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逐鹿(四)(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6893 字 10個月前

如果說這世上除了趙當世,還有誰能讓侯大貴心悅誠服,那便是劉孝竑了。

在統權點檢院衙署生活的日子裡,給侯大貴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彆人,正是眼前這個清瘦孤高的劉孝竑。原來,他認定劉孝竑是個言清行濁的偽君子,他口中的那些條條框框不過用來嘩眾取寵騙取趙當世信任的手段。隻是,等有機會在細微處觀察劉孝竑的言行舉止,他始才愕然發現,劉孝竑的自律當真超乎想象。

自律一日哪怕三五日都不難,難的是數十年如一日。即便和劉孝竑相識相處的時日並不算長,但隻通過這大半年的接觸,侯大貴相信,劉孝竑的的確確稱得上一位表裡如一的真君子。

因為從小到大的所見所聞,侯大貴的心底對讀書人留下了誇誇其談、裝腔作勢、笑裡藏刀、貪得無厭等等負麵印象,這種觀感也致使他與大多數出身底層的趙營軍將們相同,對讀書人持摒棄鄙夷的激烈態度。可是,當長久以來給讀書人打慣了的標簽竟無一個能適用於劉孝竑時,侯大貴恍然醒悟,其實自己至始至終厭惡的,都不應該是已被符號化了的“讀書人”,隻靠著片麵的信息

把一個群體定了性,實則是大大有失偏頗了。

劉孝竑乃卓爾不群的真君子,他不同,所以在對他不了解的時候,侯大貴才會對他格外反感,覺著他格外無恥。唯有剝繭抽絲,親身了解了劉孝竑這個人,方知本質。

縱然久在軍中,可當初侯大貴眼高於頂,自恃自負,除卻幾條重要的軍紀,彆的壓根就沒認真看過一眼,更彆提理解了。但凡出了事,也有白旺、吳鳴鳳等部下接手處理,是以實際上他對軍隊的許多規章製度是疏離的。

有了這個開端,他開始嘗試著打開自己內心成見的枷鎖,繼續深入了解劉孝竑,於是暗中搜羅了劉孝竑製定的許多條陳製度,拉著偃立成一字一句解釋給他聽。越聽越發覺,自己完完全全看走了眼、想岔了道,以至於幾次偃立成講到一半,他或者拍案叫好、或者捶胸頓足,既為劉孝竑的絕妙思維所折服、又對自己沒能早日獲知真情後悔不已,心中但想著恐怕也隻有像劉孝竑這般身體力行的人,才能製定出真正嚴苛縝密的軍紀。

再到後來,他愈加相信,讀書人的一支筆比之武人的一把劍,給予軍隊的作用有過之無不及。鑽研了條陳製度,他看到了很多平常看不見的細節,腦海中有時還會偶爾浮想青燈黃卷旁劉孝竑那殫精竭慮思考謀劃的景象。

劉孝竑就像一個織網的人,將洶洶如猛獸的趙營強硬又不失彈性地約束在網中,讓一切井然有序,從不偏離正軌。這種無形的幫助潤物細無聲,灌注在趙營軍隊的方方麵麵每一個角落,令人沐浴而不覺其蹤,受益匪淺。

不知從何時起,侯大貴驀然對劉孝竑產生了巨大的好感與敬佩。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他堅信自己是一個真實的人,即便稱不上君子,但一言一行都從心所為,問心無愧。從這點上說,他認可劉孝竑,實則也是在認可自己。

隻因如此,哪怕劉孝竑再怎麼冷淡,侯大貴依然發自內心尊重他。

“劉先生,姓閔的禦下不力,營中竟生出這種禍端,負荊請罪!”閔一麒帶著郎啟貴兩人一前一後忐忑不安地躬身說道,戰戰兢兢直如做錯事了大氣不敢出的小媳婦。

他倆沒怎麼跟劉孝竑打過交道,但劉孝竑擔任的這個“大點檢”可不簡單,細數起來,趙營文官裡頭,是和承宣知政院大知政昌則玉相提並論的頂尖職位。他們和趙營其他拔擢於行伍的軍將不同,混跡在官場多年,深知文官的地位之高、能耐之強,更兼聽聞劉孝竑有個“文麵張飛”的諢號不好相處,自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不用請罪,軍紀上都有成規,屆時照著辦就是了。”鐵麵無私的劉孝竑說出的話就像冬日裡的雨水一樣冷冰冰的,不夾雜任何感情。

