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陳鳳琪這麼一說,高管家立刻拱手請示道。
“太太心中可有什麼打算?”
陳鳳琪拿出一紙地圖道。
“具體的打算還沒有,就是過去的時間裡,我大概了解了一下這周圍一帶的環境,發現這桃河鎮往東南方向的高台縣,位處三州交彙處,水陸交通都很便利,就是不知道那裡的環境如何,我打算先過去實地考察一下那邊的環境。”
看到陳鳳琪親自手繪製的這份地圖,高管家不禁目光微凝,隻見地圖雖然畫的簡單,上方卻標注著頗為詳細的山水道路的走向,很有章法。
“僅憑這份不知真假的草圖,太太就這麼冒然前往,實在不妥,還是讓我與成鋒公子先去探探路吧?”
這是陳鳳琪根據書中介紹,以及市麵上打聽搜集到的一些信息,再結合自己的記憶,親手繪製出的一份地圖。
雖然對於這個在她所熟知的曆史上不曾出現過的安國,她並不了解,過去的一年裡,由於她能買到的書籍資料有限,讓她掌握的信息也很有限。
但是她完全可以確定,這裡仍是華夏大地,仍是她所熟知地球,整個世界版圖應該沒變,所以過去的一時間裡,她不僅已根據記憶繪世界地圖,還已繪製出印象中的華國地圖。
當前的時代,距離她在另一個時空中生活的後世,大概相隔七到八百年的樣子,除一些沿海區域,華夏域內的其它地區山川江河的變化不算太大,就是古代與現代對某些地方的稱呼不同。
但是對陳鳳琪而言,這些影響都不大,她有跟途經鎮上的行商打聽過想要的信息,大範圍的不敢說,附近這些府縣,尤其是往高台縣方向的地圖,她自信自己畫的不會錯。
“家裡還有這麼一大攤子,有高管家幫忙看著,我才放心,此去路途遙遠,還不確定具體情況如何,很有可能是白跑一趟,還是由我親自去看看,才好確定。”
在彆人看來,陳鳳琪是個年近四十的‘老寡婦’,比年近六旬的高管家更經不起長途拔涉,但是在陳鳳琪自己看來,她還正值青壯,區區一兩百裡路程的來回,完全不在話下。
知道在這個家中,陳鳳琪才是能夠當家作主的那個,所以高管家在稍作猶豫後,就沒有再繼續堅持。
“母親,您和高管家都不用去,您隻需告訴我,去後該打聽與注意哪方麵的消息,由我一個人去趟就行。”
李成鋒不僅年輕體壯,還有功夫在身,對他而言,去一二百裡之外的鄰縣,三兩天就能打個來回,完全是樁不值一提的小事。
“還是我親自跟著去看看比較放心,那裡若是不合適,我們還要再另做打算。”
陳鳳琪既已做出決定,無論是李成鋒,還是同樣持反對意見的江燕娘,都沒有辦法讓她改變主意,隻得讓她帶著何柳,在李成鋒的陪同下,前往那高台縣進行實地考察。
桃河縣的水係發達,雖然沒有直通高台縣河道,但是前往高縣的近兩百裡路程中,有大半都可乘船,需要走陸路的距離較短。
所以一路下來,在陳鳳琪並不暈船,也不急著趕時間的情況下,不僅沒有受到顛簸,還欣賞到許多風景,讓她深感心曠神怡。
與此同時,也讓她對自己當下所身處的時空與環境,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確認自己已經莫名身處這異時空的事實。
高台縣位處鬆河府、湖州府及西山府交彙處,屬湖州府管轄,距離湖州府城的距離,比文河縣更近一點。
但是那裡的經濟水平遠不如文河縣,山多地少,產出有限,雖有一條可以連通三府的陵江流經縣內,也沒能為縣內帶去什麼經濟效益,畢竟縣裡並不屬於交通要道。
在實地考察的同時,打聽到高台縣裡的情況後,李成鋒覺得與其來這高台縣,還不如繼續留在更繁華熱鬨的文河縣。
陳鳳琪卻在了解過高台縣的經濟民生,尤其是縣內治安,官員作風習慣等方麵的信息後,對這裡相當滿意,當即決定將在這裡安居落戶。
雖然心中不解,李成鋒在聽到義母的決定後,還是毫無異議的按照她的吩咐,開始聯係縣裡的牙行,開始在高台縣內買山買地。
聽到陳鳳琪打算帶著全家人來這高台縣定居,何柳直接問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太太,這縣城看起來還不如桃河鎮熱鬨,我們在桃河鎮住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搬到這裡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