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昌洪(二)(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4897 字 10個月前

當初陸其清以為的細枝末節被趙當世列為重點推進對象,火器製局一時半會兒難以開張,陸其清便轉而將重心移向了購炮事宜。經過前期準備,過完正月,他便動身親自趕赴廣東,與從壕鏡澳過來接應的趙虎刀碰頭後,同往肇慶府、雷州府等地采買紅夷大炮。

據他與趙虎刀的仔細考察,廣東一帶州縣中擺放的紅夷大炮,質量上乘的約有十餘門,其中四五千斤的占多數,少數幾門重量在七八千斤乃至萬斤。當地官員囤著這些鐵疙瘩無用,大多願意售出。陸其清又使了點計謀,沒有托出趙營的甲方身份,而是偽稱替襄陽府督門下軍器火藥局收購熟鐵。他時常在襄陽府設立的各軍器火藥局走動,熟知情況,對火炮情況娓娓而言,又有襄陽府中批示準許新設火器製局的公文出示,那些州縣官員真以為是督門剿寇需要購炮化鐵,自然少了幾分討價還價的底氣。陸其清利用口舌之利,以熟鐵原料而非火炮成品的價格進行收購,替趙營節省了一大筆開支。可縱然如此,每一門炮的價格也著實不便宜。陸其清依照出發前與趙當世商定的收購準備金額為標準,定下了先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從肇慶府提四五千斤的紅夷大炮五門的單子,即刻雇傭民夫走內河水路押運來楚。其餘的到時候再由趙營這邊決定後,交托趙虎刀分批次慢慢購入。

趙虎刀在壕鏡澳見過世麵,考慮到趙營軍中或許少有會操持紅夷大炮的熟練炮手,便求著杜純臣,好說歹說,接觸到了佛郎機人,談妥了雇佛郎機炮手、炮匠、譯員共二十四人隨炮北上。因這是早前陸其清與趙當世所想計劃外的開支,所以陸其清亦將這件事寫在信上,送來襄陽請趙當世定奪。

這次買炮的花費巨大,趙當世已經想好了要從川中孔家和東南鄭家借錢。孔慶年很配合,雖然路上不太平,早前已然派人將錢送到了襄陽。而鄭家在廣東及壕鏡澳都有分號,通過林吾璋與鄭家說定後,陸其清直接就地提錢。

有炮不會使,與破銅爛鐵何異?趙虎刀的提議趙當世自然采納。鄭家在廣東的錢作為定錢先付並墊上尾款,孔家在襄陽府的錢作為尾款直接轉給林吾璋及湖廣間的鄭家分號,也少了大額銀錢千裡轉運的風險。

購炮錢付下去,再算了民夫、貨船等轉運成本以及佛郎機人的雇錢,三月下旬,陸其清便帶著炮和人離開了肇慶府。及至當下雖然仍在途中,但預計再過至多一個月當能抵達襄陽。

第三項,與鄭家的合作已開始推進。

經過幾個月的考察籌劃,由趙營承宣知政院並鄭家代表林吾璋主持的替鄭家物色湖廣等地倉儲點的工作進入建設階段。趙營承諾開設銀號供湖廣等地鄭家分號度支的事亦在日程內,先期由承宣知政院下榷商等內務諸事使司負責,向湖廣等地商賈籌借了一筆錢作為最初的儲備金。另外,榷商等內務諸事使司與兵馬都統院下的特勤指揮使司合作,對湖廣特彆是襄陽府境內幾個較大的幾個黑白兩道背景兼有的牙行、船埠頭進行了“整治”,將六成以上的投牙權利牢牢掌握在了趙營手中,以便為鄭家在湖廣的廣采提供方便。兩家相應的各類章表契約如雪片般紛紛而出,一切皆在正軌。

正當趙營在楚北蓬勃發展之際,川中戰事依舊如火如荼。楊嗣昌親帶標營入川後,四川巡撫邵捷春、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等皆派將領跟隨作戰,但張獻忠與羅汝才在四川千回百轉的層巒疊嶂中靈活自如,幾如泥鰍,始終難以捉而殲滅。相反,官軍雖有楊嗣昌極力統派,但各部來源、歸屬繁雜,難免出現調配紊亂的問題,名赫一時的川北鎮守副將張令就在五月間戰死疆場。在楊嗣昌的影響下,官軍急於求成的心態致使疏漏日益增多,西營、曹營借此良機,反而呈現出越剿越活躍的狀態。

仿佛與關山相隔的“老戰友”遙相呼應,一度銷聲匿跡的“老回回”馬守應與“革裡眼”賀一龍在春夏之交也開始複興。他們借著河南土寇大起的勢頭,憑舊日聲威廣招徒眾,勢力重振。因懾於趙當世坐鎮,不敢遽入襄陽府,依然在武昌附近肆掠,先後攻陷羅田、黃梅等縣,遠近官兵莫能製。興許是嘗到了甜頭,回、革諸營的野心複膨脹起來,他們雖仍對襄陽府持謹慎態度,但在七月中旬,出其不意突襲了距離棗陽不遠的隨州,試探趙當世的反應。

————————————————————————

趙營在襄陽府內的兵力部署附在本章章評內。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