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再起(四)(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5860 字 10個月前

趙當世點點頭,示意他接著說。

“其二,凡蕃夷用炮,裝放皆有秘傳,如視遠則用遠鏡,量度則用度板,並撰炮表等輔助。紅夷炮需架在炮架或炮台上,無準星、照門,其度板可稱‘銃規’,以此度量角度,精確數倍。”

陸樸一這時候補充說道:銃規者,以銅為之,其狀如覆矩,闊四分,厚一分,股長一尺,勾長一寸五分,以勾股所交為心,用四分規之一,規分十二度,中垂權線以取準。”

“正是,不想陸坊使也知道這玩意兒,我可記不下來。”陸其清讚許一句,接著道,“還有炮表,用以按射擊的角度記錄效果,以便後續調整,同樣是妙招。“最後道,“其三,紅夷炮炮口寬大,裝藥量亦大,威力尤著。”頓了頓,“有此三點,紅夷大炮便可稱為神器。”

總結而言,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是為紅夷大炮相較當下明軍中所裝配的各類製式火炮最顯著的特點。

趙當世說道:“此類正是紅夷大炮之諸好處。西洋鑄炮,慣定形製,那麼現在有了佛郎機人工匠,正可與他們計議,以購來的五門炮為模版,將我營所需的紅夷炮形製定下來。往後訓練炮手,也讓他們負責。”製炮、用炮如果不考慮彈道、幾何、物理等諸多知識,其實很難提高效率,趙當世不奢求自己營中的工匠、炮手能夠將這些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他隻求在佛郎機人的監督下,營中工匠、炮手至少在應用層麵能夠儘可能提高。

陸其清問道:“營中所需何種炮?”

趙當世應聲道:“我想了三種目前最需的,一號紅夷炮,重量大概五千斤,用於攻守城;二號紅夷炮,二千斤,用於野戰;還有一種大佛郎機炮,按著現有佛郎機炮改,大體五百斤,也用於野戰,彌補我營的火力間隙。”

陸樸一想了想道:“主公,當前我營及襄陽城中的火器製局皆用泥模渾鑄法鑄炮,若按需求分鑄以上炮種,重量恐怕壓不到這麼低。”

趙當世道:“這一點需得請教那些佛郎機人。聽聞廣東那邊市舶使趙虎刀說,佛郎機人善鑄銅炮,能極大壓低炮身重量,而且比起鐵炮,銅炮亦更可靠。現在的五門紅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夷大炮雖都是鐵鑄,但我營今後造炮,全用銅。”

陸樸一答應一聲,又聽趙當世道:“此外,炮彈我看還是用實心彈合適,材質的話,石彈、生鐵彈、鉛和銅包鉛、熟鐵五種都可以兼用。”並道,“關於銅,我頭前和老何商量了一下,大頭還是得從雲南采購,待川亂稍平,就讓孔家著手此事,近期需銅,量不大,可以就近從武昌府取,那裡也有銅課。”

“是。”陸樸一及何可畏、陸其清不約而同道。

趙當世繼續道:“我去襄陽府內各製局走訪過,也有幾個曾經參與我朝自製紅夷大炮的老匠頭,聽他們說,紅夷炮好雖好,也不是十全十美。就譬如發炮藥爆時有很大一部分會變成堅硬渣燼,部分留在管內膛麵上,部分象股煙似地被噴射到外頭。膛麵的殘渣需反複檫拭,才能使槍炮內膛恢複光潔,否則就會使槍炮膛受損而縮短使用壽命,甚至會發生卡彈、炸膛等嚴重的後果。這就大大影響了射速。需要佛郎機人好生訓練炮手的裝填、清理速度,務必達到至少一日發五十次才夠格,這一點,後續我會找教練使司讓他們定下考量科目。這也是需增加射速較快的大佛郎機炮來配合紅夷炮的原因之一。”佛郎機人按照職能不同被安排到了不同的部門,負責教用炮的炮師劃到教練使司,負責鍛造的則劃到內務使司的火器坊,“另外大量煙霧會嚴重影炮手再次操射時的瞄準,精度大跌。是以與火藥質量的相關的硝、硫、炭等原料的純正、組配比例之合理、彈藥組配之適宜就尤為重要。這一點,樸一,是你的研究重點。”

看著暗自低頭已經開始思量自己往後工作內容的陸樸一,趙當世暗自歎口氣,紅夷炮發射的火藥為有煙的黑‘火藥 ,本身由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而成。炭為燃料、硝石補氣、硫磺助燃兼粘固劑,這種火藥是一種稠密的物質,容易粘在膛壁上引發多種問題,且化學能很低,燃速過快,產生的推力小,自然殺傷和摧毀能力有限。可惜陸樸一技術再好、再勤奮好學,到底無法超越時代研製出效能更大的無煙火藥,故而趙當世退而求其次,選擇以提升人力效率的方式來彌補技術的不足。

陸樸一心事重重想了好一會兒,方才抬起頭道一聲“是”,趙當世往下說道:“方才提到野戰所需二號紅夷炮及大佛郎機炮,我都要炮車承載,可以令大炮在車上直接射擊。這些技術,佛郎機人也都懂。”

“直接射擊?”陸樸一訝然道。

明代稍大一些的火炮比如大型的佛朗機炮,行軍時炮搭在車上,到了發射地點,就需把炮從車上卸下,放在地上發射,否則炮擊時的巨大後坐力立刻會讓炮車亂晃甚至倒塌,嚴重影響精度。因為炮車始終沒有改進,所以即便後來明軍研製出了車載炮,但也隻能承受形製極小的炮種,完全無法發揮火力優勢。在陸樸一的認知中,見識過明軍最大的車載炮也不過千斤,現在趙當世居然要求把二千斤的大炮擺上車,當真匪夷所思。

不過,改車終究比改炮簡單,更何況還有佛郎機人協助。

五門紅夷大炮對趙營而言隻是一個開始,在趙當世的計劃中,趙營的製式火器分彆為鳥銃、虎蹲炮、發熕炮、佛郎機炮及紅夷大炮,再佐以少量其他火器。當下而言,鳥銃、虎蹲炮、發熕炮乃至佛郎機炮對趙營都不難獲取,但前麵提到的一號紅夷炮、二號紅夷炮及大佛郎機炮,都是趙當世自定,無處購買,隻能由趙營自己將要建設在襄陽的火藥製局研造,而相應的材料購買集散、火藥配方的研究、載炮車的重新設計、炮手的訓練考核等等衍生出的一係列事務更是繁複異常。

改製火器之事,注定任重道遠。這個耐心,趙當世有。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