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前奏(三)(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6083 字 10個月前

眾將聞言,頓時鼎沸。這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如果說早前類似牛金星這樣的話語隻能用以當作止痛撫傷的良藥,現在則成了能夠一擊直中他們心扉的靈丹。

“打到北京城,闖王當皇帝,哥兒幾個也撈個大官當當!”

“殺了狗皇帝,天下是新順王的天下!”

李自成微笑著顧視七嘴八舌甚至互相間已經開始激烈爭吵辯論的諸將,這是他預料中的場麵,也是他樂得見到的場麵。也隻有在這時,他刻意沒有傳令全場肅靜。

激動的闖軍軍將們麵紅耳赤喧嚷的好一陣,逐漸有人意識到李自成尚未開口,便抿嘴不語,其餘人等也都陸陸續續安靜了下來。李自成之威非昔日可比,若說曾經他們還能以李自成的兄弟、袍澤自居,那麼而今他們都看得很清楚,李自成是他們的君王,才是當今之世最有可能取明祚而代之的雄主。

騷亂略定,李自成未開口,穩坐著的來儀卻道:“依鄙人愚見,明廷之根,在於東南,不若先取留都,奪其基業,後取北京。”他曆任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明廷官員,德高望重,李自成強行把他從家中請出來,圖其名而非其才。

牛金星聽罷,搖頭不迭,道:“此言差矣,如此行事,則我軍逾年積蓄之氣勢去矣,實乃下策。”

闖軍軍將多信奉一鼓作氣的破竹之勢,對牛金星的表態大多應和。李過高聲道:“皇帝老子都在北京,何言明廷基業在南不在北?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北京城為明廷心樞所在,正是最最要緊的去處,我等舍近求遠,去東南打下個毫無用處的南京城、殺一批老閒無事的留守百官,有何裨益?”接著戲謔笑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道,“莫非是來老年老,想去南京享享清福?”當眾拿南京百官的退閒事實嘲弄上了年紀的來儀。

來儀身份看著高,但就是李自成用以收攏士紳人心的架子,沒有半點實權,被李過噴了兩句,哪裡敢叫板,饒是花白的胡子氣得顫抖,嚅嚅囁囁並不吱聲。

牛金星身旁坐著的宋獻策適時說道:“來老之言屬老成之語,照此行之,我軍可立於不敗之地,換在以往,自是妙策。隻不過眼下天命在我、大勢亦在我,若不因勢利導勇往直前,太也可惜!”他黑黑矮矮短脖粗腰,身材直似地瓜,聲音卻中氣十足,一開口就引來全場關注,令人無法忽視。

“哦,軍師有何高見?”李自成很喜歡宋獻策,笑著問道,“和牛先生看法相同嗎?”

“略有不同。”宋獻策說著慢慢站起來,倒和坐著時長短差不了多少,“來老之策太緩,牛先生之策太急。百尺高台非一日之功,我闖軍雖說占據優勢,可也頗來之不易,不退避,卻亦不能冒進。更應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方為正道。”

“何為正道呢?”李自成偏著腦袋,饒有興致看著宋獻策。

宋獻策貌陋短小,可昂首挺胸自有一份凜然姿態,但聽他道:“不如先取關中,然後旁略三邊,待攻取了山西,借道後向京師可也。”稍稍一停,解釋道,“大王興於河南,卻起於陝西。河南可為參天茂枝,但陝西始終為根本。定關中,取陝西,拯父老鄉親於水火,上可安十餘年來犧牲義軍將士在天之靈,下可定四海百姓翹首以盼之心,順天意、順民心。陝西一占,此便不是霸業,而是帝業了!”

李自成邊聽,邊撚須點頭,他是陝西人,落葉歸根的心思十分濃厚,特彆是那“帝業”兩個字深深觸動了他心弦。不僅他,在場闖軍將領,陝西出身的占據大半,他們征戰沙場至今,若論錢財女子,其實已經無憾,但一想到能夠衣錦還鄉,心底的悸動複騰騰而起。沒有什麼比得上受到他人認可最讓人舒心暢快,當了十幾二十年的苦哈哈,終有一日能錦帽貂裘著榮歸故裡,重新站在那些曾經看不起自己的父老鄉親麵前,狠狠出口惡氣,這等酣暢淋漓又豈是那些個身外之物可比擬的?

“我覺得宋軍師說的有道理。”劉宗敏嬉笑道,“人活一口氣佛爭一炷香,我看啊,去彆處當宰相都比不上回陝西當個七品芝麻官!”

這是在場幾部分闖軍軍將的心聲,一時間,他們異口同聲,都對宋獻策的想法表示了讚同。陝西,是家鄉的名字,他們都渴望有朝一日能堂堂正正、安安穩穩回到家鄉的懷抱。宋獻策的三言兩語仿佛一股清泉,突然清濯了他們的思廓,女人、錢財之餘,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貌似長遠的目標,當然喜不自禁。

李自成暗自點頭,沒急著表態,詢問牛金星道:“牛先生,你覺得呢?”

牛金星知道李自成心有所屬,且眾意難違抗,識趣地順勢說道:“宋軍師言之有理。”

李自成言道:“我等皆是陝西人,在外頭闖出名堂了不回家,就掙再多錢,當再大官兒,也對不起列祖列宗。”說著,忽而想起了此前自家祖墳遭到前陝西巡撫汪喬年發掘的大仇,臉色一沉。

宋獻策揣測出他心思,刻意不點破,而是換個理由道:“此外陝西還有孫傳庭虎視眈眈,不將他除掉,任憑南京、北京,我軍哪裡都去不得。”

田見秀主掌軍事,對此話深以為然,附和道:“此言甚是,孫傳庭自郟縣敗後聽說在陝西厲兵秣馬,日夜謀我。此人不除,實為心腹大患。”

李自成肅麵點頭道:“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今日這軍議,主旨就在孫傳庭。”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