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腹背(一)(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5971 字 10個月前

過了狹道南端的鳳亭,遊擊隊的攻勢才慢慢收斂。常國安灰頭土臉,下馬坐在一塊大青石上休息,不單是他,作為前鋒的全軍上下,也都是喘息未定。數十名令兵高舉著各式小旗來回奔波,大聲呼喚自己隊下的兵士——縱使竭力約製,但數裡長道,彈壓強度總會鬆懈,仍是有不少兵士在慌亂下失了編製,胡奔亂竄,此刻第一要緊事便是歸置編製行伍。

土埡南麵的平原壩子上分布有數個村莊,規模都不是很大,時下刀兵逼近,村裡的百姓早就四散奔逃,人去村空,道路阡陌全都空蕩蕩的,隻剩些來不及帶走的豬羊雞鴨,兀自叫喚。

屁股還沒坐熱,袁韜軍令尋至,要他在壩子上尋找陣地,固守等待主力到來。常國安引軍尋了片地

勢稍高的村落,進村駐紮,並準備先埋鍋造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常國安不是粗枝大葉的人,懂得善待手下兵士。平日裡對自己營中將士早晚兩頓吃食必有保證,而下處於戰爭狀態,更是要求一日三餐,養足精神以保證部隊的戰鬥力。

他生性謹慎,在屯兵休整的間隙不忘撒出遊哨,偵查遠近情況。部隊立寨未穩,便聽說趙營軍馬自澗槽溝與雞山梁分北南兩麵襲來。

因不知對麵虛實,常國安先派了兩百人前往北麵試探,結果一刻鐘不到,便有敗兵逃回,言說兩百人已被“蹴散”。所謂“蹴散”,指的就是自己的人僅僅隻是被打散,而沒有被殲滅,出現這種情況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對方兵力較少,二是對方急於推進。

通過前方遊哨的探查可以得知,北方敵軍來了大致三百人,而南方隻有一百人。以三百人對二百人,從不到一刻鐘的工夫就能取勝這樣的戰鬥力看來,若決心殲滅自己的二百人,也不無可能,然而對方的意圖表現得很明顯了,就是要快速擊潰己軍。

常國安攏了攏濕漉漉的頭發,重新將兜鍪戴上,麵色鐵青。他聽說過趙營此前的諸般戰績,雖說自恃兵強,一向蔑視其餘諸部棒賊,但他還是感覺到這

次的敵手非同一般。再想想在狹道上的情況,他基本上肯定了對方的戰術。就是通過不斷遊擊在奉國寺到鳳亭一線牽製拖延袁韜主力,同時快速擊敗已經來到壩子的自己。

他前邊已經數次派人去鳳亭一帶查探消息,但有好幾人都被截殺,僥幸逃回的幾撥塘兵都稟報尚未見袁韜主力蹤影。可以大致判斷出,精銳不及己軍的袁韜與景可勤現在想必也是在數裡狹道內焦頭爛額。

敵軍來勢洶洶,常國安心中沒底,但他也無路可退,唯一能做的隻能是堅守陣線,等候袁、景二人趕到。計劃思定,便無遲疑,當即連下命令,以營中編製,臨時在北麵組織起了六道防線。這六道防線每道都有一兩個以隊為單位的方陣,總計約有千餘人。北來敵軍不過三百人,怎麼說也能抗一陣子。在南麵,同樣布下了兩道防線,他本人居村中把控。

徐琿自率百人坐鎮平寨南,自北邊澗槽溝來的三百趙營兵士全都隸屬他的左司,分以三個百總帶兵,其中又以百總郭虎頭為主。

郭虎頭今年廿四年紀,生的五大三粗,滄桑老成,渾如四十來歲的模樣。他爹是個私塾先生,原給他起個文縐縐的名字叫“郭如克”,望其能從儒入仕。但他從不愛讀書,自小頑劣異常,十三四歲就因與

同村人爭執險些將人打死,往後考妣皆亡,流寇蜂起,他無所依靠便就與幾個伴當一並落了草。從賊後,嫌棄原名太軟,又旁人因他頭大,喚為“虎頭”,便從此以“郭虎頭”自稱。幾年征戰下來,原先的夥伴七七八八死了個乾淨,隻剩他一個繼續在趙營裡賣命。說起來,當初在金嶺川便追隨趙當世的少數幾人中就有他,憑著老資格與勇猛敢鬥,如今也混到了個百總的地位。

他打仗向來以不要命著稱,然而越不怕死越不會死,不要說什麼致命傷,細算下來,曆經大小百餘戰,他身上稍微嚴重些的箭瘡刀疤也沒得半個。徐琿喜其驍勇,更喜他是員福將,故以之總統左司下三哨人馬,來取常國安。

趙營在前番多次戰鬥中火炮彈藥消耗比較大,在沒能進行一次大的補充前,炮銃還是得省著用。是以郭虎頭手下這三百人中多以刀槍箭矢等冷兵為主,銃手數十人,抬槍七八杆,佛郎機等重火器基本沒有,隻配給了兩門虎蹲炮。

火器不多,並不影響三百人的戰鬥力。就拿郭虎頭來說,雖在徐琿手下學習了一段時間,他對於火器隊的運用還不是很熟練,相比之下,他還是喜歡真刀真'槍肉搏。趙當世為了保證作為主力的徐琿左司

的戰力,特意搜羅了全營甲胄,不論厚薄簡陋好歹是做到了人手一甲,就這一點,就比著甲率不足四成的“棒賊精銳”常國安部要強上不少。

戰場上,有甲沒甲,戰鬥力相去甚遠。且不論防護能力提升了多少,單看見那一排排黑壓壓的各式甲胄,便能令大多僅能單衣蔽體的棒賊心駭。

兩門虎蹲炮震天作響,大地似乎都為之微顫。炮彈落在棒賊前方,揚起陣陣塵土,隨風彌散開來。位於第一道防線的棒賊心驚膽寒,陣線很快開始淩亂。之後七八杆抬槍轟然,硝煙四溢,趙營兵士透過煙霧挺進,高聲呼喝著撞入棒賊中,立刻撕開一個大口子。

第一道防線的棒賊很快敗退,郭虎頭謹遵徐琿囑咐,收攏勝兵,不去浪追。他這三百人便如同利錐,才過晌午,就沸湯沃雪也似連破常國安的三道防線。在常國安接到最近一次軍報時,第四道防線也已經開始不支。

常國安手下總共隻有兩千人,其中千餘人布防北麵,四百人布防南麵,留守村中的還有五六百人。他一邊咒罵著,一邊召集餘兵,增援北麵。前四道防線還好說,這最後兩道可是自己精心挑選的防守地段,若再有失,本部將無險可守。

當增援的二百人趕到時,郭虎頭已然突破了第四道防線。在他的麵前,出現了一個緩坡,緩坡上有著十餘畝冬水田,不過此時因為四百常國安部下老卒的駐守已是狼藉一片。

接連攻破四道敵軍,郭虎頭與兵士們非但不覺勞累,反而越加興奮。眼望著坡上嚴陣以待的棒賊們,他再一次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