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陽春(四)(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6795 字 10個月前

密切。

趙當世以前聽說過此人作風正派,部眾軍紀也相對較好,所以對他在客氣的基礎上多了幾分尊敬,規規矩矩行一禮道:“小弟見過劉大哥。”對整齊王等,他沒有任何想要結交的意思,言談間隻注意禮貌得體。但對劉國能,則真心實意,想要拉近關係,稱呼也轉為“大哥”,以示親熱。

劉國能笑了笑道:“趙兄,彆的不說,單說你僅憑一營,就擊退了石砫的白杆兵,這份能耐,著實令我輩佩服。”說著,目視高迎祥,高迎祥也隨之微微點頭。

石砫兵不比尋常官軍,山地作戰能力拔群。各路流寇之所以屢剿不滅的一個重要的戰術層麵原因就是官軍很少敢於進山追剿。眾寇一旦勢蹙,經常就會躲入深山老林之中,而官兵“視山若阱”、“兵屯日久,所需米豆,日益騰貴,至不能支。是逼賊於山,不能窘賊,反以自窘”,懼山如虎之心態可見一斑。而祖寬等邊軍雖猛,止擅寬闊地野戰,對於山地戰,亦是視之畏途,所以稱石砫兵為明廷不可多得的特種

精銳並不為過。可就是這樣一支部隊,還是輸在了趙營手下,劉國能這一讚,實在出自本心,彆無他意。

趙當世略顯羞愧道:“能得劉大哥讚許,小弟榮幸之至。但那一戰多靠運氣,著實不足掛齒。”

劉國能知道他在謙讓,但道:“趙兄年紀不大,卻不輕狂,反而謙卑克己,沉穩練達,遠超我等。青出於藍勝於藍,我義軍有此後繼,大事必成。”

高迎祥為人沉默寡言,早前說了兩句後就一直端坐椅上,默不作聲。劉國能顯然深諳其秉性,乾脆代其說話,安靜的帳內一時間隻聽到趙當世與劉國能交談的聲音。

二人閒扯一陣,劉國能似乎想試試趙當世的戰略眼光,問道:“趙兄自入川後一直獨立帶營發展,能在各地官軍的聯剿下蓬勃壯大,眼界想必不同凡響。在下冒昧,想聽聽你對現下局麵的看法。”

趙當世來之前,這一塊的準備工作是做得最足的,更兼他往日裡便時時刻刻留意大勢,劉國能猝然發問,他並無半點慌張,泰然道:“小弟不才,便鬥膽胡言亂語幾句。”

劉國能咧嘴淺笑:“趙兄隻管昌言,這裡但有我三人,不必顧忌。”

在他說話的當口,趙當世偷偷觀察了他兩人,隻見不但劉國能,就連高迎祥此刻也正襟危坐,一臉嚴正,心知今日之行到了最要緊的時刻。若自己所想能與二人對上路子,那一切好說;倘相去倍蓗,那麼想得到高迎祥的認可,恐怕再難得到像今天這麼好的機會了。

如此想著,趙當世深吸一口氣,首先安撫下自己躁動的情緒,接著沉聲靜氣道:“二位想來都已知道,眼下我義軍情形十分險惡。在淮有漕撫朱大典並劉良佐、楊禦蕃、倪寵、苗有才等部;在豫有豫撫陳必謙並左良玉、牟文綬、陳永福、陳治邦等部;在鄖有鄖撫宋祖舜並秦翼明、雷時聲等部。總理盧象升統籌全局,祖寬、楊世恩、王進忠、周維墉、李明輔、劉肇基、羅岱等人往來無蹤,四處截殺圍堵我義軍兵馬。我義軍雖分數部各自突圍,可麵對凶殘如狼的官軍,依舊力不從心。且聞近來陝地闖將、過天星、滿天星各營亦在總督洪承疇並左光先、柳紹宗、曹變蛟

、馬德功、賀人龍諸軍的追擊下損失慘重,說現今乃我義軍數年之最危急之時刻亦不為過。”

一氣說了這麼多,趙當世聲竭,隻能暫緩話語。眼到處,高迎祥與劉國能對視一眼,神色頗有驚異。這時節,能對時局把握如此精確的流寇掌盤子沒有幾個,就把掃地王、整齊王這個級彆的渠帥叫來,他們沒有準備,也未必能似趙當世這般娓娓道來。很明顯,這當頭一炮,成功引起了高迎祥與劉國能的重視。

劉國能凝眉,露出額頭幾道橫紋,靠近趙當世兩步道:“官軍步步緊逼,危機四伏,趙兄既能對此了如指掌,想必也有應對之策。”

趙當世不改謙虛:“‘應對之策’不敢當,隻有些愚見,還請二位指教。”

劉國能肅聲道:“趙兄請講,在下洗耳恭聽。”

“官軍四麵圍攏,鄖陽偏僻一隅,難以縱橫捭闔。且豫、楚、淮等地官軍密集,嚴陣防備,不可逾越。為今之計,隻能再回陝西,重歸老本。”

陝西是流寇的大本營,經營多年,基礎雄厚。新任陝西巡撫孫傳庭曾上疏分析,言道:“向來賊勢,張則四處,困則歸秦,賊之地利在秦明矣。”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流寇賴以生存恢複的基地所在。流寇多為秦人,不但熟諳陝西地理,對於當地風土人情以及兵馬招募也駕輕就熟。且目前官軍集中分布於陝、豫、楚三省交界,盧象升雖然組織協調能力很強,可一旦流寇們乘隙逃出包圍,複竄陝中,他就算有通天徹地的本事,一時半會兒也是難以重新布置調配兵力。流寇們趁著這個空當,回到了家鄉,就有機會喘氣,重整旗鼓。

趙當世說完,劉國能並未立刻說話,不過看他雙眼放光,趙當世相信,自己的話十有八九打中了他的心坎。

稍過片刻,高迎祥那低沉的聲調從上首處響起:“我闖營要的就是趙兄這樣的英傑。往後軍議,趙兄得暇,也可參與。”

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重歸陝西,就是高迎祥定下的方略。趙當世一語中的,已經得到了他的肯

定。

劉國能在之後也爽朗道:“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趙兄與闖王想到了一塊兒去,不是投緣是什麼?”言畢,再俟近些,輕輕拍了拍趙當世的右臂。

然而說到底,這隻是個初見,高迎祥雖與趙當世意見相合,卻也沒有長留他的意思。具體到行動部署,也還需日後軍議上等待其他幾位掌盤子討論讚成方可。不過對於趙當世來說,這第一個坎,算是被他邁了過去,旗開得勝,受到了高迎祥的賞識,他已經很滿意了。

又過一會兒,高迎祥言說有些困乏,有送客意,趙當世便知趣告退。

半個身子剛探出帳幕,腦後便傳來長歎一聲,他向後斜睨,借著餘光瞥見高迎祥原本端正的上身隨聲一軟,斜斜靠在了椅背上。

那歎氣聲在趙當世聽來,既蘊含著惆悵與失落,同時也含有疲憊與無奈。他心中一震,腳步卻不停,頭也不回地離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