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乾戈(三)(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5966 字 10個月前

又跑一陣,趙當世隻聽到身後的喊叫聲越來越大,回首再看,卻見李自成已經不知何時,分出了幾名手下去攔截追兵。隻是那幾名手下才將馬轉頭,就被飛馬衝來的官軍們衝擊帶倒,幾乎沒有產生任何滯緩的效果。

趙當世心下慌張,剛將頭轉回來,目光所到,卻驚見不遠處一條河水橫亙,看水勢似乎還頗為湍急。

“糟!”趙當世暗暗叫苦,適才他一心一意逃命,卻忘了自木槽山南麓去褒城,中途必須經過文水。這文水其實並不寬闊、也不深,可是時下正值豐水期,河水至少也漫過小腿,人和馬自是可以慢慢趟過

去,隻是背後追兵即刻就到,又如何能優哉遊哉慢吞吞的過河?

他還在思索,猛然聽到一聲哀嘶,轉目看去,竟然看到李自成所乘的烏駮馬立起揚蹄,再看之下,馬的臀部中了好幾箭,血流如注。

那烏駮馬劇痛難當,苦不自禁,坐在上麵的李自成給他突如其來顛了幾下,重心不穩,翻滾了下來。吳汝義見狀,立刻招手,止住本部兵馬,全都圍上來保護李自成。

吳汝義扶李自成站起來,趙當世也回馬到了,吳汝義急切道:“追兵至,為今之計,隻能拚死。”他也清楚僅憑自己這麼點人,決計攔不住洶洶而來的官軍,隻是走投無路,才想死戰以報李自成。

趙當世沒說話,龐勁明牽馬上來道:“主公,我與吳將軍留下來拒敵,你與闖王乘馬過河。”說罷,將韁繩塞到了李自成手裡。

李自成動容道:“這位兄弟…”

“小人等爛命一條,死便死了,無足道哉。闖王闖將是真英雄、真豪傑,還有大事要做,絕不能就

在這裡死了。”龐勁明文化不多,但粗言粗語下,更能體現出一番真心,“我等雖不濟,但玩命去搏,終歸能拖延一陣。事不宜遲,還請二位快快過河!”

吳汝義聞言同樣毅然道:“這位兄弟說的極是,二位不可再遲疑。我等將竭力攔住追兵!”說著,招呼左右,“你們,都彆走了,留下來。”

他這話一出口,猶如泰山壓頂,在場所有兵士們沒有一個猶豫,無不點頭應和,拔出了腰畔的馬刀。這將近三十闖營兵士個個麵色肅毅,咬緊牙關,立馬於風中。

趙當世與李自成也非婆婆媽媽的人,見勢如此,點點頭,一言不發地返身牽馬走向河邊。邊走,邊脫下衣帽腰帶,以減少入水後的負重。及至入水,後方即傳來激烈的拚殺聲,伴隨著人的哀嚎與馬的嘶鳴,說不出的悲壯淒涼。但他倆漠然而行,牽馬涉水渡河,從開始到結束,愣是沒有回頭一下。

到了對岸,喊殺聲依舊在,李、趙上馬,沒命地奔馳。他們縱然對吳汝義與龐勁明的舍命掩護心存感激,但並不愧疚,相反,他們更多的,是坦然。人

生在世就是這樣,人人皆有自己的使命,誠如龐勁明、吳汝義所言,李、趙的重任,不在此間,在更遠的彼岸,而龐勁明他們的使命,或許在這裡,就告一段落了。每個人為了自己的使命而戰、而亡,雖不免悲愴,但無疑值得尊敬。苟活如螻蟻,遠不如轟轟烈烈來世走一遭的灑脫快活。趙、李皆為人傑,深刻的明白這個道理,絕不會拘泥於婦人之仁,所以,他們並非冷漠,他們隻是坦然。

趙當世與李自成在黎明前抵達了趙營,城中預警在先,徐琿等率眾出城接應,並列陣郭下以待追兵,不過,自打在文水被甩,曹變蛟似乎沒有繼續追來。

經曆過大風浪的人如何會耿耿於懷一勝一敗。趙當世與李自成稍作歇息,心態立刻放平緩了不少。兩人吃了飯,等到正午,劉宗敏率眾自北撤來。

不得不說,劉宗敏能穩坐闖營頭號大將的交椅,的確貨真價實。他帶來褒城的,還有一千五百來名兵士,也就是說,在一盤散沙的混亂狀態下,木槽山闖軍經過他的努力依然保有了大半的有生力量,算下

來不過折損三四百人。這對於是夜完全失去統一指揮,在官軍的追殺下毫無抵抗之力的闖軍而言,已經是一個奇跡。

聽劉宗敏說,官軍後來陸陸續續分出許多人衝南麵追去,曹變蛟本人也很快離開了營盤,由此從側麵為劉宗敏收攏兵力提供了有利條件。現在想來,那時候死追出營緊跟在後的官軍騎兵,說不準就是曹變蛟本人帶隊。也隻有他,才會不顧一切,甚至拋下勝利的戰場不再指揮而來追逐殺叔仇人。

劉宗敏帶著人來褒城的路上,並未再遇到官軍。看來,曹變蛟一擊不中,沒有再逗留,現在很可能已經返回略陽了。

能逃出生天,並將傷亡減到最少,這無疑很幸運。然而唯一不幸的是,吳汝義與龐勁明依舊下落不明,趙當世後來派人去文水邊尋找屍首,結果發現除了幾攤血漬與倒斃的戰馬,所有的屍體怕是都被官軍收了去,無跡可尋。

趙當世失去了龐勁明、李自成失去了吳汝義,均自有些傷感,龐、吳二人在兩營中職責不同,但都

忠心耿耿,能夠舍生取義,失去這樣的部屬,很可惜。

隻是時刻都可能風雲驟變的漢中不是有空多愁善感、籲長歎短的地方。在褒城,酒醒後的趙當世與李自成嚴肅的深談了一次,這次談話細節不得而知,但兩人做出了一個最重要的決定——立刻入川。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