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去向(二)(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6120 字 10個月前

南方不斷傳來捷報,當黑夜最終閉合之時,傳來了大竹縣城已破的消息。

大竹縣夾在東西山脈之間,山巒向南一直延伸

到鄰水縣境內,再向南,則是重慶府境。其境內合州、長壽二地距離夔州也相去甚遠。隻有一個鄰水縣,並不能對大竹的留守部隊造成威脅。是以將後勤安排在這裡還算放心。

而由大竹縣向北,便是達州。達州乃是夔西門戶,又是農業重鎮,拿下了它,無論對眼前的禦冬還是接下來在夔州進一步的發展都有利無害。

不過,這達州,卻非說拿就能拿。與大竹縣相似,其城亦是成化年間在舊址土城的基礎上修築磚牆。但相較之下,朝廷對於達州的備禦無疑重視許多,至正德時候再一次增修,而後修葺不絕,當下周四裡,門五,地險城堅,極難攻取。

去歲張獻忠等入川時,橫掃夔州大部,曾以馬步二千借勢攻擊達州,但被知州張聯象擊退,損失七百餘人,知名老寇順天王也在那一役中身歿。

趙營在大竹縣安頓一宿,城內局勢逐漸安定下來。按照計劃,後司屯駐城中,馬軍司協守,左司守備城外各處據點。趙當世則親自率領前、右二司以及

白、劉二營進取達州。

雪下整晚,毫不減弱,清晨,朔風猛烈,積雪已積至跟腱。侯大貴裹緊甲外大襖,走到外邊,一股涼風刹那間鑽入他的懷中,令他渾身激靈,忍不住打了兩個大噴嚏。

他嘟嘟囔囔,用手指揩去鼻下清液,瞧見趙當世迎風而立,快走兩步上來:“千總,真要打達州?這光景,火炮難用,就連梯子也難爬。不如捱過了大雪,再作計議。”

遠處,幾個兵士正在清理道路積雪,其中一個腳下一滑,差點摔個馬趴。

趙當世目視遠方:“你所言有理,然時不我待,我可動時追兵亦可動。敵強我弱,要占據主動,就必須以動製靜。”

侯大貴素知其脾性,便不再勸,隻說:“曾聽那達州知州是個硬茬子,怕是不好對付。”

趙當世微微點頭,卻不再言。侯大貴說的,是營中大部分軍將的顧慮。其實不單他們,就連趙當世

自己也不認為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能夠輕而易舉地攻下堅城。如果能將達州兵馬引出城,與之野戰,勝算無疑就能大上許多。

但那張聯象既能保全一州,定然也非輕浮易躁之徒,指望三言兩語就能激他出城,可能性微乎其微。趙當世思忖了許久,也沒有想出妥善的辦法。

既然攻不下,那便另辟蹊徑。他不是死板的人,這點變通還是有的。達州守兵,多為州中招募的鄉勇,雖有一股子保家衛土的熱血,畢竟缺乏訓練。倚城堅守有餘,出城野戰便不足慮。這一點,他明白,張聯象也必定明白。當下正可利用這一點,轉攻為繞。

如此一來,舊的問題引刃而解,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如何繞?

趙當世的目標是拿下新寧縣。

新寧縣在達州東南角,如若先將之取下,即可將後司等從大竹縣轉移過來。張聯象作壁上觀自無事,一旦出兵,說不得,就是乘機將達州一並拿下也不

無可能。

要攻敵不備須得出其不意。趙當世此前沒有和任何人提過這個想法,直到兵士早食罷了,聚集等待,才火速召集軍將,通知計劃有變。

攻達州沒譜,攻個縣城對於趙營來說還是可以勝任的。侯大貴當即來勁了,一力要求為攻城主力。

前番數戰,前司皆為輔助,表現不慍不火,他一直憋著口氣,不甘心再做配角。眾將知他心急,也重他軍中地位,無人敢與之相爭,趙當世順水推舟,也想看看他表現,便允諾了他。他喜不自禁,出營時候甚至還如孩子般小跳著腳。

白、劉二部先至達州。在城外環繞半圈,大聲鼓噪。張聯象去歲成功抵禦過流寇進犯,故而這次已有應對之策,並無慌張。城內守軍、居民也在他的指揮下有條不紊的布置防禦。

趙當世佇立遠處,遙望城牆,見城頭兵戈攢動、人流往來、防守森嚴,嗟歎:“若執意強攻,且不知要死傷多少兄弟性命。”

大風呼嘯,隨風掉落的雪片便如抖落的白絮,接天連地,掩蔽了視線。而侯大貴與郝搖旗就在這風雪間,帶著人馬,悄然轉向而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