閔一麒與郎啟貴互看一眼,點頭如搗蒜,侯大貴掃了眼跪成一排等待發落的兵士們,問道:“這些人怎麼膽大妄為到打死軍官?我趙營是缺了他們糧還是缺了他們餉?”趙營富足,兵士例銀以及吃穿用度都十分周全,他故意這麼說,語含譏諷。

稽察使楊紹霆說道:“剛都盤問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也簡單。這幾個兵士中有個識得幾個字的王某,趁著半夜偷摸著召集另外兩個同鄉給他們講解紅冊內容。把總梁某巡夜,查個正著,爭執間不防將紅冊打落踩到了腳下,惹起王某一伍並前來看熱鬨的隔壁兩伍兵士的憤慨,當即群起攻之,毆殺了梁某。殺人的卻不是王某,而是彆伍的材官黃某。”

“講解紅冊內容?”侯大貴眼睛一瞪。

“範河城統權點檢院主辦每月的‘評定考較會’如火如荼,軍中上下都以學習《當世恒言》為榮,相互考較,先進提攜後‘進是很常見的事。通曉《當世恒言》的人在軍隊無論職位高低,都能得到周遭人的尊敬欽佩,因而有些人會些三腳貓,就好為人師。”楊紹霆解釋道,“據知情者說,王某在軍中授私課已不是一次,梁某亦忍耐很久,不想發難一次,就遭毒手。唉,可惜可惜,據左右知情的供述,他也非有意踩踏紅冊,隻是當時眾人互相推搡,一片混亂,才不小心。”

“那黃某呢?梁某查的不是他,怎麼就動手殺人?”

楊紹霆歎口氣道:“說了梁某是看到紅冊被踩,心中激憤無比,失去了理智才......他是負責舉隊旗的材官,本就有十足勇力,怒到極處一紅了眼就控製不住......”

侯大貴聽了,偷眼在跪地的兵士中找了找,果真見一名健碩的壯漢麵如死灰,低頭不語。他與趙當世相識相熟,雖知《當世恒言》是有意編纂而成之類的內情,但研讀之時仍不免時常為了裡麵的一段對話一則故事心蕩神搖、熱血澎湃。如今話裡行間仍不知覺就會處處引用《當世恒言》的內容為佐證,可見這本書之引人入勝,自不必說那些本質樸實、見識及觀念遠不及自己的兵士們了。尤其是像梁某那樣的早早當兵少涉世事的年輕人,最是容易淪陷在書中不能自拔,乃至奉為圭臬。

偃立成的統權使司專門負責和穆公淳的外宣內揚使司合作,以《當世恒言》為基礎,給軍民灌輸擬定成形的思考方式與認知體係,一遍不夠一遍再上,日夜不休,千遍萬遍,時間一長,趙當世早就成了百姓心中的濟世真君,《當世恒言》亦隨之被萬千軍民視為不可玷汙的寶典。

“今日軍民信奉《當世恒言》成效卓著,楚北之地,家家戶戶在關帝、觀音的供像旁加置主公塑像,早晚一炷香、晨昏三叩首,求的是斬妖除魔,周護家庭。”

侯大貴想起偃立成曾對自己說的話,那時他深居簡出,隻道他吹牛,還不甚相信,如今親眼目睹,不由錯愕。

“那麼......幾位打算怎麼處置這些罪兵?”侯大貴輕輕吸了口氣。

楊紹霆蹙眉回道:“這件事脈絡清晰,本來沒什麼難斷之處。隻是而今牽扯上了紅冊,卻有個難處。”

“什麼難處?”侯大貴心一跳,似乎想到了些端倪。

“軍紀與紅冊,孰輕孰重。隻有權定了此事,方能定罪。”

陳安野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