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進犯西夏的成吉思汗,如饑似渴汲取著攻城經驗,給世人造成一種中規中矩打的錯覺,結果卻不按常理出招……誰承想,林阡也是一樣的人?
黑水軍民蒙難,赤老溫欲過克夷門,萬鈞殺氣直撲銀川;林阡一人一刀劈開個生死關,這波死亡攻勢奇跡般刹那旋回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曾以鐵騎問:“江湖人物,如何適應戰場法則?”然而林阡刀下,兵也好,馬也好,全是豆腐!
林阡以嵬名令公為橋梁,對西夏各大軍司和王族的走近,不可能不被成吉思汗預見。倘使林阡反過去北侵蒙古——有什麼不可能,昔年渭水之戰,楚風流若不犯川蜀,怎會給林匪打隴陝師出有名?渭水,黃河,一脈相承,曆史眼看就要重演——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也才一年,今次入侵西夏調出了超出預算的兵糧本來也容易引起國內不安。
喜怒不形於色、殺人不眨眼的成吉思汗,一直篤信,把敵人打得越狠,自己便站得越牢,轉身就開始殺戮黑水境內的俘虜,一方麵是為了殺雞儆猴、壓榨黑水以西的民眾自願奉送糧食,一方麵則逼林阡不得不忘記北上的野心,以及,對現階段正在西進的林阡攻心——
屠殺民眾,正是林阡節節勝利的過程中最擔心發生的事。
林阡,你不得不來黑水,林阡,你敢來?
“鐵木真,不必殃及無辜,他不會危及蒙古。奪了你的地,不如殺了你這人。”曹王通過談判席隔空轉告成吉思汗本人,“畢竟,你很快就將糧草不足,他已然先勝而後求戰。”
“王爺也這般態度強硬?會否更加激怒那究極屠夫……”回程中,聶雲不無憂慮,她早已發現,雖然戰事轉圜、談判壓力驟降,但物極必反,才一日,難度又急劇回升。
“聶雲,林阡來得快,他鐵木真會屠殺,林阡來得慢,他鐵木真就不屠殺嗎?”
“……都會屠殺。”
“錯在林阡嗎?”
“當然不在。”聶雲毫不猶豫。
“我恐怕林阡道德感過於強烈,不得不給他做個示範:照自己節奏來,莫左搖右擺。”曹王不忘給林阡捎話——“勿擔心‘屠殺民眾,成吉思汗上行,忽必來會否下效’?你動刀,可比他動心還快!”
“一往無前、閃電席卷過來黑水,也可以教忽必來不殺後套等地民眾——忽必來來不及殺民眾。”聶雲頓悟。
“這是林阡解救黑水的唯一辦法。”曹王說,“他若慢,越風郭蛤蟆等人必死,再快些,才有生機。”
“王爺今日來之前就知道,這次談判會空前吃力,隻是為了給賢婿做個示範?”聶雲歎曹王苦心。
“也不止。”曹王到僻靜處取出竹節。
“海上升明月……”聶雲看曹王跟個細作頭子似的。
“玄翦”告訴曹王兩件事:一、成吉思汗憤怒屠民是真,但與此同時從未停止武力建設,木華黎剛到他身邊就著手組建砲兵,“每次屠殺民眾,他都留下其中的鐵匠木匠金將火匠,充作砲手,秘密訓練。其中有貪生怕死、隨波逐流、甘為驅遣者,亦有不少匠人,與他不共戴天,不願被他奴役。可惜的是,玄翦一脈都在蒙古軍核心層外,難以全麵跟蹤、徹底解救。”
“這些匠人,身懷絕技,鐵木真是死也不可能放的。”聶雲說。