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山海(四)(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4927 字 10個月前

範文程的話讓多爾袞堅定了入關的信念,兩人繼而論及往後的戰略布局。範文程提出要分三步走,一為取關東土地,二為奪得北京,三為進取天下。取關東土地,是滿洲人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浴血奮戰的目標,數十年的未竟之業,卻短短幾日就在多爾袞的手上完成,不得不說是多爾袞的運氣。奪得北京,則是多爾袞與範文程對於此次入關的共識。而第三步,純屬多爾袞的願景了。

範文程亦知按清國目前的實力,談進取天下為時尚早,又不忍打擊多爾袞的勃

(本章未完,請翻頁)

勃雄心,便輕描淡寫說道:“國家止欲帝關東而已,若將統一區夏,非乂安百姓不可。”打了個官腔。然而,這樣的話聽在如今摩拳擦掌的多爾袞耳中,激勵不減,出兵大明之事遂敲定。

四月七日,多爾袞祭廟,隨後全麵動員兵馬。九日,滿洲、蒙古八旗三分之二兵力加上漢軍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續順公沈誌祥等共計十餘萬人出征,此等盛況在其時的清國臣民眼中亦“前後興師,未有如今日之大舉”。

清軍十九日至遼河,多爾袞詢問了隨征的洪承疇一些有關順軍戰鬥力的事。洪承疇先說清軍“天下無敵”,順軍乃“流寇可一戰而除”,拍完馬屁接著提醒他“流寇十餘年來,用兵已久,雖不能與大軍相拒,亦未可以昔日漢兵輕視之也”。洪承疇曾先後在中原剿寇、遼東督軍,對清、順、明三方兵馬實力都有直觀了解,如此而言雖有意保守,但至少表明,李自成部署在北直隸的十餘萬兵論戰鬥力並不會比關遼軍差多少。

多爾袞聞言肅然,對此戰不敢掉以輕心。洪承疇往後又提到清軍入關有幾點必須著手進行的事宜,比如宣傳為大明複仇以降低百姓的抗拒、禁止往年的劫掠行徑收攏人心、規定賞罰條律鼓勵兵士等,多爾袞都一一采納。

清廷此前多次招降吳三桂未果,多爾袞摸不清吳三桂的心思,所以為了避免與關遼軍糾纏以至於同時麵臨順、明雙方的壓力,一如既往向北取道蒙古諸部繞過山海關,沿途借住蒙古部落村莊,打算從牆子嶺一帶進密雲縣再去北京。這樣做既能避免與關遼軍交戰,也能縮短到北京的距離,更能出其不意打順軍個措手不及。

多爾袞沒有想到的是,十五日,大軍將至翁後,卻在不期遇見了吳三桂的使者楊珅與郭雲龍等人。楊、郭兩人向範文程述說了請求援兵之事,言語極為謙卑,以“乞師”代稱。範文程將吳三桂的信轉交給多爾袞,說吳三桂“當開山海關門以迎大王”,多爾袞雖然大喜過望,可還擔心是宿敵設下的圈套,頗有些將信將疑的意思。

隻是山海關的五萬關遼軍投順對多爾袞的誘惑太大,若吳三桂真願意合作,那麼自己擊敗順軍奪取北京的希望無疑大大增加。這樣的機會太難得,即便存在風險,多爾袞並不打算放棄。他立刻轉軍改道前往山海關,十六日抵達西拉塔拉時為了保險起見,給吳三桂寫了回複信,並讓郭雲龍和自己的妻弟先去山海關通傳消息,安定吳三桂之心。這才有了郭雲龍突然回到山海關的這一幕。

清軍改變行軍路線後,向著山海關兼程進發,十九日到錦州,二十日到連山。今日,二十一日,其眾已擊潰順軍唐通布防北麵的兵馬,進駐山海關的威遠台附近。

“大王既到關,何不速速引軍來會,共破闖賊?”城外戰鼓咚咚直響,吳三桂輕輕跺腳,麵色焦急,“闖賊攻關在即,我軍守住石河正麵防線,大王再驅兵北襲闖賊腹背,一戰可定乾坤,還在猶豫什麼?”

郭雲龍聽了這話,從袖子裡摸出一封信,遞給吳三桂道:“吳爺,這是大王給你的信。”

多爾袞的妻弟這時候淡淡道:“吳爺看了信,再點個頭,大兵即刻就到。”

吳三桂滿臉不耐地展開信,可是才看兩眼,臉色驟變。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