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蚍蜉傳最新章節!
小雨如酥,太原府城外,川流不息的各營各部明軍兵馬正各自在預定陣地有條不紊地展開部署。順軍提前清野二十裡,儘拆關廂民房與羊馬牆,所有軍隊退守城池,似乎做好了最終決戰的準備。
三日前,趙當世與郭如克兩軍一路勢如破竹,橫掃晉中,直抵大順皇帝李自成行營所在的太原府城。昨日,平定了晉東南的廣文祿同樣率軍到達,三軍會合,足七萬餘眾,將太原府城外圍交通全數切斷,隻等攻城。
趙當世駐馬遠望細雨濛濛中矗立著的太原府城,目光停在最高處飄搖的那個“順”字大纛上久久難移。郭如克與廣文祿隨行左右,同樣沉默。他們不說話並不代表著沉寂消極,恰恰相反,他們要極力抑製著內心深處躍躍欲動的那團最熾熱的火焰,以確保它能在最合適的時機毫無保留地迸發出來。
“目前隻屬下數營因後至,還需布置一日。最遲後日,全軍可儘數投入攻城。”久之,廣文祿望著麵凝如山的趙當世先道。
趙當世微微點頭,轉而問道:“鳥銃、火炮等可用否?”
郭如克回道:“主公放心,這點小雨沒甚問題。”又道,“從平陽府一路打到這裡,一連數百裡,沿途闖賊連戰連敗,幾無一合之敵。料想士氣再低迷,亦不會孱弱如此。唯一說得通的隻能是其眾精銳基本在禹門渡之戰中死傷殆儘,當下表麵上尚有兩三萬人,但內中堪戰者恐怕並不多。”
廣文祿道:“正是,從李闖撤郊外守野軍全體入城的舉動看得出,他毫無與我軍野戰的心氣了。”說著笑笑,“闖賊馬軍素稱驍悍,如今卻寧願選擇龜縮不出,真是莫大的笑話。”
趙當世沉聲而言道:“闖賊興之太速,敗之亦太速。倉促數月,基礎不牢。便如那空中樓閣,待上層浮華褪去,下層卻是空空蕩蕩,一無所有。”
郭如克點頭道:“主公所言極是,我軍蟄伏數年,看似逡巡裹足,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下韌度就顯出來了。闖賊打了幾個敗仗就翻不了身,我軍則截然相反。就不說山西前線這裡的近十萬戰兵,陝西、湖廣、四川等地,留守兵力並提領衙門的後備團結兵少說還有十多萬人,那可都是訓練不輟的健兒。我看這場仗就算再打十年,我軍也遊刃有餘。”
趙當世道:“短戰利在兵精,久戰利在國富。李闖基業不過寥寥二三省,如何能與我大明江山抗衡。現在彼輩隻剩太原府城一隅之地,更無反複可能。闖賊覆滅,實乃定數。”
郭如克接著說道:“我聽顧先生講史,借古論今,說李闖可謂陳友諒,急功近利,妄圖一口鯨吞天下,但終不免被一場大敗打回原形。又說主公便是太祖再世,奉行積糧養兵修城為先的策略,不疾不徐,步步紮實,以四平八穩之正道,所向無前,直至掃滅群醜。”
趙當世搖頭道:“顧先生口無遮攔,我怎能與太祖武皇帝比肩,這種話往後休提。”
郭如克與廣文祿對視一眼,見左右不過周文赫等寥寥老本弟兄,於是先後下馬,對趙當世躬身拱手道:“主公,明室暗弱,肉眼可見。李闖旦夕將滅,天命在我宋,不如及早謀劃。”說罷,複跪下磕了幾個頭。
趙當世驚道:“何出此言?”
兩人起身,郭如克湊近馬前道:“近日有民謠流傳,言稱太祖武皇帝當初沉舟謀殺韓宋小明王,由是竊奪宋祚近三百年,如今
(本章未完,請翻頁)
氣數將儘,該當將大統還歸於宋。主公姓趙,比起小明王更承宋統,且諱名‘當世’,更隱隱有指,豈非天意?”
趙當世苦笑道:“這些話我看你倆是想不出的,應當出自顧先生之口吧?這顧先生,講書論史倒也罷了,怎還見縫插針,傳播私貨,回去我可得說他兩句。”
郭如克坦誠道:“雖是顧先生先提,但我等皆深然其理。以屬下愚見,可趁此機會,修起主公族譜,連上宋室末裔,以示正統。”
廣文祿亦點頭稱是。
正當趙當世頗感錯愕之際,龐勁明從左近乘馬涉水來到麵前,說道:“主公,有要事。”同時壓低聲音與趙當世再說了幾句。
趙當世肅然道:“知道了,你先過去。”
龐勁明疑惑看了看郭如克與廣文祿,打馬自去。
趙當世兜轉馬頭,歎口氣道:“闖賊、北虜未定,一切都為時尚早。你倆的心思,我省得,但當務之急並不在此,權得輕重,往後切莫胡亂嚼此類言語。”隨即道,“布陣事宜,你倆盯緊些,切莫延誤了,我還有事,先走一步。”
郭如克與廣文祿答應著目送趙當世等騎離開,均是麵有歡欣之色。
趙當世依照龐勁明所言,出了圍城陣地,與十餘騎往府城西南方向奔馳,不久便到了懸甕山。
山林蔥翠,細雨飄飄。趙當世在山腳遇到了龐勁明,問道:“人在上麵?”
“是,沿山道行,可見十裡亭。屬下探明,隻他一人在亭中等候。”
趙當世道聲好,留龐勁明、周文赫等十餘騎在山腳,自徒步往山裡走。
山道平實,走起來並不泥濘,兩側柏林夾道,林冠如蓋、鬱鬱蒼蒼,一眼所見皆翠。沿道有山溪伴流,溪水清澈見底,各色卵石無數。雨點墜落,稀稀落落,偶有浪花濺起。所見山光鳥語,一派清爽氣氛。
走過一段木橋,有八角十裡小亭臨溪而立。亭內一人身披鬥篷背對坐著,但趙當世心中一緊,腳步不自覺慢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