。”
聽方年這麼一說,陸薇語念頭轉動,很快道:“距離今年結束剛好是110天,所以……”
方年補充了答案:“接下來平均每天要銷售9萬多一點才能到兩千萬,要銷售將近7萬3千台才能到1800萬。”
然後方年又說了一組數據:“2號結束時,紅米係列銷量已經到了860萬台。”
“我還以為紅米這銷量打破了你的預期。”陸薇語這才完全反應過來。
方年稍作沉吟:“實際上紅米是沒有競爭對手的,所以銷量下滑有點令人意外,可能還是有些瑕疵吧。”
“網上口碑很好啊。”說著,陸薇語點了點屏幕,“你看。”
“……”
紅米是基於互聯網銷售,所以網上的口碑差不多能影響到七成以上的潛在購買者。
方年也有注意過,的確都是好評如潮。
“可能是我錯了,或許還是應該采取分段開放售賣的形式。”
正說著話,陸薇語的電話忽然響了起來。
她接通說了兩句,麵露喜色,道:“方總,MindOS設備全球激活量剛才正式突破了5000萬。”
方年挑了下眉:“不錯,算是雙喜臨門。”
“以女媧實驗室的官方名義對外公開這個消息。”
女媧實驗室當然是可以知道MindOS設備全球激活數量的。
畢竟所有正式銷售出去的手機,在用戶第一次使用手機時,都需要聯網激活。
這一步驟是要通過女媧實驗室專為MindOS配置的校驗服務器進行的。
跟通過女媧論壇、MIUI論壇等渠道獲取到的係統刷機之後是有區彆的。
釋出的版本有細微差彆。
隨著MindOS的生態發展,無論是女媧實驗室還是MIUI論壇,還是女媧聯盟其它成員,都會逐步的收束係統安裝包管理。
“……”
陸薇語很快安排了下去。
小米和前沿女媧實驗室的先後官宣,給了網友們更多的議論噱頭。
方年跟陸薇語一起當了個吃瓜群眾。
“這幾個月你們是吃了催熟劑嗎?一個兩個的這麼嚇人啊?”
“小米推出的紅米係列真給女媧實驗室長臉,以一己之力占據了全球總量的20%。”
“如果算上小米係列,彆不是都要到40%了吧?”
“小道消息說三星也貢獻了不少,尤其是海外市場,三星投放了一千萬台,不知道現在銷售得怎麼樣了。”
“有一說一,8號才進入中國市場的GaxyS2還不錯,我買了台,可以說是目前唯一能跟iPhone4拚正麵的手機。”
“有點太貴了,消費不起。”
“……”
“有這錢誰買三星,肯定是蘋果啊,iOS的優秀度不是隨便一個係統能比的。”
“……”
陸薇語忽然頓住手指,偏頭看向方年,挑眉道:“先生,要不要去對線?”
方年:“?”
陸薇語一副理所當然的口吻道:“你這暴脾氣,怎麼能忍MindOS被詆毀?”
方年:“??”
陸薇語眼瞼輕動:“不……不對嗎?”
方年無奈道:“不是,我什麼時候就暴脾氣,這不能忍那不能忍了?”
“那前天王所有的兒子在網上就隨便說了句,你直接就懟得人下不來台,王所有還親自給你打了電話。”陸薇語一本正經道。
方年忍不住捏了捏陸薇語的臉:“我看你這腦袋瓜子是出了點問題呦。”
接著解釋了一句:“這裡麵的事情有些複雜,王所有可能麵臨一些他認為我能幫忙的麻煩,所以思聰小老弟才那麼快轉變態度,一副不情不願的樣子對著空氣道了個歉。”
被方年捏著臉蛋,陸薇語反倒朝方年身上靠了靠,嘴上道:“也就是說,王所有是故意小題大做,就是想跟你套個近乎?”
“差不多,不過我沒心思搭理。”方年點點頭。
他這兩天一如往常的兩耳不聞窗外事。
就不是常態化處理。
陸薇語奇道:“那你在想什麼?”
方年意有所指道:“想前沿應該搞點對外的小‘試探’了。”
“以及……”
方年忽然低頭看向了陸薇語。
“……”
…………
9月13號,中秋節後第一個工作日。
方年同學一大早就走進了複旦校園。
儘管經過了三天的假期,但方年仍舊可以清晰的發覺望向自己的視線遠超以往。
像是一下子有了海量的聲望一樣。
免不了有人在背後偷偷‘指指點點’。
有一說一,方年還真是稍微有點不適應。
畢竟這種關注度在他的人生經曆中,也實屬首例。
一句話,複旦校園很大,但也很小。
剛走進教室的方年一抬頭,就看到幾十雙眼睛刷一下看了過來。
“哇,那就是方年啊。”
“長得還是挺帥氣的嘛。”
“平時一直沒怎麼注意過,就知道不高調,學習非常厲害,沒想到能厲害到直接上新聞。”
“誰說不是呢。”
“……”
有些議論方年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畢竟這跟室外不同,教室就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