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傳最新章節!
張任學罷官、左良玉奪印之外,七月底朝中批下的文書絲毫沒有提及熊文燦的罪責,一度讓熊文燦看到了一絲自保的曙光。然好景不長,八月初,崇禎帝命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楊嗣昌兼領兵部尚書督師,代熊文燦統籌諸省剿寇事宜。
熊文燦剿寇無功,反縱張獻忠、羅汝才等巨寇休整乃至複叛,受朝野群劾自不待提,刑部主事雷演祚亦直接彈劾熊文燦的推薦人楊嗣昌,稱“熊文燦主撫誤國,調度庇護,總是嗣昌”,力主收楊嗣昌下獄,以平朝議。崇禎帝也多少意識到楊嗣昌“言過其實,終不足信”。但他心氣極高,怎願在百官麵前失了顏麵,騎虎難下,仍支持楊嗣昌。
楊嗣昌怕熊文燦罪及舉主,遂自請領兵“率師南討”,鎮壓賊寇。崇禎帝大喜,因為當初重用楊嗣昌與熊文燦,全是他一意孤行,“撓群議而用之”,也盼楊嗣昌立功以塞眾口。故而與吏部尚書謝陛商議後,給楊嗣昌以“督師輔臣”之銜,並賜綢緞緋絹五百段、賞功銀四萬兩及尚方寶劍等等,“便宜誅賞”,寄予厚望。
八月中,崇禎帝設宴平台,親自給楊嗣昌斟酒,贈詩送行,要他“早奏膚功”。楊嗣昌感激涕零,下跪表示兩年之內必能剿清賊寇。同月,原四川巡撫傅宗龍到京,任兵部尚書,與楊嗣昌交接。楊嗣昌隨後日夜兼程趕往湖廣。
和大部分督撫類似,楊嗣昌在地方並沒有兵馬基礎,所以在離京前,他表薦左良玉再次擔任“平賊將軍”,希望提前拉攏這名地方實力軍頭。
事情傳到湖廣地麵,已是八月下旬。
“恭賀左帥官複原職!”一入帳,趙當世當先恭喜。
左良玉哈哈笑將起來道:“何喜之有,隻是把本不該失去的東西又拿回來罷了。”接著哼哼兩聲,“不過是舉薦,空口白牙的沒甚用處,還是得等詔書來才算落實。”
陳洪範也恭維道:“楚豫等地,論為將者,左帥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領個‘平賊將軍’,還不是理所應當的事?”
自楊嗣昌來楚消息一出,熊文燦衙門前徹底冷清下來,門可羅雀,再也無人問津。熊文燦朝不保夕,再無心力籌謀攤派,也沒人願意聽他的話。賊寇既然走到了彆處,左良玉、趙當世、陳洪範三人亦不追擊,隻在襄陽府境內蹉跎。他們利益相關,關係相對也近,連月來都湊在一處,今日亦是在左良玉軍營中。
左良玉自羅猴山大敗,撿回一條命逃回盛康鎮。金聲桓、張應元、馬應祥等部將先後聚來,經過近一個月的整頓,被擊潰竄逃的各路散兵遊勇複自四麵八方彙攏,前不久,本留在河南看家的右驍騎營參將高進庫亦率部支援。至當下,左良玉麾下又有了數千兵馬,聲勢重振。
有左良玉駐盛康鎮、趙當世駐穀城、陳洪範駐仙人渡,有著三方守在襄陽地麵,張獻忠、羅汝才等流寇倒也沒有再回湖廣,而是向西竄入竹溪、竹山等縣。但這些地方窮山惡水,也無多少油水,想來也留不住他們。有線報稱,西、曹二營下一步將往陝西轉移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陝西巡撫鄭崇儉防患未然,陝將賀人龍、李國奇等提前駐守陝東南的興安、平利,嚴密防備。
“我看獻賊、曹賊,未必就去陝西。”趙當世邊吃著蜜餞便道,“將動之前先放謠言,流賊老伎倆嘍。”
左良玉應道:“十有八九去的是四川。你說陝西兵災來去這許多年,都是個鳥不拉屎的破地,李闖又銷聲匿跡沒法接應,獻賊去那裡要糧沒糧、要兵沒兵,自尋死路。”
陳洪範道:“咳咳,管他去哪兒呢,隻要不來襄陽府就成。”說著,略帶幾分自嘲補充道,“隻要不在我老陳卸甲歸田前來襄陽府就成。”他受熊文燦保薦方能東山再起,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熊文燦罷職之事板上釘釘,他與楊嗣昌並無私交,楊嗣昌用不用他,還兩說。
趙當世說道:“兄長這說哪裡話,楚北地麵多虧兄長方能維持至今,以兄長之能,必要長鎮襄府。”
“罷了罷了,這剿寇的活兒啊,我是做不來,也不想做了。”陳洪範搖著腦袋,頹然道,“我已想好,等楊督師一到,就請辭歸家。”看來他已經認定了自己的結局。
“這又何必呢。”趙當世勸道,“楊督師素有識人之名,兄長必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