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反戈(三)(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5552 字 10個月前

亭中坐了兩人,其一乃是身著錦衣的陳洪範。他笑容滿麵,邀趙當世坐下,向另一人道:“這位是陳某之弟,現任鹿頭店參將趙當世。我與蘇兄提過。”

那人連忙拱手道:“趙大人威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蘇某三生有幸!”

趙當世笑著回了禮,打量了那人,見衣著華貴端正,似乎有些來頭,問道:“聽閣下口音,似是江南那邊人氏?”

陳洪範說道:“賢弟說對了,這位蘇高照蘇兄是浙江人。現在東南鄭公手下辦事。”

所謂“東南鄭公”,趙當世心知肚明,便是當初為熊文燦招降的海防遊擊鄭芝龍。雖然

隻是個遊擊將軍,但鄭氏在東南海麵的勢力之強人人皆知,故陳洪範在蘇高照麵前談論其人,不提官職,隻說“鄭公”,以示尊重。

寒暄兩句,趙當世訝道:“鄭公鎮我大明東陲,蘇兄怎麼不遠萬裡到了湖廣?”

陳洪範解釋道:“鄭公行商產業甚巨,立‘山五商’與‘海五商’統籌內外商事。”停了一停見趙當世麵有疑惑,繼續道,“山五商以杭州府為據,集采我大明內陸絲綢、瓷器、綾、紗、藥等等各式物產運往中左所;海五商則以中左所為據,將內陸之物產銷至海外。其中山五商下分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彆搜括物產。蘇兄便是水行的主管。”

蘇高照說道:“蘇某是杭州府人,得蒙鄭公青眼,負責山五商中絲織綢緞一係商品的集散。自本年初,奉外差走訪各處供應。除湖廣外,諸如河南、山東等地,都是已走過的。”明代河南、山東及湖廣均是重要的產棉區,因質量高,與“浙花”、“江花”等並列有“北花”之獨稱。這些棉花接著就要運到江南供應製造,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陳洪範又道:“蘇兄日前才從潞安來此,湖廣的棉田看完,就要回浙江了。”潞安是北方最成規模的一處紡織中心,所需的蠶絲仰給於四川閬中。瞅這蘇高照一身柔弱儒氣,皮膚卻是黑黝直似老農,便知幾個月來比沒有少在外頭風吹日曬。

趙當世點點頭道:“原來如此。”

陳洪範道:“蘇兄與我有舊,來湖廣我必是要好好的接風洗塵。正巧賢弟也要來,我便攢了這個小局,介紹你二人認識。”

趙當世笑道:“有勞兄長費心了。”還看座椅空著一個,問道,“王爺沒來?”

陳洪範搖頭道:“王爺今日貴體欠佳,怕是近些日子因潮染了點寒氣,來不了了。”

趙當世應一聲,笑了笑。趙當世與陳洪範、襄王的關係因為幾次合作而變得緊密起來,仿佛多年的好友,一日不見頓有如隔三秋之感。

陳洪範又問:“信已送過去了?”

趙當世喝口酒,道:“我出發前差人送了,等回去營中,必有結果。”

陳洪範冷笑道:“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褚氏多行不義必自斃,如此形勢下,明日定會派人過來討饒。”

趙當世微笑點頭道:“這點小弟倒無憂心,隻是近期有些情況,反而讓小弟不得不警惕,或許要預先準備準備。”

陳洪範“哦”了一聲,觀察趙當世似乎在此間並不願意說,料想非等閒事,瞥一眼蘇高照,忽而堆起笑臉,舉起酒杯道:“此間樂,不談正事,來,咱仨共飲一杯。”

趙當世又敬了蘇高照一杯,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蘇兄走遍天下,於商之道定是爐火純青。兄弟不才,近期也正為營中商賈之業所苦,有些不通之處,還要多多請教蘇兄。”

蘇高照忙謙遜道:“趙大人太客氣了。蘇某一介平頭商賈,何敢當大人‘請教’二字。”話雖這麼說,但對趙當世的態度其實頗為受用。

鄭芝龍是趙當世計劃中必須結交的一個重要角色。頭前派了趙虎刀等三人隨杜純臣前往東南,算跨出了一步,但猶如投石入海,趙當世心中其實對三人最終能達到什麼樣的結果沒底。然而,若是能夠結交上鄭氏內部有些分量的人物,無疑就多了一分保障。尤其是這蘇高照負

責內陸貨物采辦集散,與趙營的交集必然更大。

是以在與蘇高照簡單談論幾句後,趙當世便下定決心要將此人拉攏過來。而從陳洪範口中得知,蘇高照在湖廣至少要逗留半個月,這也為趙當世與其人的進一步交往提供了有利條件。,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