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營的影響力不夠,這些人能離開名聲更大的闖營、蠍營,那都是自負本領的強人,又怎麼會乖乖接受不過數千人的趙營的招誘?所以散兵遊勇雖多,招募的結果卻使趙當世大失所望,一連兩日,僅招到了不過百人,堪堪隻夠編成一個司。
招不到人,楊成府的二百馬軍也杳無音訊,趙當世的心情跌到了穀底。長噓短歎兩日,誰想事情卻柳暗花明,一喜一悲同期而至。
韓袞到了趙營,同時還帶來了楊招鳳與二千餘馬軍。
作為闖營的大將,高迎祥與劉哲的心腹,韓袞對闖營內部的熟悉程度遠超外人。本來,高迎祥、劉哲以下,的確是高迎恩與拓攀高最有資格接手闖營,可他卻不認為繼續效力他倆是明智的選擇。高迎恩輕浮,拓攀高粗蠢,在他看來都不是可侍之主。而對趙當世為人的欣賞以及惺惺相惜之情都促使他最終決定拋棄闖營,轉投趙營。
對於這個抉擇,韓袞並沒有經曆什麼思想上的煎熬。他為人最是快意恩仇,不投闖營,是看高、拓二人不順眼;跟趙當世,也隻因脾性相投。僅此而已。
韓袞來時,趙當世正在苦悶地吃午飯,無數的煩心事讓他味同嚼蠟。得到兵士傳報,他大喜下直接將嘴中飯食吐了出來,效仿了一回“周公吐哺”。趙營步多馬少,有韓袞這兩千闖軍出來的精騎加入,對他來說不啻如虎添翼。他展眉微笑,臉上陰雨頓釋,親切地牽著韓袞與楊招鳳的手步入中軍大帳。
幾人坐定,趙當世問了問當日馬朝所大戰的情況,韓袞吐了口氣,簡要敘述了戰鬥經過,麵甚不懌,已而又道:“闖王英雄一世,不想卻栽在那裡。”
趙當世亦嗟歎不已。高迎祥的失敗,他實則早有預感,但是自己人微言輕,就算知道未來,說給高迎祥,又有什麼用?想來剛愎自用的高迎祥還是會去西安。時也命也,縱橫一世的高迎祥會以這個結果落幕,既令人惋惜,也引人深思。
“闖王有恩於我,若無他多方庇護,我姓趙的也沒機會站在這裡。”自負歸自負,對於高迎祥的仗義,趙當世還是十分感激。說著,又想起當初在趙營北麵土地廟那張不苟言笑,風削刀割般的堅毅麵龐,一向以錚錚鐵骨的硬漢形象示人的趙當世鮮見地在人麵前淚眼朦朧。
真情流露與逢場作戲,其中差彆有經驗閱曆的人一眼就看得出來,韓袞一直在細致觀察趙當世,隻怕他是個寡恩薄情、人走茶涼的虛偽小人,這時見他不忘舊恩,同樣動容,歎道:“闖王雖不幸,可我義軍之火尚熊熊燃燒,更有如趙兄這般的人中龍虎,闖王遺誌,絕不會就此消逝。”
趙當世搖頭道:“姓趙的淺薄,何當‘人中龍虎’之譽。且人馬稀鬆,更不足一曬,自保尚可,怎堪當起闖王遺誌的重任?”
韓袞沉思小會兒,乃道:“當不當得起,非眼下可以言說。韓某不才,願追隨都使左右,為實現闖王未靖之業,一儘綿力。”說著,起身朝著趙當世單
膝跪下,跟著他一同進來的十餘名馬軍將官也跟著齊齊下跪,一時間甲片摩擦嘩嘩,聲若流水。
趙當世不是虛偽做作之人,他與韓袞心意相通,也不說什麼“何德何能敢入閣下青眼”之類的客套話,直接扶起韓袞道:“韓兄能來,實是我趙營之幸。姓趙的就鬥膽借用韓兄所言,往後行事,都以實現闖王遺誌為己任,若做了對不起眾位兄弟們的事,一刀將我宰了便可!”
韓袞咧嘴大笑:“痛快!”說著,端起身前酒碗,與趙當世一對,然後領著十數人將各自手裡的酒一飲而儘。
重新坐定後,趙當世見楊招鳳臉色淒涼,溫言道:“鳳子,楊把總的事,我已知曉了。他與那二百弟兄,生是我趙營的人,死也是我趙營的鬼。我明日就著人做下碑牌,聚集全軍,通傳楊把總及二百騎勇士們的彪炳功勳。讓他們風風光光地走,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是我趙營的英雄!”
說實在的,楊成府懦弱,但這幾個月來也沒少
為趙營做貢獻,且作為趙營領導層的重要人物,朝夕相處,多少都有些感情。趙當世感性,說著說著就已淚目,不遠處陪坐的侯大貴、徐琿等,亦是各自低歎。
楊招鳳“撲通”跪地,哽咽道:“多謝都使!”
韓袞一連喝了三碗酒,將容色一收,問道:“都使,屬下於路所見,貌似營中正在招兵?”他心性爽直,既認了趙當世為主,稱謂轉換中十分自然,並無半點生硬。
這句話說到了趙當世的痛處,使他有些落寞,回答:“是,這幾日大軍動亂,各營中散出好些人馬。這些人中多經年老卒,若嘯聚山林,未免可惜。”說到這裡,重重歎了歎,“然而事與願違,我趙營勢弱聲淺,難以吸引彼輩,這幾日忙碌下來,隻收到區區百人罷了。”
韓袞一拍大腿,撫掌朗笑:“屬下此來,都使可無憂矣。”下首十幾名馬軍將官也同時麵露笑意。
此言並非誑語,有著名聲極響的韓袞作為表率,加上他手下將官中也有著諸多人脈,趙營招兵一事果然順遂了不少。不過數日,便網羅了五六千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不但說的作戰,在似這等方麵也有很顯著的體現。
六千人的人數很充裕,趙當世隻要四千人,就把選擇裁汰的任務交付下麵辦理。在擇兵之事尚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時,趙當世沒想到,韓袞的到來不僅給趙營招來了兵馬,就連高迎恩與拓攀高的人也招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