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些,陳鳳琪有些感慨,也有些遺憾,要不是命運的捉弄,她現在已經成為一位曆史學助理教授,有位在學術界享有崇高地位的老師照拂著,在自身水平也很過關的情況下,成為那所重點大學的教授,不過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雖然一輩子的命運,一眼就能看得到頭,顯得有些枯燥無趣,卻是真正屬於她自己的人生,也是她真正樂在其中的生活。
看得出正在眺望遠方的陳鳳琪,似乎想起什麼心事,有些出神,高管家並沒有打擾她的沉思。
不過陳鳳琪很快就收斂起那些不合時宜的情緒,接著道。
“我也不打算做什麼特彆不合習俗的事,幼學院這邊分三個班,大中小,年滿七歲後,就進行男女分班,兩邊不得亂竄的規則,要明確寫入院規,讓每一個初入院的學生都要牢記並遵守。”
這是陳鳳琪早前就曾強調過的,她想給時下的女孩們提供一個新的選擇與機會,些舉難免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韙,她並不想以犧牲女孩的名譽做代價。
也幸好這是在文風盛行,風氣相對較為開明,對新事務的接受程度較高的江南,換了其他地方,就算陳風琪有這個心,也不敢正式付諸行動。
雖說是栽得梧桐樹,自能引得鳳凰來,在請夫子方麵,陳鳳琪還是頗費了些心力打聽與了解,她對時下的文壇毫不了解,好在有高管家這個身份神秘,能力超強的院長從旁點撥。
即便如此,在請夫子方麵,兩個還是反複探討過多次,因高管家的情況不便,陳鳳琪甚至還曾親自尋上門去,當麵了解並請人。
書院目前已確定下來的七位先生,有五男二女,高管家自己也將親自擔任教學任務,李成鋒將會在學院中擔任武師傅,玉娘與青娘也將在書院中任職,玉娘將會直接授課,青娘將會擔任會計一職。
至於灑掃之類的工作,到時候會安排學生輪值,後廚及管理宿舍區域的人,都已從雇工家屬中選聘好,一切都進行得有條不紊,時間也就到了書院正式啟動的日子。
可容納兩三百學生的規模的南江書院,在高台縣內,可以稱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書院,正式開院招生時,還有知縣親臨並提詞,對書院大誇特誇。
使得南江書院迅速在高台縣內傳出名聲,聽說那裡有高價請來的身有舉子,乃至進士功名的先生,卻收費低廉。
這些優勢條件,頓讓許多有心想讓家中後輩的家庭,都心動不已,哪怕聽說那裡還開設的有所謂幼學與女學,也沒人顧得上議論,畢竟相較於自家孩子的前程,那些都隻是與他們無關的小事而已。
這也就使得書院的招生情況,遠遠超出預期,原本的上限三百個名額,在李家莊就占去七十多個後,餘下的兩百多個名額,不僅沒有剩餘,還嚴重不足。
由此可見,高台縣不是文風不盛,但凡有機會,縣裡的百姓隻要家裡還能過得去,都願意給自家孩子爭取一下進學機會。
“高叔,這首次招生,我們經驗不足,暴露出很多問題,這些已經接收的學生素質良莠不齊,將會是個大問題。”
“好在我們早在招生之初,就已經有言在先,掌握了主動權,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嚴格的規章製度刷人,將那些品性不佳,屢教不改的人給剔出書院。”
高管家神情凝重的應下,他自己也發現了許多問題。
“後麵來報名的孩子中,我發現了好幾個素質不錯的好苗子,可惜,書院條件有限,實在無法接收,真是可惜了。”
自打知道這一消息後,陳鳳琪就在考慮這個問題。
“這個事情,我已經考慮過,讓住在李家莊的孩子走讀,騰出宿舍,收拾出備用教室,每班再增加些人,就能多接收些學生,就是這樣以來,現有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請您聯係抓緊一下我們之前考慮過的那幾位先生。”
陳鳳琪說的那幾位先生,都是前些年因為朝堂動蕩而遭貶謫的人,每個人都是正經的進士出身,學識方麵肯定沒有問題。
隻是高管家此前雖曾跟陳鳳琪提起過那幾人,但是考慮到他們身份敏感,怕給東家與書院惹來麻煩,才會在考慮過後,他自己先放棄聘請那些人的想法,勸本來挺心動的陳鳳琪也放棄。
如今書院急缺先生,短時間內,恐怕難以找到合意的人選,而先生的水平,將會直接關係到書院的將來,可謂是至關重要,為書院的口碑著想,高管家終於決定放棄心中的顧慮,答應陳鳳琪的建議。
經過這次的招生,高管家已經發現,對老百姓而言,書院開設男女混搭的幼學及女學,都不是事,關鍵是自家孩子的學習機會,教書的先生是什麼來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考中過舉人、進士。
如此以來,隻有他請來的先生能教得好學生,就能成為民心之所向,一切都將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