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潛流(二)(1 / 2)

蚍蜉傳 陳安野 4747 字 10個月前

若以一句話形容大明朝在崇禎十一年底至十二年初的這段時光,“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甚為貼切。誰也沒有料到,正當熊文燦在楚豫間“剿撫並用”之策貌似初見成效之時,塞外的清國會突然打上當頭一棒。仿佛一個內疾稍有好轉的病患突然間又遭受到沉重的外傷,步履瞞珊的大明朝喜悲相衝,暈暈沉沉中醺醺茫然。

去歲九月,清兵東西兩翼軍分彆破邊牆進犯。十月,清帝黃台吉親臨寧錦策應。戰火登時彌散開來,關內外明清之間的全麵戰爭正式打響。十一月,朝廷以內寇略平,詔洪承疇與孫傳庭率陝地各路明軍奔赴京師勤王,遼東祖大壽領部分遼東軍來回馳援,盧象升加總督銜,督師天下援軍。十二月,盧象升被圍於巨鹿賈莊,戰死報國,清兵長驅山東、河北等地。

本年正月,洪承疇受任總督薊遼軍務,孫傳庭則總督保定、山東、河北,共扼清兵。但清兵續破濟南,殺德王朱由樞等多名明宗室,京城震動。二月,因黃台吉在鬆山堡作戰失利,兵鋒已抵黃河邊的清兵開始收縮,沿途殺掠無計。各地明軍大部作壁上觀,貽誤追擊,僅象征性地零星阻截幾次,杯水車薪,最終坐視清兵複由邊牆破口出

塞撤離。

戰後點計,清兵此次入塞,曆時五月餘,克山東濟南府並二關、三州、五十五縣,贏數十陣,俘獲人畜近五十萬,黃金近五千兩,白銀百萬。與如此豐厚戰利品相對應的是清兵極低的戰損,八旗、三順王各部林林總總加一起,死傷不超千人。若論最大的損失,或許可以算作在濟南因感染天花病死的清兵右翼軍統帥嶽讬及其弟馬瞻了。

驚魂過後、喘息方定,明廷一如既往,嚴肅問責。山東巡撫顏繼祖與山東總兵倪寵都由於濟南失陷,分彆被罷免和逮捕。內官監軍高起潛以坐視盧象升戰死且怠戰之罪,連降三級。首輔大學士劉宇亮因怯懦懼戰,革職。孫傳庭降官一級,後被楊嗣昌彈劾,被貶為庶民,囚禁天牢。楊嗣昌也自請罪責,但崇禎保他,最後僅奪秩了事。

這一係列的事都發生在趙當世東南之行中,趙當世後來才知,清兵攻勢最盛時,已經觸及徐州,安廬巡撫史可法都不得不引兵進駐徐州布防。那時在休寧家人推說“嶽父病重難以相見”或許確有其事,但想來更多的是掩蔽軍機要務的托詞。

外事雖遠,但趙當世向來高瞻遠矚,認真分析了提供上來的每一道軍情、每一份邸報,為趙營後續行動未雨綢繆,他最關心的當然是此番清兵入塞對於楚豫等地局勢

的後續影響,其中最重者,莫過於軍事部署。

早在啟程去東南前,趙當世就已經得知洪承疇、孫傳庭率陝地各部明軍入京的事。現在看來,洪承疇、孫傳庭一個鎮遼東、一個下獄,近幾年內都不太可能重新調回陝豫。尤其是洪承疇,經清國這麼一鬨,舉國惶恐,遼東之成敗已經被明廷視為國脈關鍵所在。遍觀群臣,孫承宗、盧象升先後戰死,更無一人能媲美他的資質與能力坐鎮薊遼。孫傳庭尚有可能回陝西,洪承疇則絕不會輕動。

從趙營本身利益出發,洪承疇回不來是極大的利好。陝西三邊總督雖有鄭崇儉繼任,鄭崇儉也的確有濟南兵備副使禦寇、巡撫寧夏敗套賊等武功,但比起一刀一槍從陝西打上總督位的洪承疇無論是威望還是能力依舊遠遠不如。想要重現當初陝地各路兵馬皆唯洪承疇馬首是瞻的場麵大不可能。缺乏洪承疇那樣的統籌節製之才,陝西三邊總督衙門的勢力無疑一落千丈,曾經各部戮力同心的高效亦勢必難存。更不必提代替孫傳庭巡撫陝西、少有軍事履曆的丁啟睿了。由此可見,陝地那些個驕兵悍將故態複萌、各行其是的景象指日可待。

趙當世想的很清楚,要維持趙營的蒸蒸日上,就必須保證趙營在陝豫楚數省地麵的重要地位。朝廷調走洪承疇與孫傳庭,等於主動給趙營搬掉了兩座大山。

清軍退去,三月間京師警報解除,陝地勤王部隊一部分繼續留守,一部分則回戍陝西。包括曹變蛟、白廣恩、馬科等在內的精兵強將都跟著洪承疇調往遼東,而柴時華、賀人龍、趙光遠、張天禮等返還陝西的兵馬相較之下,軍隊素質以及將領能力基本上差了一截,且個個都是有名了的驕橫不法,難以製服。這點對趙營同樣有利,陝地官軍越是一盤散沙,就越是難以產生威脅。

趙當世與營中幾名主要軍將大致估算過,按照當前形勢,隻論陝西、河南、湖廣三省官軍,成規模的軍事集團基本就是左家軍、陝西三邊總督衙門、總理衙門以及趙營四家。隻要抓住機會,未始不能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不過時至四月,卻多了一個變數。

繼陝地各路援軍歸鄉之際,早前在中原協助剿寇的勇衛營也接踵而至。

勇衛營最早起自正德、嘉靖年間由宦官組成的忠勇營,屬內府營係統。崇禎即位初,銳意修武備,著力改革諸京營,雖因各京營中就職的勳貴之後及宦官作祟,收效甚微,唯獨對勇衛營的改製卻可算作僅有的可取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