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兵荒馬亂,仙卿總拖著單薄的身體跟在夔王身畔:“王爺莫怕,我就在後麵。”
多少次他想放棄,仙卿都帶著篤定的口吻,將他扶穩:“王爺,一定還可以卷土重來。”
一次次伏,一次次起,波浪的能量磨損殆儘;波峰也好,波穀也好,都越來越低,終於趨平,一夢驚醒。
這場沙暴,將夔王和曹王等人兩相分離,一個擠下,一個推上。
那些人都在光明處,會望見萬裡沙海層層疊疊湧向天際;
唯有這塵封多年的地宮最底,才能看到頭頂奇詭、雄偉的“地在天上飄”之景……
意外來襲,反而助推了他的尋寶?艱難爬坐,摸到帶血的火折,泣不成聲,仍咬牙繼續:“仙卿,拋棄我,是你吃虧!”
確切地說,這裡不再是宮殿,而更像是深淵水井,勉強照亮,數千級階梯整齊向下延伸,起先並不能看到邊、更難想象儘頭有水。
若非地圖指引,夔王也想不到,水下會藏著寶箱,不過,還得等機關運作片刻,才能把精華吊上來。
“父皇,我能行,對嗎……”千瘡百孔,孤家寡人,夔王心裡,隻剩下他那個可稱之為“千古一帝”“小堯舜”的父皇完顏雍,“隻有您,會支持我,莫要在意血統……”
對父皇的印象,大多都已經很模糊了,每每回憶,卻總有一幕念念不忘——幼年時他有次看見郢王仗著血統高貴欺負豫王,便上前喝斥並解圍,父皇正好在不遠,了解原委後,笑說,此子竟有劍履天下之殺氣。還賞了他一碗湯水喝,那個味道,後來也就素心熬得出。
父皇不怎麼來看他出身卑微的母親。
母親是誰?一生一代一雙人的背景下,“先皇後大度”的一個注腳而已——
父皇奪得帝位後、將近三十年間,除了將早逝的嫡妻追封為皇後,終生未立他人,老去還在懷念。
他聽母親說過,血統純正的烏林答氏,在宗族中地位超然,自然可成父皇興家定邦的賢內助。
再加上那些兩小無猜、曆經劫波、慷慨赴死等夔王耳朵都聽出繭的情節加持……其實沒有那些彆人生的兒子也沒關係,嫡子們眼看就是無敵的存在。
然而,人性是複雜的。就因為父皇那句誇讚,夔王覺得,其實父皇看重能力,高於血統。
夔王想,或許,連追憶先皇後,都是演出來的吧,為了掩飾愧疚,為了表達感激。
夔王的野心,小小年紀就蹭一下被點燃:既然生出來這麼多了,又有人能力不配位,那就彆怪彆人奪嫡!
機關驟響,將夔王從回憶中拉出,然而那響動並不是寶物被拽上來,而是另一個方向又有追兵死纏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