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進退(四)(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5194 字 10個月前

士氣,是成為一支可戰之兵的基礎。

趙當世很早就注意到了士氣對於軍隊的影響,所以他力圖從多個方麵提振每一個兵士對於趙營的認同感。提供牢固的裝備、充足的後勤等等可以從客觀上讓兵士們感覺到背後的強大支撐,而日複一日的觀念熏陶則更為重要。

觀念的熏陶其實很簡單,無外乎日複一日,向

兵士們灌輸“趙營會贏”、“趙營戰無不勝”此類的口號。這種口號一開始或許會讓人感覺可笑滑稽,甚至自欺欺人,但一直堅持下去,的確會給人的心裡留下烙印。尤其是在對抗諸如羅尚文、秦良玉等強敵時產生勝績,直接加強了兵士們對於趙營實力的認知與讚同。

半月前,一名小軍官瀆職酗酒,給人告發,趙當世親自執法,對此人杖責二十,免去軍職,但後來聽說此人酒醉後曾出狂言,譏諷官軍孱弱、明廷無能,又說趙營與官軍戰,必勝之。當時已經打了十軍棍,棍棍見血,那軍官幾乎暈厥,趙當世立刻製止的責打,免去了剩下的十棍,作為嘉勉,以示對此人心氣的讚許。

穆公淳知曉趙當世的意思,暗中炒作宣傳了此事,令這件事在幾日內立即傳遍趙營全軍,上到軍將,下到走卒都知道了自家掌盤子所擁有的必勝之心,戰意立時高漲起來。

當然,趙當世不希望自己手下的兵士會因此變

得驕傲自大。過猶不及的道理他再懂不過,然而就事論事,眼下,趙營需要的正是每一個軍士對於自家營頭的認可與信任,因為隻有這樣,在麵臨強敵時,趙營才能產生足夠的凝聚力,迸發出最為強勁的力量。

幾聲號響,穿雲裂石,趙營的敢死隊在瞬間向中心方位全力聚攏,從官軍的視角看,不遠處出現的,不是一個個兵士,而是一個致密的小陣,有若帶刺的龜殼,渾然一體。

“頂住!”敢死隊內,軍官們發出咆哮,根據估計,下一秒,生與死、鐵與肉的碰撞就將在自己的身邊爆發。

可是,他們卻沒等來預想中的場景。

近百名官軍前部騎士,在距離四十步時慢慢帶住了馬,並最終在二十步處一個個翻下了馬背,同時,他們手中的三眼銃整齊劃一地舉起,青煙一冒,伴著脆響,不及趙營兵們回過神來,銃內噴射出的彈丸幾乎是霎那間密集地激貫入陣內。

三眼銃射程很近,近到隻有在二三十步的距離

內,才能夠造成破甲傷害,一片射擊後,許多官軍騎士複翻上馬背,這時,躲在盾牆之後的趙營敢死隊因護佑得宜,並未遭受多少傷亡,內中有些兵士趁著間隙向外窺視,卻不妨依舊立在地上的好些官軍騎士緊接著又發一波彈雨。可三連發的三眼銃射畢三輪,在如此近的距離中幾乎壓製得趙營敢死隊無還手之力。

待趙營兵士確信官軍齊射已畢,久繃的陣型也不免略微鬆懈,而這時,那撥先上馬的官軍騎士早已颶風般自兩側馳突至前。他們當先的揮舞著狼牙棒或者三眼銃等打砸類兵器,依仗著重馬重兵,由點及麵,立刻在趙營敢死隊的側翼撕開一個口子。

趙營的敢死隊不多,隻能做到在一個麵上全力阻擊來襲的馬隊衝擊,所以將幾乎所有的力量都壓在了前方,這時候側麵受戧,前方陣線立刻鬆動,不等趙營的軍官們調整戰術,祖大弼的主力已然碾到麵前,這些騎士各持腰刀、大棒、夾刀棍、長刀等裝備,如洪水一般,頃刻間就與兩翼的袍澤合力將貌似穩固的趙營敢死隊衝了個七零八落。

祖大弼練兵甚嚴,手下這些騎士在近戰時嚴格遵循“教師之法,一打一戳,餘皆花法也”的原則,轉刺打人喉人麵,心無旁騖。而趙營這些敢死之士雖勇,此刻秩序全無,個體麵對層層疊疊壓製上來的鐵騎,就如螳臂當車,很快先後湮滅。

隻聽官軍陣內號聲轉起,“祖”字大旗迎風一繞,隨機向右一壓,官軍騎兵沒有遲疑,舍棄了手下敗將,分成兩部,朝立腳未穩的崔樹強部主力繼續衝擊。

崔樹強實在沒有料到自己挑出來的那數十名敢死之士居然眨眼就全軍覆滅了。饒是他經驗豐富,到了這樣凶險的場景下,也一樣沒了轍。他隻看到眼前自家的兵士如螻蟻一般開始四散狂奔,他們的嘴大張著,似乎都在叫些什麼,但聲音卻全不可聞。茫然間,他又看到兩名梯己的心腹軍將歇斯底裡地衝上來,挾住自己的雙臂,使勁拖拽,然後,緊隨在他們身後的,卻是烏雲一般撲來的關寧鐵騎,再然後,他迎麵被劈了一刀,自此神思全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