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偏西的陽光透過落地窗撒進辦公室。
節後第一天,申城很給麵的來了個好天氣。
是近兩個多月以來難得一見的大晴天。
八月淅淅瀝瀝下了一個月雨,九月時常多雲間雨,十月整個十一小長假陰雲密布。
秋天的蕭瑟都仿佛提前了許多。
從唯一的會議室出來,方年才在自己工位上坐下,陸薇語送上親手泡的溫茶:“先喝茶,我們都準備好了。”
方年端起茶杯喝了兩口,望向大家:“我先說兩句。”
“明天一早我去長春檮杌實驗室視察工作,小穀你跟著去,關總有空的話,也麻煩跟著過去一趟。”
“另外就是公司總部工程規劃抓抓緊,不能浪費申城給的那片黃金地塊,將近三個月時間,用錢砸也給我砸出符合前沿形象的總部建築群設計稿。”
聞言,溫葉接過話頭:“整體預算多少?”
“申城高層寫字樓的建安成本一般在3000元每平方左右。”穀雨補充了個數據,“不過每年都會有10%~15%的漲幅。”
不超過一百五十米在申城算是高層,其實也可以叫超高層。
方年想了想,道:“不用管一般情況,反正整體總預算要高過30億,但儘量不超過50億,交給專業團隊去考慮建設時間的成本漲幅。”
“最晚在2013年4月中旬驗收,總之,要儘善儘美。”
“跟其它銀行聯係聯係,爭取能讓銀行解決一部分建設款項。”
“……”
總部大樓的事情還是比較簡單的。
反正就是2011年開始整理基礎土建工程,2012年開始全麵施工,從開建到投入使用全程20個月,是前沿係和當康係時間周期最長的土建工程。
實際建築難度其實不高,沒那麼多前提條件的話,300天其實足夠搞定了。
然後就是關於規劃的事情。
劉惜率先開口:“目前公司賬戶上可完全自由支配的現金是254億元,包含150億貸款,以及今天到賬的58億和之前未動用的一些現金;
不包括廬州前沿賬上逾50億現金。”
劉惜剛說完,關秋荷就謔了一嗓子:“謔呦!這輩子都沒聽過這麼大的數字!”
“確實,太多了太多了,要不咱卷錢跑吧!”溫葉眼珠子滴溜溜亂轉,一副尖嘴猴腮的樣兒。
一直沒怎麼開口的吳伏城都愣住了:“這麼大量的現金流,乾點啥都能隨便掙個幾十億吧?”
“……”
方年掃了眼大家,懶散道:“也就你們能被關總逗起,也就是看起來多。”
接著望向關秋荷:“關總,爭取這個月花掉100億,能行吧。”
“我儘量,也儘量控製在100億內完成入股。”關秋荷認真道。
一共有27家公司要入股,整個九月份前沿、前沿生態、前沿科學三家公司有數百人在忙活著相關事務。
反正不是簡單的事情。
方年接著又說:“給廬州前沿單獨撥兩筆款,一筆5億用於擴大廬州數據中心;
另一筆20億,用於晶圓測試產線完善,這些款項得專款專用,不能跟研發經費混為一談。”
“其次劃撥一筆等值10億美元的款子我有用。”
“剩下幾十億除了常備10億現金隨時支援土建工程外,給新前沿院項目分撥10億,前沿學術分撥10億;
剩餘的給除白澤外的幾大實驗室按研發配比分配。”
說到這裡,方年稍作停頓,強調道:“溫秘,接下來你安排團隊督促前沿學術;
加大投資力度的同時,管理好項目成果產出,從第一個項目至今過去將近兩年了,我覺得寬鬆有餘,回報不足。”
聽方年說完,大家的第一個念頭是:
“兩百多億,這就沒了?”
不過大家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各自應承下來。
吳伏城率先感歎一句:“錢這東西,真是王八蛋。”
“總是不夠用啊。”關秋荷接過話頭。
“……”
玩笑歸玩笑,現實歸現實。
當白澤實驗室陰差陽錯的搞出來白龍d1以後,前沿其實早就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都不需要從長遠計,關秋荷等人就很清楚,兩百多億對前沿來說都算杯水車薪。
因為他們知道,方年方總的某些視角看法聽起來像是在搞笑,好像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無稽之談,實則那代表了最尖銳的本質利益。
根本就是必然會發生。
自打方年提出啟動那個經預算接近100億的誇張入股計劃,以及隨著資料的彙集,前沿辦公室的眾人心中一下了然。
方年早就抱有最壞的打算。
那會根本沒辦法撬動這個計劃,三星的s2還沒進入國內市場,誰知道銷量幾何。
結果上麵聽聞前沿內部要推行虛擬股,苗為火急火燎的送來了150億貸款。
然後又是三星電子火急火燎的想要完成對國內市場的全麵覆蓋部署。
前沿的資金才顯得好像寬鬆起來。
當方年簡單劃撥後,大家心裡更清楚的意識到不僅是資金不夠用,時間也不夠用。
其實事情早就很明朗。
如果夠用,方年才不會去京城求見苗為,還推動這個那個,他那麼懶的人,向來不喜歡搞得很麻煩。
哪怕是最後苗為親口承諾,方年還說了句鼓搗500億玩兒一樣的話來激苗為。
前沿要想真正安身立命,需要用海量的資金換來技術儲備,以應對必然發生的危機……
吳伏城跟關秋荷感歎完,溫葉忽然問了句:“方總,您有壓力嗎?”
“我?”方年笑了笑,“沒有。”
說著,眼瞼輕輕一動:“你們有沒有想過,我之所以做最壞的打算是因為我在故意弄險。”
“?”
關秋荷輕輕皺眉:“怎麼說?”
方年懶散道:“是前沿需要被外部打壓,而不是外部一定要打壓前沿。”
“啊?”
“鯰魚效應?”
“不是,不像。”
“……”
方年解釋了一句:“因為研發成果的優越性,無論前沿做了什麼,都顯得太白。”
“以及,容易被理所當然。”
“這些顯然都不利於前沿的發展。”
末了,方年淡聲道:“我可不是無私的人。”
眾人恍然。
溫葉更是吐了吐舌頭:“我的我的,我段位不夠。”
“……”
大家笑了笑。
方年喝了幾口茶,忽然望向劉惜:“劉惜,你得多辛苦辛苦,想辦法提高內部資金落地效率。”
“明白。”劉惜點點頭。
“……”
…………
…………
次日,周末。
早上六點二十分,關字號飛機從浦東機場起飛,去往長春。
關秋荷協調了其它行程,騰出來時間跟著去了長春。
反正這趟出差大家都明白是早出晚歸。
九點三十分,方年一行抵達了位於長光所旁邊的檮杌半導體設備實驗室。
檮杌成立至今已有三個多月。
發展還是蠻順利的,現有研發人員210人,行政人員30多。
之所以說順利,是因為研發人員全員碩士起步,完全掛職院士一人,客座院士數人,客座教授二十多位。
算是沾了長光所的光。
當然,更主要的是一開始靠著陳建業院士的麵子,一拉二,二拉三四五,幾乎搜刮了東北這地兒有數的相關領域領軍人物。
“……”
檮杌實驗室行政主管、研發主任王院士,以及幾個高管迎了出來。
行政主管滿麵笑容道:“歡迎方總前來檮杌視察指導工作。”
“你們好,王院士好。”方年微微笑道。
舉止間的氣態一下讓人忽略了方年的年紀。
全然沒有那種懶散的學生模樣。
方年做了個手勢:“還請幾位帶我參觀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