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確實很聽話, 就他吧。”
“以後就要叫我們爸爸媽媽了。”
“從今天起你就叫連威吧。”
塵封已久的記憶一朝解封, 便像是走馬燈一樣在他的腦海中飛速掠過。
其實在找回記憶之前連威便知道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合群的人, 但是從在福利院門口的台階上睜開眼睛, 再到被人收養的這段時間的記憶依舊讓連威心情複雜——原來他那麼小的時候就已經學會觀察與偽裝了嗎?不過,以他當時對於這個世界的懵懂程度而言,說是偽裝其實也不過是認識世界並且形成自身的行為模式的一個正常狀態吧?不過,當這一切搭配著他的內心的心理活動來看, 還真不見得是什麼正常的事情。
這是一個正常的孩子應該有的心理活動嗎?連威無從得知,不過他覺得不管這是不是正常程序, 反正至少正常的孩子行事不會像他一樣有那麼強的功利心。而且,更讓連威感到疑惑更感到震驚的是——威廉竟然從那時起就已經存在在他的意識之中了!
小時候尚且發現不了不對,可是現在回過頭來再看, 連威驚愕地發現,從他有記憶的那一天起威廉便存在於他的記憶之中——即使當時他距離出生不超過一個月的時間——這讓連威懷疑威廉是否是與他共生的人格。
而且連威同樣發現, 威廉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程度與小時候的他是同步的,也就是說他們兩個無論任何經曆都是共通的、一同的,隻不過麵對同樣的一件事情,威廉與他看待問題的方式想來迥然不同——他看待事物雖然客觀但製定計劃時總喜歡往樂觀的方向考慮, 而威廉則更偏向於考慮一切更加糟糕的情況和可能。
這也使得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迥異, 不過似乎從那時起威廉就沒有任何要與他爭奪身體的控製權的想法——除非連威真正受到傷害的時候——有一次一個剛剛被接進福利院的大孩子搶他的東西將他推倒害他劃破了手臂,當時血一流出來,威廉就氣得搶走了他的控製權,並把對方打成了骨折。
即使是在記憶中重溫, 連威也快要被當時突然爆發的威廉嚇呆了好不好!連他現在都被嚇到了更不要說當時的小連威了,好在他當時雖然愣了一會兒,但還是十分及時地回過神來,並搶回了身體的控製權,而至於那件事情的後續——雖然對方看起來更慘一些,但是看起來陰狠的大孩子和一雙狗狗眼哭唧唧的連威放在一起,福利院的阿姨們會怎樣處理簡直毫無疑問。反正不會有人懷疑是他打的。
連威記憶的大腦也不由有那麼一秒卡殼,講道理,他以前怎麼沒有發現自己還有當小白花的潛質呢?
不過讓連威感到好笑的還是當時他自己的反應——他竟然把威廉當做是動畫片裡主人公腦海中的小惡魔——而他自己的意識是小天使,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就是小天使和小惡魔吵架的時候,而他控製不了身體則是因為小惡魔壓過了小天使操控了他的想法——好吧,這確實是小孩子的思維方式。不過就當時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程度而言,這個認識也已經相當形象且準確了。
更讓連威哭笑不得的是,威廉竟然也那麼認為!隨著對於這份遺失的記憶的了解深入,連威對於威廉的存在反而沒有那麼排斥了,與他共生的雙生人格……至少無論怎麼看都比審判要更加可靠一些。不過連威也沒有那麼輕易地下定論,他繼續讀取著這份記憶……
時間繼續流逝——能夠被收養它的家庭收養在旁人看來或許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就連當時的連威也覺得那是比在福利院幸福一百倍的時光,可是那一切在現在的連威看來卻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尤其是在和他後來被院長媽媽收養之後那段即使過得很累卻依舊難掩快樂的日子對比起來,這份所謂的幸福的虛偽就更加令連威為之感到作嘔了。
事實上一切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沒有那麼糟糕——忙於事業且事業有成的丈夫,溫柔嫻靜、秀外慧中為了家庭放棄事業的妻子,因為曾經迫於社會的壓力忙於在外打拚而忽略了孩子的問題,等到年齡大了在想要孩子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很難在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了。但是妻子既然肯為了丈夫放棄事業,那麼自然是一個十分注重家庭的人,而丈夫也因為忙於在外打拚而忽略了妻子使得他們錯過了孩子而感到愧疚,於是乎,領養一個可愛乖巧的孩子就成了撫慰他們心靈的共同的選擇。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這多半是一篇童話故事——被領養的男孩從此過上了幸福美滿地小王子般的生活。然而這個世界總是充斥著滿滿的惡意——男孩雖然既聽話又乖巧,甚至還十分聰明,但是有些時候對於父母而言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孩子的乖巧,或者說更真實一點的說法就是——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喝。
而顯然,小連威還沒有當掌握這條真理的年齡。而且,丈夫的事業並不會因為他們領養了一個孩子而就此止步,伴隨著事業越來越成功,丈夫的工作雖然不再那麼忙碌,可是愈加複雜的人情往來是他不得不流連各種宴會、酒局——回家的時間反而愈加的少了。而對於妻子而言,乖巧可愛的孩子雖然可以撫慰一二在丈夫離開後孤獨的心靈,可是那畢竟不是與她血脈相連的孩子啊!比起孩子,她更希望的是丈夫可以多陪伴一下她啊!她原本認為有了孩子丈夫就會更顧家的,可是……事實卻恰巧相反。
認為孩子那麼懂事乖巧可以照顧好媽媽的丈夫離開家的時間越來越長,而缺少丈夫陪伴的妻子也對於自己生活的現狀愈加煩躁與不滿,而在這種不滿之下,帶來這些變化的變量就漸漸成為了妻子怨恨的目標——都怪這個孩子,如果不是他的話他們夫妻二人說不定還能像以前一樣親密!——荒謬的怨恨宛如來自惡魔的呢喃,一旦出現在腦海中便再也揮之不去——如果說最初她還會為這種想法感到愧疚,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怨恨便愈加理所當然起來。
她放棄了她的事業,她的家庭,她的榮譽可不是為了現在這樣守著一個根本不屬於她的孩子和空無一人的房子做一個家庭主婦的!
即使當時連威還小,但是自小便對人類的情感變化極為敏感的連威並沒有忽視妻子對他的態度改變,隻是當時的他還不足以明了這些感情都代表著什麼,所以他隻認為是自己最近太過頑皮給媽媽添麻煩了媽媽才會不高興,於是小小的男孩愈加謹小慎微、孝順乖巧——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品嘗幸福的味道,因為喜歡,所以不願失去。
然而錯本來就不在他,他的退讓隻能愈加助長魔鬼滋生的氣焰——“跑到哪裡瘋玩去了?不是讓你帶傘的嗎?淋那麼多雨,你不發燒誰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