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不過是空歡喜一場(1 / 2)

我的重返人生 偷名 11615 字 10個月前

(本章沒寫完,明天再看吧,占個更新坑)

半下午的,複旦文科圖書館裡安安靜靜。

僅偶有翻書、咳嗽、水杯移動的輕響聲。

許是因為考研臨近,複旦各種公共複習場所包括圖書館,一天到晚都沒空位。

方年跟陸薇語蹲坐在一個書架下,像小學生那樣閱覽。

這次,兩人翻閱的依然是同一本哲學著作。

不同的是,陸薇語的形象與往日略有不同——

在忙碌完美股市場的各類事務後,陸學姐在今天上午修剪了頭發。

以陸總的收入,自然不會出現車禍現場,打理頭發的tony老師非常給力。

原本差不多及腰的秀發幾乎被剪短一半,僅及肩。

並不整齊,頗顯蓬鬆,還有些卷曲。

一如方年期待的那樣。

港風複古禦姐範兒。

陸薇語忽然偏過頭望向方年,小聲道:“盯著我乾嘛?”

“好看。”方年欣喜道,誠實而坦然。

陸薇語晃了晃頭,一副喜滋滋的樣子:“新形象還不錯哦?”

“嗯嗯嗯。”方年瘋狂點頭。

陸薇語挪動了下屁股,貼著方年半靠在他肩頭:“要不要自怕一張?”

“好呀好呀。”方年飛快掏出手機。

現在的拍攝類軟件還不是很豐富,基本都是使用的手機自帶相機軟件。

方年也不例外,不過他這好歹是自用手機,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層麵,都調校得很到位。

出色的發揮了攝像頭本身的能力。

即便沒有美顏。

拍出來的照片也還是很帥氣,很靚麗。

陸薇語看了看照片,滿意道:“這照片值得發個分享,也好紀念一下新形象第一天。”

“嗯。”方年表示讚同。

“……”

很自然的,發出去不久便有朋友評論。

第一條是關秋荷的:“好家夥的,這班也不來上,居然裝作在學校看書!”

“……”

“薇語姐姐換新發型啦,好好看啊,搞的我都想剪短發。”——鄒萱。

“……”

然後是方年的同學們:“謔呦,方年同學終於舍得在分享圈裡發自己女朋友照片啦?”

“你女朋友好好看,麻煩問問她還缺不缺女朋友。”

“……”

分享圈裡的熱鬨,方年也隻是關注了下。

並不是很積極。

約莫一小時後,方年跟陸薇語起身離開圖書館。

這麼些天以來,看完了兩本著作。

方年跟陸薇語都還蠻滿意這種分段式模式。

畢竟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還是比較忙碌,不能一直沉浸,反正這樣分段式也更便於了解內容。

“……”

……………………………………

燒錢時如潮起洶湧,退時如潮落千裡。

僅兩天功夫,市場麵上是點滴聲音都不剩。

消息麵上也基本散得乾淨。

逼乎上數個話題的討論熱度一下就沒了。

喧囂網絡大半個月的移動社交聊天類市場一下子恢複了平靜。

圍觀群眾們的關注焦點也被新生的其它熱點所瓜分。

休假在家的方年同學看了場過程與預期完全不同的戲。

大戲落幕後,方年婉言謝絕了一眾飯局邀請。

其中也包括再次因公來申的沈尼爾。

這場大戲落下帷幕,影響力俱樂部的收益並沒有像一期投資那麼直接。

可以說整場大戲中,最後沒有任何投資類機構完全撤出離場。

頂多就是沈尼爾的紅杉資本在大戲中,低調的置換了不良投資。

影響力基金二期投資僅是在大量兼並合作中,通過一級市場回流了一半多的本金,共:15億。

餘下的10億本金,其投資持股價值在一級市場未來半年內有望達100億。

這裡麵有個有意思的事情:

現在一級市場上這部分股份的價值已經超過了100億。

有意思的是什麼呢——一級市場上沒有同等購買力。

等於說是單獨的虛泡泡估值。

不過即便如此,根據一些投資預估模型,二期投資的整體浮盈還是有望達到5倍。

從投資進入到燒錢結束,剛好是15天時間,影響力俱樂部再次完成了超高額收益的資本操盤。

儘管那部分估值當下超過百億的股份最低可能也需要持有半年時間,中間還會發生其它波折影響最終收益;

但方年在影響力俱樂部內部的聲望再次暴漲。

可以說到了一字萬萬金的地步。

因為手遊+社交的生態融合,讓影響力基金一期原有持股以一個遠比之前預期中更理想時間節點和價格脫手。

時間比預期早了近3個月,價格則達到了57億人民幣。

算上之前的20億。

即:一期投資用11億的本金換回來總計約77億的總收入,浮盈7倍。

還是那個有意思的事情:

在手遊行業這隻‘豬’被風吹上天時,一期的11億投資在風口大成當場撤出總計約20億人民幣的資金;

剩餘部分持股價值當時總計高達120億,實際撤出時卻相差60多億。

然而!

當時一級市場上根本沒有具備同等購買力的資本機構,即:沒有接盤俠。1

這也是估值跟市值、一級市場跟二級市場的最大區彆:

估值是虛的,隻要沒有接盤俠隨時都會化作泡沫變得一文不值;

而市值則隨時可以兌付成真金白銀,雖然也會發生泡沫導致價值下跌,但哪怕是搞到退市也存在兌付價值。

所以……

無論如何,一期投資總計浮盈7倍對影響力俱樂部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最佳理想結果。

因為從影響力俱樂部組建,到成立影響力基金的整個過程裡;

從來沒想過要玩什麼中線、長線乃至生命線。

就這麼說吧,半年期的持有對影響力基金都算較為恐怖的中長線。

本身資本不事生產,也不會久戀。

影響力基金更是力爭像風卷殘雲一樣,能走趕緊走,決不貪戀。

這也是賽道投資的一個特性,大魚吃小魚,最後剩下來那條最大的價值將數以倍計!

後續的接盤俠們也不傻,沒有回報的事情沒人會做,資本尤甚。

所以才會有那個有意思的事情。

當然,影響力基金操盤的賽道投資剩餘項目都很優質。

頂多是後續可能需要熬一熬,推到ipo,價值就會被正經放大多倍。

比如影響力基金一期的那些發展比較好的公司,五年內應該有一多半會上市,大概總市值在五百億人民幣左右。

再比如,影響力基金二期裡麵目前最拔尖的陌陌;

上輩子的流程方年清楚的記得,14年年底登陸納斯達克,當時市值近27億美元,合人民幣近180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