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餘胥(二)(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6801 字 10個月前

新附庸的劉貴本來默默站在圈子的外圍聽眾人交頭接耳,猝不及防被點名,紅著臉道:“去、去過。”

“怎麼去的?”

“多走灌縣繞過玉壘山、章山,經過汶川縣,可沿著汶江向北,直達茂縣。”劉貴回道。

趙當世走近輿圖,細看茂縣位置。西出成都平原即是連綿無儘的群山,而汶江又稱岷江正是從此群山中流淌出來,江水在山嶺間衝刷出狹窄的河穀,茂縣與汶川縣都是坐落在這些小河穀上的縣城,並沿著江水流經的道路相連

(本章未完,請翻頁)

。汶江從灌縣進到成都平原,口子便是有名的都江堰,即在灌縣。

“沿江水所經的河穀而行,能走多少人?”

趙當世一邊看,一邊又聽顧君恩問道。

“能走多少人?”劉貴一怔,“軍師指的是行軍嗎?”

“正是。”

劉貴想了想答道:“縣城間雖能通過河穀往來,但河穀本身並不算太寬闊,平時百姓商隊走動尚可,要是大批兵馬通行,我看最多最多能容一兩千人並行。”

“一兩千人”顧君恩微微頷首,竹杖輕擺,又向北劃了劃,“從茂縣繼續走,可以到龍安府是嗎?”

“這”劉貴搖著頭道,“我沒去過龍安府,從走商的人那裡聽說,自曲山關輾轉向北,就是龍安府。東出茂縣沿東北道可到曲山關,這條路我也走過。”

馬光春叉手說道:“軍師莫非要攻龍安府來個攻其必救?”鄧若禹的老本營就在龍安府,眾將聽到這裡大多能想到這一點,“可是從曲山關去龍安府的這條道我等無人走過,堪稱萬分凶險,若有差池,便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要奔襲必用馬軍,馬光春有預感顧君恩想讓自己走這一路,提前提出了質疑。

趙當世知他意思,亦道:“我軍有兩難,一難兵力,二難時間。我軍兵力珍惜,尤其是馬軍,還要留著長期作戰,貿然行軍未知的道路,前路難測,若是無端折損,非我願見。且花費時間,延誤戰機。奔襲龍安府這事,還得細細斟酌。”

顧君恩聞言,應道:“奔襲龍安府在我軍眼裡勝負難知,那麼在鄧若禹眼裡亦是如此。”

趙當世聽出他話裡有話,道:“先生請講。”

“劉大人走到過曲山關,也就是說,從灌縣直到曲山關的這條路,可容一到兩千兵馬行動,是吧?”顧君恩目光轉向劉貴。

劉貴鄭重點頭道:“我去年剛走過,若不超過兩千人走它,毫無問題。”

顧君恩臉色一緩,複指向曲山關附近,道:“諸位請看,從曲山關向北能去龍安府不假,但向南即可出江油縣。”

眾人目光聚集,江油縣就在綿州的背後。

趙當世若有所思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

韓袞問道:“難道是分偏師打江油縣,再夾擊綿州?”

顧君恩放下竹杖道:“非也,若如此,川北軍就有了反應的間隙,梓潼縣的龍輔皇一樣可以切斷我軍偏師後路,將我軍圍殲。”進而解釋道,“隻要我軍能抵達曲山關,鄧若禹必亂,試問若有強人近家門,是否能夠破門而入五五開,你是選擇回救還是賭那一半的運氣呢?”

韓袞豁然開朗道:“鄧若禹會放棄綿州北撤!”

顧君恩道:“極有可能,鄧若禹並非曹勳的手下,全無必要為他舍生忘死。”進而道,“我之見,此次攻綿州,需兵分三路。左路,由韓、馬二位統製帶馬軍千五百走灌縣經汶川縣等地徑去曲山關,右路分出兵馬繞去潼川州,中路則由主公親率進取綿州,壓而不攻,給鄧若禹施加壓力。”這個方案不難實施,因為王來興進入成都府城把持了四川巡撫衙門後,以龍文光、劉之勃的名義迅速傳檄安撫了成都府所轄諸州縣,灌縣、汶川縣乃至茂縣的地方官此前都表示過歸順,屬於自己的地盤。

趙當世完全理解了他的想法,替他繼續往下說道:“老韓、老馬以飛捷左、右營千五百馬軍先出,到曲山關附近,假意威脅江油縣。鄧若禹憂懼江油縣被攻陷退路被斷以至於難以回救龍安府,十有八九會舍棄綿州北撤,屆時我帶兵攻下城池再追擊,與老韓、老馬在江油縣殲滅鄧若禹可也。”又道,“右路分一部去潼川州,侯天錫的主力多駐紮在射洪縣,潼川州州城人不多,可先堵在那裡,將侯天錫限製住。隻要綿州一失,鄧若禹一敗,局麵頓開,梓潼縣、射洪縣皆在我軍兵鋒之下,再處理起來就容易多了。”說到這裡,聲音一提,“這一戰爭取三日內結束,如若鄧若禹不退再做計議。老韓、老馬原路返回,也沒有什麼風險。”

韓袞、馬光春聞言,當先正身應諾。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