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立成與穆公淳同時道:“既冠主公名,豈敢偷奸取巧!”
又聊了一些瑣事,趙當世最後道:“過幾日,我要去一趟靈山寺,你們按部就班,把事做好,等我回來驗收。”
昌則玉道:“靈山寺?可是那個信陽的靈山寺?”
趙當世點點頭道:“不錯,左近離得不遠,有人邀我,我去會會。”
王來興有幾分擔心道:“近來回賊雖消停了,但帶起草寇無數,主公此去路上怕是不寧。”
趙當世笑道:“無妨。就去個二三日,即刻便回。此行帶上親養司中好手五十騎,縱千八百草寇來襲,突圍總是夠了。”
親養司的編製一直維持在二百人,作為趙當世的親兵,創立至今裝備都是營中首屈一指,當日在範河城之戰中就顯示出了極強的戰鬥力,打幾個土寇完全不在話下。
趙當世一向自信,他既這麼說了,昌則玉等亦無複言語。
又過兩日,趙當世與周文赫
(本章未完,請翻頁)
等親養司五十騎整裝而發,隨行的還有侍女連芷。趙當世本來看她弱不禁風的模樣,沒想過捎上她,可她自告奮勇,還在趙當世的麵前展現了頗為優良的馬術,倒與她江南水鄉的出身大相徑庭。
聽她說,她在少時棲身畫舫裡時,就由媽媽迫著學了琴棋書畫乃至射箭騎馬等等預備用於取悅各色顧客,可沒等派上用場,就給王府中人買到了襄陽,但這些技能卻受用終身。趙當世見她如此努力,也想著一路羈旅確需紅顏解乏,莞爾中自也應諾了下來。連芷當即喜極而泣,抱著趙當世又哭又笑,一疊聲均是“爹爹真好”,甚是純情。
棗陽東麵直通隨州,隨州北麵就是信陽,然而當中隔著險峻連延的桐柏山,跨越不易。於是五十騎先向北經唐子山到唐縣,再向東折進泌陽,沿著泌陽官道繞行至信陽州地界。
因先前回、革諸營接連大敗,臨近的信陽州賊氛大肅,沿路多有官軍巡邏維持秩序,並無半點危險。趙當世一行人給官兵盤問過幾次,每次聽到趙當世的名號,都忙賠禮放了——規矩歸規矩,縣官不如現管,人趙總兵可是楚北豫南的定海神針,哪個官兵會給豬油蒙了心,為了勞什子的規矩給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煩。
趙當世抵達靈山,正好十月十五日。
靈山山勢奇偉,林木蔥茂,寺宇掩藏其間。包括靈山寺在內,有著七寺三庵。靈山寺始建於北魏年間,唐代玄宗之女建寧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遂受封為“國廟”,宋元以來香火不絕,數次整修。本朝太祖朱元璋寒微時曾受寺僧救濟存命,感念恩德,故而開國後大賜靈山寺匾額儀仗等,又在寺脊上修上龍頭鳳尾,尊為“皇廟”。因此曆史沿革,靈山寺亦是罕見的僧尼同寺,且遵普渡眾生原則,甚至允許僧人帶發修行。趙當世留親養司人馬在山下鄉舍暫歇,自與連芷、周文赫等幾人繼續前進。一路上山,絡繹不少善男信女,還有些短發僧經過,若非他們身著僧袍,幾以為是俗家弟子。
今日寺中開壇,會道渡厄,越往山上走,信眾越多,直到大雄寶殿前,鐘鼓齊鳴,香煙嫋嫋,無數信眾繞梁緩行,人人合十參拜,無不虔誠恭敬。
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連芷依著趙當世有些緊張,淺聲問道:“爹爹,那裹頭客在哪裡?”
趙當世搖頭道:“他讓我來這裡,又不說其他言語,想來不該我去尋他,他自有法子來尋我。”
連芷看著密密匝匝的人群,咋舌道:“這許多人,他一個個找,也不知要找到什麼時候。”
趙當世道:“且由他。”
話音剛落,一人披袈裟,徐步而來,見著趙當世,合十道:“貧尼普寧天喜,敢請施主是否為襄陽趙總兵?”一看過去,卻是個三十來歲的尼姑,垂眉細目,身材瘦小。
“師太多禮。”趙當世回她一禮,“在下就是趙當世。”
普寧天喜目不直視,嚀嚀聲道:“既如此,還望趙施主移步寺後韋馱殿,主持有要事相請。”
“主持?”趙當世一臉茫然,“我來此,是應人之邀”但想那裹頭客再怎麼偽裝,也絕不可能是靈山寺主持裝扮的。
“邀趙施主之人現在貧尼庵中,然主持之請,另是一樁事。”
“師太不是靈山寺的?”
“貧尼在山右延壽庵出家,與主持是師兄弟。”
趙當世答應一聲,但見這普寧天喜雖然麵色澹然,但眉宇間略有惶急,料定有事,便不再多問,洪聲道:“好,請師太前頭帶路。”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