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旭瑭本來是遠程乾擾林阡、以保全安貞和桓端性命的,誰想被飲恨刀順手反打,竟將他一帶而過算成了零頭……卿旭瑭差點沒站穩慌忙調整,朔風刀的群攻卻被凍結了兩回合,不慎留給了李君前專心對戰高風雷的空隙。
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李君前都是一邊以腳與卿旭瑭隔空對攻,一邊則騰出手同近前的高風雷搏鬥,拳鞭並用,實在是把一個人當作了三個人用。林阡當然不可能允許這一陣的壓力全堆給他,所以戰前就囑托另外六人,尤其靠得最近的聞因和茯苓,但凡有餘力都見縫插針地襄助。
出身豫王府、如今卻成曹王府中流砥柱的高風雷,泰安之戰中解鎖了他武學方麵的一個新成就,不僅保留了過去在硬砸實架時的速度和應變,舞錘之際,錘中還可放飛出兩條張牙舞爪的惡龍,麵目猙獰,擾人心神。一方麵不辱其名“雷霆戰錘”,一方麵,龍型閃電與這萬馬雷聲真是絕配。
李君前卻不愧是林阡最可托付的沉穩之人,初期雖節節敗退,卻也能在穩住全局的前提下,保證局部隻敗而不潰。
錘之涮拽擂蓋,俱是雷電交加,鞭之劈掃拉截,從來風雲變幻。數十回合交接,雖李君前多處下風,但高風雷半點都抽不開身。而一旦李君前也能全力以赴,陡然竟還有扳平高風雷的趨勢。
那怎可以!或是實力本就比過去雄厚,或是再見段亦心終於正麵為敵難免憤懣,高風雷緊鎖著眉頭心無旁騖超常發揮,總算把李君前“鞭如潮”的一輪急攻給迅猛地傾軋了回去。
總體來說,金軍的戰術安排是仆散安貞、紇石烈桓端、高風雷對林阡以三打一,卿旭瑭、黃摑對柳聞因、慕容茯苓、李君前以二打三,戰狼、薛煥對段亦心、楊宋賢、徐轅以二打三。
而宋軍,則是林阡對黃摑、桓端、半個卿旭瑭、半個仆散安貞以一打三,聞因、茯苓、李君前對半個仆散安貞、半個卿旭瑭、高風雷以三打二,段亦心、楊宋賢、徐轅對戰狼和薛煥以三打二。
乍看之下,一樣都是以強欺弱、以弱圍強的戰術,雙方能猜到彼此陣容、也知道對方知道、所以不敢用田忌賽馬搬石砸腳,而掀天匿地陣的高手加成也可以互相抵消,可以說戰術在一個起跑線上。
可惜的是,雙方的戰術並不完全一樣,而林阡又太生猛,強硬把金軍的規劃半數推翻,操控著宋軍戰車完全上了軌道。金軍唯一成立的部分,是和宋軍重疊的那部分……
相比弱旅,征服強敵自然更為愜意,來回的七刃與七刃交錯激烈火花四濺,雙方的陣位上人數逐一減少,有些是真的出局,比如桓端和黃摑,有些卻是精疲力儘,雖還存在卻形同虛設。
實力所限、對手又過剛,導致一炷香不到的時間內,陣法裡隻剩林阡的狀態尚滿,戰狼近滿,薛煥次之,楊宋賢、柳聞因緊隨其後。呼之欲出的巔峰對決即將到來,誰知陣法開闔之間,本已空虛的位置上又多出幾個金人。
雙方都是先勝而後求戰的,不同的是,林阡的勝算是上半場,金軍的精彩是下半段。
兵者,詭道也。是啊,哪是隻有武鬥這麼簡單?
“果然藏了兵。”陳旭搖扇,看陣法外、戰場外、山河外,天高地迥,天昏地暗。,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