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甘露(一)(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6340 字 10個月前

趙當世並不是危言聳聽,漢中府內,野村堡寨的餘糧,早已被搜括一空,其他的基本全都儲藏在官軍府庫中,而囤積在漢中府的,又占其中大頭。漢中府城高壁厚,又有數千官兵堅守,就算趙當世聯合了李自成,一時半會兒要攻取,也非常困難,更彆提洪承疇還緊緊跟在後麵了。

田見秀沉吟片刻,乃道:“二營既合,自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鄙人就給闖將交個實底。闖營目前之糧,隻夠支撐本營到九月內。換言之,到了十月,若漢中事無眉目,全軍隻能入川。”

李自成的計劃是十月入川。這可與趙當世的初方案有些出入。根據王來興上報的兵糧餘數計算,趙營最多堅持到八月初。八月到十月,中隔兩月,如何才能填補上兩個月的兵糧短缺?

向闖營借?不可能。李自成不是吝嗇之人,可闖營自身也拮據,何談外借?趙當世相信,田見秀報出十月這個數字,已經算是勒緊褲腰帶說話了,闖營的實際情況,十有八九比所言要差。縱然李自成急公好義,分糧給趙營,但那麼點糧草,杯水車薪又濟甚事,最後結果不過是加速兩營同墜深淵罷了。趙當世看得清其中症結,所以沒向田見秀開口,田見秀也苦

著臉,抿嘴不語。

氣氛頓時陷入沉寂。過了許久,趙當世方道:“此事我已知。闖王隻需按原計劃行動便是。趙營絕不掣肘。”一句話,先安穩了田見秀,至於趙營怎麼辦,現在一時半會也想不清楚,還需從長計議。

田見秀默默點了點頭,朝劉體純看了兩眼,劉體純心領神會,接過話茬道:“闖王知趙營連日來多有戰損,特增良馬千匹,以資軍用、以深二營之誼。”

趙當世“哦”了一聲,笑道:“闖王厚意,敢不笑納?”

劉體純接著道:“馬匹待二營會合之時,當全數奉上。”說完,偷眼瞧了瞧趙當世的反應,見他談笑自若,並無半分欣喜之色,微微失落。

田見秀立刻道:“這位劉兄弟,便是闖王專程安排過來替為接管清點馬匹的。闖營雖大多鐵血男兒,但亦魚龍混雜了些宵小之輩,闖王恐怕交接馬匹之時有人從中偷奸耍滑,故特遣梯己心腹劉兄弟負責,監督威懾。”

劉體純連聲應和幾聲,之後看向趙當世,儘管他極力掩飾,但畢竟閱曆尚淺,眉宇間還是不由自主浮現出幾分焦慮忐忑之色。

趙當世並無多話,微笑著說道:“闖王考慮周全,趙某自當遵奉。劉兄弟在我營中,可與在闖營時一般無二。”

田見秀聽罷,麵露微笑,而劉體純則明顯鬆了口氣。

和前幾次來一樣,田見秀沒在趙營待太久,當夜便帶著另外三人馳離趙營,留下了劉體純。趙當世和劉體純隨意交談了幾句,就著人帶下去安頓。等劉體純離開,趙當世問坐在下首的一人道:“昌先生,你之見,闖王之意何解?”

昌則玉適才全程陪同趙當世接見田見秀。田見秀與劉體純固然與李自成親近,可畢竟年輕,自然不知道這個一直半眯著眼,一言不發的中年人的來曆,隻當他是趙當世身邊的一個普通謀士罷了。昌則玉答道:“聽來者言,恐怕闖王在陝北真是難以為繼了。”

趙當世歎口氣道:“是啊,若不是明白此節,我又怎會如此爽快答應下來?闖王南下勢在必行,若阻之,必免不了與其為敵。縱觀當下情形,外敵強且眾,委實不可再行蕭牆之事。”

昌則玉細目睜開,搖首道:“方才田見秀先以語言向主公試探,後又以馬匹複試,最後還以劉體純

再試,儘管你與闖王有舊,可趙營畢竟不似當初。闖王苦心積慮,連布三層試探,隻要其中有一環主公有所遲疑,怕都要激起闖王的忌憚。”

趙當世聽罷,細細回想了一遍,登時不寒而栗。田見秀還好說,之後的一千馬匹,隻是空口白牙,當時自己並未多想,隻是覺得不管真假,都不能拂了李自成的一片心意,但經昌則玉一提點,居然是僥幸躲過了一劫。想那時刻,但凡田見秀覺察出自己有一絲顧慮,怕都得生出二心,以為自己彆有所圖。而將劉體純放在趙營,不在於監視,更不在於馬匹,現在想來,也在於試探趙當世心意,同時也表明了李自成的一種態度——將自己的梯己心腹都送來了,若趙當世真有不合作之意,那必然徹底激怒李自成。

李自成急於南下的心情趙當世理解,但想不到他會有這麼急切。因為表現越急,說明事情越重要,行動前也越是謹慎。看來,在陝北洪承疇等人的圍剿下,李自成實在是撐不住了。

趙當世良久無言,想想當初李自成對自己的慷慨相助或許並非僅僅出自仗義,再想想現在一步三試更是令人心寒生怖。他相信,李自成不是個奸滑之輩,但一旦扯上“利益”二字,李自成代表的,就不再是他一個人。李自成想不出的詭計,自然有人會替他

想;李自成做不出的舉動,自然有人會替他做。身不由己,在任何地位、時刻、場景都會存在。

昌則玉安靜的等待著趙當世從遐思中回過神來。這類事,他早已見慣不慣。沒有利益,就沒有糾紛,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幫趙當世避開一個又一個“陷阱”,為趙營謀取利益的最大化。田見秀的試探壓根不算什麼,更大的風浪永遠都在後頭。

“兵糧的事怎麼解決?”深吸幾口氣後,趙當世顯然拋卻了雜念,想到了更加現實的問題上麵。他對田見秀誇下了海口,讓闖王“如故行事”,但趙營自不會憑他一句承諾就挺過兩個月的乏糧期,既然刨地三尺找不到糧草了,那麼刨個九尺也得把糧給湊出來。

昌則玉習慣性地撫摸起了頷下那濃黑而順滑的美髯,作為軍師,他很清楚自己的職責:不是在主公與外人談價碼時出言反對,而是應該在事後為主公的所言買單負責。

對於兵糧,他同樣有了辦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